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為什麼我們學了那麼多卻不會用?

為什麼我們學了那麼多卻不會用?

7月7日,與您相約!

圖 | 網路

編輯 | 吾空

印安說

《論語》中說:「學而不思則罔」。就知行關係而言,也可以說「學而不用則罔」。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認為,一切良好的格言世界上都有了,只是有待我們加以應用。

印竹說

學而常不能用,是因為我們總是執著於「有」的部分,而真正能發揮作用的常是「無」的部分。這個奧妙其實非常簡單,但用老子的話說,那真是「吾道甚易知甚易行,但天下人莫能知莫能行。」

如是我說

微言語錄

大家好,我是萃辰天心書院印竹老師,今天的《如是我說》,印安老師是這樣說的:「《論語》中說:『學而不思則罔』。就知行關係而言,也可以說『學而不用則罔』。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認為,一切良好的格言世界上都有了,只是有待我們加以應用。」我接著說:「學而常不能用,是因為我們總是執著於『有』的部分,而真正能發揮作用的常是『無』的部分。這個奧妙其實非常簡單,但用老子的話說,那真是『吾道甚易知甚易行,但天下人莫能知莫能行。』」

關於「有」和「無」的關係,老子曾經這樣舉例,他說:三十輻為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意思是說,我們在做一輛車子的時候,車軸一定是空的,車子才能轉動起來。

這是古時候的車。但我們今天的車也是同樣的。車輪,一定是充滿了氣,中間一定是空的。如果車輪沒有氣了,車子就無法再行駛了。鑿戶牖以為室,說的是蓋房子也是這樣。我們建造房子,把門、窗空出來,中間一定要有空間,才能有室之用,才能當作房子來用。如果把它都填得滿滿的,人就沒法住。

房子、車子是這樣,器具也是這樣。我們無論是做一個碗做一個杯子,一定中間是空的,才能夠裝東西,才能夠有器之用。只有能裝東西的器物,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只有有空間的房子才能住人;只有輪胎中間充滿了氣,車子才能行駛。

老子舉這幾個例子,都是想說明,真正能發揮作用的是「無」的部分。所以在老子舉了這幾個例子之後,最後下了一段定語: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的部分是為我們提供便利的,而「無」的部分才是真正發揮作用的。

房子、車子、器具是這樣,學習也是如此。書本、文字,都是為我們學習提供便利的,都是過來人把他們的經驗總結,然後呈現在文字上,代代傳承下來。真正能發揮作用的,一定是文字背後的東西。我們學而不能用,常常是因為我們執著於文字,我們掉到文字裡面,或者有很多有學問的人,也常常在糾結於文字,在文字上做文章,甚至在文字上爭論不休。

其實這都是很可笑的。尤其對於聖賢的智慧,古人通過文字所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我們更多的是需要透過文字去連接古人的智慧、古人通過文字所留給我們的能力。如果只執著於文字,那麼就如同我們蓋了一個實著的房子,它再美我們也住不進去,就像做了一個實著的碗和杯,我們無法裝進去任何東西,那麼這個器具只能看不能用。

對於不能用的東西,我們又幹嘛在這上面浪費我們的生命?所以,所有的學都是為了我們拿來用的,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這一點。其實這一點並不難理解,就像老子所說:吾道甚易知甚易行。

但我們卻很難做到,因為我們有慣性的思維。其實無論是今天印安老師所說的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還是我們中國的紀曉嵐,都曾說過意思差不多的話,紀曉嵐是說,其實所有的知識,所有很漂亮的文字,該表達的東西,該說的話,古人都已經說盡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傳承古人的智慧,踐行古人的智慧。

如果不能學以致用,如果不能去踐行古人的智慧,我們學得再多,文章寫得再好,話說得再漂亮,對於我們的生命成長而言,都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愛學習的人一定要清楚這一點。光學是不夠的,一定要學而思學而用。所有的知識只有化為了「用」,才能融入我們生命的本有能量。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萃辰天心書院 的精彩文章:

林語堂眼中的中國版《聖經》,教你在濁世中安身立命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不是風花雪月,而是……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