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許家印67.46億港元喜提「老賴」賈躍亭,原因何在?

許家印67.46億港元喜提「老賴」賈躍亭,原因何在?

繼孫宏斌之後,賈躍亭終於迎來了新救兵——恆大老闆許家印。

昨日(6月25日),恆大健康發布公告,恆大集團以67.46億港元收購時穎公司100%股權,間接獲得Smart King公司45%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Smart King全資持有「FF美國」和「FF香港」。 這意味著恆大正式入駐賈躍亭的新能源汽車公司Faraday Future(簡稱FF)。

前有孫宏斌黯然收場,許家印為何還要重金入局「老賴」賈躍亭的FF呢?

|急需戰略延伸的恆大

恆大集團發家於房地產業務,至今其仍以地產業務為核心。

2018年3月26日,中國恆大集團發布2017年度全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恆大實現銷售額5009.6億元,較2016年增長34.2%;其核心業務利潤為405.1億,同比大增94.7%;實現凈利潤370.5億,同比大增110%,凈負債率大幅下降近60%;總資產達17618億,同比增30.4%。

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發布會上表示,到2020年底,恆大要實現總資產3萬億元、年銷售規模8000億元,成為世界百強企業。

對於恆大而言,除了地產這一基因外,「多元化」也是其一直希望向外界展示的標籤。

恆大集團的多元化戰略開啟於2014年。在同年8月的恆大2014年半年工作會議上,許家印表示,即日起就將進入「多元+規模+品牌」戰略階段,計劃在2017年再進入200個城市,並加速國際化進程,進入世界10至20個國家。

在提出多元化戰略之前,恆大就已經在體育領域開始嘗試,廣州恆大足球俱樂部大獲成功,令恆大的品牌價值一路攀升。藉助體育的營銷平台,恆大集團先後宣布進入快消、金融、文化旅遊、健康等產業。

但尷尬的是,從上述最新財報來看,即便多元化戰略推行4年恆大集團仍然沒有擺脫過度依賴於房地產的境遇。

鑒於此,恆大想要在多元化上取得突破,處在風口上的新能源汽車是個不錯的選擇。

據恆大集團內部員工透露,恆大早在2014年便開始謀求在高科技產業的機會,先後成立了關於電動汽車、光伏、新能源等產業的研究小組。此外,被恆大集團以1500萬年薪挖走的任澤平在成立恆大研究院後,還專門建立了一隻團隊負責汽車領域的研究。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恆大此次投資FF,符合恆大當前的投資思路,容易形成戰略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恆大健康今日(6月26日)股價持續拉升,截至收盤,股價報7.66港元,漲66.16%。中國恆大截至收盤股價報20.85港元,漲1.71%。

|健康產業成恆大回A上市新希望?

事實上,在港股長期被低估的恆大一直都在為回歸A股而努力。

2016年10月,恆大集團的境內子公司凱隆置業與深深房簽署了《關於重組上市的合作協議》,計劃將凱隆置業旗下的恆大地產以借殼方式注入深深房。如借殼順利完成,在港上市的中國恆大將基本轉變為控股型的平台公司。

深深房自2016年9月14日開始停牌重組,10月3日簽署《關於重組上市的合作協議》,至今已近兩年,但重組方案卻遲遲未能落地。2018年6月13日,恆大集團發布了《有關與深深房的建議重組合作協議之進一步公告》,公告中顯示,恆大集團旗下的凱隆置業與深深房的重組協議從2018年6月30日進一步延期至2018年12月31日。

回歸之路不平坦,但回歸又勢在必行。據恆大內部人士透露,「恆大一天不回國上市,風險就沒辦法釋放;在香港上市估值偏低,在國內上市估值高,容易融資」。

在此背景下,恆大必須需求其他有效途徑。

2018年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公開表示,證監會和交易所正在抓緊推進對新經濟企業在境內市場IPO提供條件,做試點和準備工作,深交所層面的規則準備已經基本完成。

受此政策影響,恆大健康產業集團恐成為恆大回歸A股的最佳選擇。上述內部人士表示,「如果地產板塊回歸A股上市困難重重,以後可能把健康板塊作為主要資產回國上市,因為健康產業和高科技產業在概念上本來就很近,在裝入FF之後,就更近了」。

是以,對恆大來說,只要能回歸A股,FF能否量產等諸多問題也許並不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視傳媒 的精彩文章:

螞蟻金服投資猩便利,智能貨櫃成亮點

TAG:財視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