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海「冠軍」筆記:關於德國製造,他們發現了這些智造秘密

南海「冠軍」筆記:關於德國製造,他們發現了這些智造秘密

作為全球工業強國,「德國製造」備受推崇的背後不僅在於其強大的製造底蘊,更在於德國對「未來製造」--工業4.0孜孜不倦的追求。作為德國「頂樑柱」型的企業,大眾汽車正是德國邁向工業4.0,實現智能製造的標杆性企業。

6月28日,由南海區工商聯組織的南海製造業全國隱形冠軍德國交流團,跨越萬里,來到了坐落於沃爾夫斯堡的大眾總部。29家南海「隱形冠軍」企業深入該工廠的製造一線,發現隱藏在德國製造背後的智造「秘密」。

那麼,在南海「隱形冠軍」的觀察下,他們發現了什麼?

中南鋁車輪製造(佛山)有限公司

董事長梁權輝:

以創新確保競爭力,以價值展現市場力

德國有1300多家隱形冠軍,約為中國的19倍,涵蓋所有領域,掌握絕對的市場份額,它們的成功值得借鑒。

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研發投入和技術革新。企業的競爭力來自於源源不斷的創新能力,擁有一定的自主研發實力,才能保持真正的競爭優勢;二是立足自身的產品附加值。避免同質化、廉價競爭,他們注重技術與客戶需求的結合,以價值為主導,用產品價值搶佔市場。

從企業與政府關係的角度,我們也應有所感悟。第一,政府在資源上的支持、政策的關懷和鼓勵,幫助企業紮根本土,切實關注企業實際需求,解決企業的困難,二者是相互依存,良性互動關係。第二,企業應進一步以政策為導向,順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製造2025」方向,政府應引導企業細化發展規劃。

這些都是從企業視角,發現德國如何為培育隱形冠軍造「土壤」,具體到創新平台、職業技能人才培訓、知識產權保護等環境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的企業必然會看得更遠。

佛山市南海奔達模具有限公司

董事長簡偉文:

對標德國製造,挖掘客戶深層次需求

走進德國大眾工廠,有4點讓我印象深刻。

一是徹底的柔性生產。各工序包括不同車型同一工序的焊接,左右駕駛、燃油與電動動力,實現在線混合生產。

二是改善無止境。新材料的應用,以粘合代替焊接,用法蘭克替代庫卡機器人,實現大幅的節能、降本。

三是全信息化應用。通過內嵌晶元、光測技術,收集產品誕生過程的生命信息,用於未來跟蹤、優化。

四是以人為本。75年前車間設計的採光、吊線傾角全部徵求員工意見,員工自選音樂,讓員工成為歷史的主人。第1000萬台高爾夫車,由全部生產員工簽名,班組作業、輪崗、一人多能。

五是品質從設計開始。生產員工25000人,研發人員1萬多人,像這樣大規模生產的業務,研發人員與生產人員的比例如此之高,不可思議。

我們能向大眾學什麼?南海隱形冠軍企業要學習觀察德國隱形冠軍是如何發展壯大,在發展的過程中重視哪些要素。企業根據所處行業的特點,立足長遠,發現客戶深層次需求,聚焦能力、戒驕戒躁。通過強化團隊建設,整合新技術,創造新優勢,實現穩品質、提效率、降成本,贏得持續發展的機會。

蒙娜麗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張旗康:

讓員工快樂工作,更能確保產品品質

大眾全球超過122家工廠,分布在28個國家(其中國包括佛山南海在內有14家工廠),大眾旗下有12個品牌,330多種車型,2017年其全球銷量1070萬輛,營業收入2306.82億歐元。作為大眾全球最大市場,中國區按比例分配的營業利潤達到47.5億歐元,佔大眾總營業利潤的28%。

有著80年歷史的大眾全球總部狼堡工廠,紅磚砌成的外立面建築群已成為文物,每年改造時不能動外立面或只能以舊復舊。目前,大眾總部狼堡廠區面積6平方公里,乘大眾旅行觀光車在車間內參觀一小時,最多也就能看到其生產車間的1/10,廠區員工7.2萬人(其中研發中心人員1.5萬人),全球員工64.23萬人。

