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隆給英國下達的一道聖旨,看完笑掉大牙,聖旨還被保存在博物館

乾隆給英國下達的一道聖旨,看完笑掉大牙,聖旨還被保存在博物館

我們都知道,在明清時期,中國的國力是很強盛的。只是在乾隆盛世以後,才開始漸漸落了下風。中國國力由強轉弱,與統治者不思進取,盲目自大是分不開的。清朝時,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制度,幾乎斷絕了與外國的聯繫,當然也斷絕了中國的強盛之路,斷了自己的國運。

乾隆一朝可以說是中國國運的轉折點,乾隆這個人好大喜功。上行下效,皇帝都如此,下面的人更是昏了頭腦,整日以天朝上國自居,盲目自大。這樣不僅使中國錯失發展資本主義,發展工業的機會,還鬧出了一些笑話,真的成了「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當時,中國還是強國、大國,外國雖然實行了資本主義,發展很快,可是還是很想與中國通商。因為當時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是很好的原材料市場和消費市場。這個時候,雖然中國是各國中實力較強的,但中國已經不是萬國中心了。

可惜乾隆沒有意識這一點。各國之間互通使者,互送禮物,在別國看來是正常外交,在乾隆眼裡就是「小國納貢,大國賞賜。」乾隆80大壽的時候,英王喬治三世派馬嘎爾使團訪華,並給乾隆帶去了一些工業產品。

中國官員把禮物當做貢品,堆在了倉庫里。和這群使臣因為朝見禮儀問題爭論了好久。乾隆也當是英國求著與中國通商。這次出使結果可想各種。可笑的是,乾隆還給英王下了一道聖旨。大概意思是:我們中國地大物博什麼都不缺,不需要通商。你們如果想要中國的東西,我們可以每年賞賜給你們一些。看了這道「聖旨」,英王哭笑不得。從此,中國被打上了「愚昧」、「自大」的標籤。

中國又喪失了一次接觸近代化工業的機會,從此與西方各國的差距越來越大。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在屈辱和壓迫中打開了國門,開始了漫長的屈辱近代史。最終這道聖旨被保存在了博物館。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萬事通則暢,暢則不衰。清朝衰敗的教訓,後人應引以為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晨說史 的精彩文章:

總說要穿越,真的穿越回到古代,你能聽懂古人說的話嗎
一生無憂的皇子們,為何都要爭皇位,康熙用一條魚給你答案

TAG:小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