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放棄了所謂工作生活的平衡

我放棄了所謂工作生活的平衡

在英文中,有一個詞叫 " Quarter-life crisis ",中文翻譯為「四分之一人生危機」,特指年齡在25~30歲之間,對自我認同、伴侶感情、工作以及財富地位等的焦慮感逐漸累積甚至爆發的危機。

在25歲那一年,我覺得自己真的遇到可怕的四分之一人生危機了,但也是同一年裡,我想通了一些困擾我十幾年的命題。

這便是這個系列主題的由來:

想和大家分享我走過那個關卡的過程。我相信不論今後要面對的什麼樣的難題,25歲那些個豁然開朗的剎那,對我今後的人生仍然有指導意義。希望這些個人的體會,也能給你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提供點點有益的想法 :)

------------ 我是潦草的分割線 ------------

我剛進公司的第三個月,恰巧碰上一項人力資源一項員工調查,主題是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work-life balance)。

在填選問卷調查時,我就有一點點興奮和期待,畢竟曾經沉迷時間管理的我,太想知道那些有經驗或有成績的職場前輩到底是如何做到雙贏的——家庭、工作雙豐收——嗯,聽起來就很酷炫!

在上一篇對於「被逼婚」的思考,其實某種層面就是對於「工作生活平衡」的焦慮。

在試圖解決一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定義這個問題,界定問題的範圍。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工作、生活不平衡,其緣由是什麼呢?

最先跳出的回答可能是——因為時間不夠用,更支白的說就是工作時間擠壓搶佔了私人生活時間。對應的解決辦法,降低實際工作佔用時間。這當然是可以改進的一個方向,即,旨在減少「physical time」的佔用。

但我們進一步去界定何為「平衡」,難道除了基本的吃喝拉撒睡之外的時間,讓工作和私人生活 50/50各佔一半就平衡了嗎?平衡是一個數學定義上的絕對平均嗎?

答案顯然不是這樣,平衡絕對不是數學意義上的平均,並且人也絕無可能像機器設定一樣準確無誤地將時間平均分配到工作和私人生活中去。

在那次調查分享活動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我從很多過來人那裡,清晰地看到對這個問題地的遍糾結,以及最終意識到,所謂的「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是一個偽命題!

我以前一直是個比較患得患失的人,時間珍貴,努力學習、努力做事之餘,覺得沒有趁青春好時光縱情玩樂枉為少年人;但吃喝玩樂散場後,我覺得愧對一寸光陰一寸金,覺得自己大概又錯過了一個億。。。

在聽了很多前輩同事的分享後,我意識到「work-life balance」 是一個非常個體化的問題:每個人對待工作或生活都有自己完全的價值取向和需求,而這些態度和需求在其不同的人生或職業發展階段,也是不斷變化的。

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女性主管發言說:「平衡不只關乎你分配到工作和家庭的時間,更重要的是你能夠從工作和私人生活中提取多少快樂和滿足。當你能夠將每一個時刻變成有意義的時刻時,你就會找到平衡:六點半起床給孩子做早餐時,我感到滿足;給客戶提供高質量服務時,我感到快樂;向朋友或同事表達關懷時,我感到快樂……關鍵是,我們努力從每時每刻中發現快樂,而不是瑣碎無聊 (We have to make an effort to find pleasure in each moment and not see everything as a chore)」.

想想確實是這樣啊!25歲和35歲,他們要面對的工作任務和生活挑戰完全不同,又怎麼能一以概之地去討論什麼工作生活平衡問題呢?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可能很有拼勁更願花時間接觸新事物、承擔新挑戰;

剛有孩子的奶爸奶媽可能需要更多時間和家人孩子待在一起,需要更靈活的辦公時間(比如能夠在家工作或者等孩子睡著後晚上工作等等);

而沒有孩子的經理人可能喜歡並勝任頻繁出差的工作

……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能從糾結時間分配比例的牛角尖里出來,從一個人後續一生的時間視角、一個人完整人生軌跡的視角,去看待細小的事項,調節心理的遊標卡尺上的度量衡、並對具體情況設定合理預期。

對我自己而言,工作後,我感覺對自己整個人的掌控都自如了一些:慢慢更能享受投入地做一件事情,無論這件事看起來是「正事兒」,還是外人看起來毫無意義的事情。

在職場最初幾年兵荒馬亂打基礎的階段,少了所謂做什麼「雙面贏家」的期待,對自己的失望自然就少了,反而能把可能的自我心理消耗轉化為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樂趣。

不刻意平衡工作、生活,有了這個大的出發點,回過頭來再看,時間管理確實是有一些普適有用的tips的,精力管理就更多是一個了解自己、適應自己的過程。

下面,我就按照這兩個方面,講講我的一些實踐體會:

實際時間管理上,我的經驗是 1)減少通勤時間的無謂耗費;2)設定自己的優先順序,同等工作時間裡提高產出。

1)減少通勤時間:

- 躲開上下班高峰期:提早出發/結束,或者更晚出發更晚結束;

- 租住在離公司近的地方;

- 選擇某些天在家工作(適合公司政策允許,且自制力強的人)

2)設定優先順序:

- 早晨設定一日工作的主要待完成事項;

- 在自己頭腦最清醒、注意力最集中的時段,完成最重要的事項;

- 和老闆或者合作同時溝通,彼此了解對方的優先順序及所需支持,減少摩擦和浪費;

- 對一些要求說「不」。

精力管理上,關鍵是 1)建立隔離工作與私人生活的「儀式」 ;2)和諧的人際關係。

1)儀式感,是為了幫助快速調整自己的心理,該工作時工作,該休息時放鬆休息:

- 比如,設定自己的上班時點:不遲到,從容的開始一天的工作,是對自己勝任力和高效率的一種暗示;

- 又或者,培養一個工作之外的興趣愛好。

記得當時內部分享上,有一個高級經理說,她已經練習哈他瑜伽10年了,現在還做了業餘瑜伽教練。運動本身不僅幫助她轉移注意力、釋放壓力,更給了她另外一種與工作無關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就算工作上有難題有困難,她依然是優秀的瑜伽練習者。

讀研究生,看到周圍的外國同學都各種運動,我也心血來潮開始去健身房;後來又受朋友影響開始路跑,甚至去參加了幾個半馬、全馬。

雖然這並不是什麼大的成就,但是也正因為這些愛好往往不太有競技性,卻能因為積累了更長的參與時間而帶給我們持續的自我認同感,這種平和而堅定的自我認知,在壓力時刻更加關鍵,更能夠幫助我們建立信心面對挑戰。

2)和諧的人際關係:

- 很多女性職員都分享了自己丈夫的支持,對於自己的自我認同感、幸福感和工作的滿意度有很大影響。當然這一條同樣適用於男性。在家庭雙方同時工作佔大多數的今天,好的人生伴侶是「平衡」感重要的支持;

- 與公司同事的和諧關係,即使辦公室政治在屢見不鮮,如果能有和諧關係,尤其是如果能和老闆和諧相處,會讓我們更愉快地迎接工作中的挑戰和瑣碎。

你有什麼生活工作平衡的困擾和感悟嗎?或者有什麼技巧可以分享給大家,也期待你的留言 :)

以上。

Lo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路集 的精彩文章:

認識自己,是認識世界的槓桿

TAG:迷路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