歷年的技術升級改造,使大眾狼堡工廠的生產流水線的自動化率達到90%以上,總裝車間自動化率在20%以上,裝配的庫卡和發那科機器人在7000台以上,其中焊裝區超過4000台。在流水線上的每輛車都是有車主訂購,實現各個環節零庫存。車身與動力總成集合工序,被稱之為「汽車婚禮」,非常人性化的比喻,每輛「汽車婚禮」僅幾秒時間,從流水線上滑至交付驗收區。

除工廠面積巨大、生產線先進外,令我們感興趣的是大眾的人性化管理。

例如,凡是有員工的工作崗位,其工作工位均按人因工程學設計,保護員工工作便利且身體不會受到傷害。有的工序還可一邊工作,一邊欣賞音樂,讓員工在舒適、快樂環境下工作,更能確保產品品質。工廠有7000多輛自行車,供員工工作時騎用。

佛山市天朋溫控器公司

總經理楊文輝:

避免跟風,推進「黑燈工廠」需因企而異

大眾為我們展示了精益生產、精益物流的成功運作模式。大眾的組裝線已經達到20%自動化率,包括大件的單件流、小件的小批流、多區域模組化生成、混流生產等,機器人已經布局所有它們能勝任的工位。

在這樣的生產物流體系下,大眾工廠拼裝汽車所需的8萬多個零件,基本代表了行業最高水平的製造管理水平。

在我看來,大眾80餘年的進化過程,也是我們公司努力的方向。大眾的產線設計上,一個平台適用於多種機型,包括未來的電動汽車。這意味著,大眾平衡了「多品種製造」和「低成本」2個方面。

但在交流的過程中,我認為無人工廠、黑燈工廠的推行必須因企而異,企業在自動化面前,要避免盲目跟風。

佛山市格來德小家電有限公司

總經理張貽豐:

實現工業4.0,要技術更要模式

大眾汽車廠展示了工業4.0的真實內涵,也證實了此前的一個說法——工業4.0包括「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兩個主題,前者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網路化分散式生產設施在生產過程中的實現;後者則涉及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的應用等。

企業要走向工業4.0,不能光引進先進技術,還要了解技術實現過程中人的思維模式。例如,在大眾汽車車間有一項打鏍絲的工序,咋一看讓人感覺這是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了,但事後反思,正是這份嚴謹、執著造就了當今德國在工業技術上的地位。此外,大眾的整體策劃能力及物流配送體系,需要靠工匠精神做好規劃,保證每個環節的穩定生產。大眾員工的精神面貌明顯優於國內大多數企業員工,我想這與他們的人文關懷是分不開的。

我們要學習這些精神品質,彌補在工藝、產品結構、模具結構等方面表現不足的地方,告別「急於求成,投機取巧」的心理。

思想轉變了,我們具體該怎麼做?我認為中國工廠實現自動化生產,首先得整合供應鏈配套,優化產品線。在此基礎上,工廠對自動化實現做整體策劃,再依據企業自身條件分步或整體實現。整個過程下來,是模具、機械人、智能信息化、物流配套商的「大融合」。德國之行結束後,我決定在格來德五金製造環節率先落實一條生產線進行驗證。

佛山市偉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潘偉欣:

以信息化支撐,實現配件零庫存

在大眾工廠的參觀,真正領略到世界級工廠的魅力。上線裝配的零部件1小時前才從幾十公里外的外協廠送達工位,如今就已有序進入生產流程。我們看到的全自動化生產,背後有著超強大的信息化系統和極高效物流系統支持。

在大眾smart factory,我們學習到工業4.0的一些理念:把數學化技術嵌入到全生產過程,實現生產過程信息的實時採集、大數據分析,並在充分利用技術性輔助工具下實現非標訂製化產品生產成本的大幅降低,目標是達到與大規模標準化生產相近的成本,滿足日益個性化的市場需求。

參觀過程中,講解人員專業且耐心,工作中的德國員工也表現出很友好的態度,並能感受到他們是在快樂中工作的。在我看來,人性化的管理應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廣東朝野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吳燕平:

立足設計籌謀智能化工廠

觀大眾工廠心得:第一感覺是震撼,一進車間展現在眼前的是四千多台的機械手在超大廠房裡井井有條不停的在工作,就像電子遊戲里看到的未來似的。

大眾工廠的所有產品都是定製的,生產線里混合著各種不同型號,規格,顏色。說明產前的信息處理分析和排序對實現真正的智能製造非常重要。

此外,大眾能很好地處理人流,物流,信息流。為解決效率問題,在3、4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有七千多輛自行車在車間里在各個工作崗位上流動。為解決物流問題,全廠有75公里公路,50多公里的鐵路作為主運輸路徑。

整個廠房設計方方面面都很科學合理,這對我們將來在廠房設計要求方面提供了很好的

廣東瑞洲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郭華忠:

靈活組合,實現不斷創新

大眾德國總部工廠整合供應鏈體系,通過物聯網智能化柔性生產,實現個性化小批量生產成本與批量生產成本持平而降低庫存提高競爭力,個性化生產的設計需求從地面開始,如:布線,氣,電,網路,提前預置靈活運用、靈活組合而實現不斷創新,獲益匪淺。

廣東摩德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常務副總經理李展華:

樹立環保高標準,植入企業發展DNA

德國有1300家隱形冠軍,涵蓋所有領域,第二名的是美國只有300。大氣、有紀律、有力量感是我們對德國工業的最大感受。我個人有以下感悟。

一是招商引資方面,政策應當給與更大的優惠;二是德國企業內平均員工數少,我們中國企業也是更加要注意人均產值;三是樹立高水平節能環保標準,要專門為新企業提供這方面的輔導,我們可以與他們挖掘這方面的合作。我們作為企業家,最終要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經營中去。

企業的成功包括很多方面:社會環境(歷史. 文化,法律,制度等),技術(核心技術,自主技術,應用技術),資金,內部管理,成本,商業模式,市場和銷售等。

南海科日超聲電子有限公司

常務副總經理黃寶坤:

比起廠房,企業員工才是最大價值

如何成為一家隱形冠軍,大眾的路徑正是可以參考的樣板。通過參觀,我們了解到大眾從1938年創立至今,一直專註於汽車事業,這使其在技術、文化等領域都能領跑行業。同時,在技術方面,大眾十分注重研發,掌握核心技術,大眾總員工約5萬人,技術人員超1萬人,佔比約20%,關鍵零部件自給率遠高於同行。

此外,大眾注重文化的建設,讓員工時刻充滿工作激情,愛崗敬業。正如大眾第一任廠長所說:企業員工的精神才是企業真正的價值。

參觀大眾smart factory後,我深刻體會到生產工具的重要性。好的工具能使我們工作更簡單、出錯率更低、效率更高,我們應注重生產工具的改進與創新,我想這也是人類創造價值的一大突破口。

廣東華昌鋁廠有限公司

副總裁武衛社:

員工快樂工作,展示企業風貌

走進大眾總部車間很多建築年代久遠,但是不顯破舊,車間內整潔有序,非常乾淨。員工素質高,接待員業務熟練,參觀過程中遇到好多員工都會對我們微笑致意,相對於平均每天上千參觀者的接待量,他們沒有熟視無睹,實屬難能可貴。

廣東西屋康達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助理蔡淑儀:

工業4.0助推企業快速發展

大眾汽車全球總部的所在地沃爾夫斯堡始建於1938年,從1938年起至今,它已生產了4500萬輛大眾品牌轎車,年產量80萬輛,日產量達3500輛。

進入工廠參觀,開門第一刻我就被眾多全自動機械手臂震撼了。工廠採用全機械化操作進行三班輪流生產。從第一步鍍鋅鋼板裁剪,到最後一步成品安全檢驗合格送出生產線、到達玻璃塔都是全自動化操作。坐著觀光車邊聽邊想,是不是因為同一款的標準產品才能按流水線操作?但實際並不是。大眾車間能根據客戶要求定製汽車顏色噴塗、款式設計。成品汽車會在客戶提車前幾天停在交付塔中。

【記者】葉潔純  發自慕尼黑

【後方聯動】華聲宇

【作者】 葉潔純

【來源】 南方號~佛山市~佛山經濟學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PLUS 的精彩文章:

奇葩事!醉駕緩刑期間竟然又醉駕
事不過三,絕境逼出了最強的哈勒普

TAG:南方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