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和合」之美

「和合」之美

「和合」 真柏 高110cm 楊貴生藏品

「和合」之美

製作|樊順利

撰文|李國賓、CP

本文首發「CPAA 中國盆景賞石」 ,中國盆景獲得授權發布

中華民族在悠久的發展歷史中,積澱和形成了自己獨特而偉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現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居安思危、樂天知足、崇尚禮儀等特徵。中華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在於「和合」二字。和而不同、平等相待、合作共贏,是與儒家文化一脈相承的價值理念,「和合」也是一種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先賢在實踐中孕育的智慧。

這個理念貫穿中國歷史,在現代的國家發展和國際合作中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剛剛落幕的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就以「和合」為題,以東道主的傳統智慧禮敬上合,以「上海精神」與儒家文化的相融共生成風化人,激蕩起「上海精神」的「和合之美」,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夥伴國的領導人共聚於青島,共謀新篇,放射出「和合」的思想光芒。?

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開幕式和宣傳片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世間萬物,必有異同,求同存異,和衷共濟,和諧共存是我們追求的處事心態和理想。儒家貴「和」尚「中」。在儒家的「和合」理念中,「和」是和諧、和平、祥和;「合」是聚合、合作、融合。推己及人、由近至遠的思維,洞明著共贏共生的「和實生物」之道。這種智慧在盆景藝術文化中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下面這件盆景作品就是以「和合」為題來闡述中華民族深入骨髓的處世原則和交往理念。

這棵雙干真柏盆景素材非常難得,從主幹斷面呈現的年輪紋理上看,它的樹齡有150年以上,該樹下山盆植也有近20年的時間,長勢良好,干身中正,根盤舒展、矮霸粗壯,基礎穩固,主配枝粗度比例和自然過渡枝基本養護到位是標準的嶺南大樹格。主幹右側平面斷頭和左乾的枯面,是舍利水線梳理思考的關鍵。創作思路:本著繁中求簡,以少勝多的立意原則,遵循以下幾點。

1.樹相。使一本雙干主次分明、遙相呼應、藏露結合、張馳有度;

2.舍利。舍利的雕刻追求紋理變化自然,行筆流暢、氣韻貫通;

3.水線。水線設計不追求固定格式,而是師法自然、不拘一格;

4.技法,枝片布局。在枝法布局上做到變化與統一,體現虛實、聚散、疏密的關係。

原樁坯正面

原樁坯背面

如何把幾處斷面與枯面,在保持其天然紋理的基礎之上,進行精心雕琢為出發點,才能呈現老柏之象——古樸蒼勁,剛柔相濟,布局抑揚頓挫。主幹的舍利水線充分展露出來,散枝半圓結頂,既顯樹冠雄渾厚重,又能凸現大自然古柏之蒼韻。

作者選擇背面這兩處斷面為切入點,圍繞主幹水線變化來營造舍利創作構思

「和合」顧名思義是匹配、和諧、和睦。「和合」思想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文化內核和因子,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落腳於傳統儒家士子與道家出世理想共同熔鑄的中國品格中,體現為「天人合一」的哲學精神。「天人合一」也是盆景藝術追求的最終目標,就是把自然美、造型美、韻律美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其融為一體,達到物景交融的最高境界。

主幹右側平面斷頭和左乾的枯面是主幹舍利線條梳理思考的關鍵部位

這棵「同樹、同種、同根生」的柏樹,傳統的雙干造型,一高一低,一剛一柔,一直一斜,顧盼有情,相互迎合,彼此協調。山風習習,古柏婆娑。它,灑盪奔放,干身蒼勁古拙,基礎穩健,敦實厚重。主脈筋骨旋轉變化,陰陽互換。水線、舍利若隱若現穿插其中,樹冠青碧如雲,莊嚴肅穆。色澤濃翠的枝片給人以自然野趣,生機勃勃。高低錯落有序而富有變化的枝片,展現出了粗獷的壯美與輕盈嬌柔的潤美,整件作品挺拔健碩而不失清秀,其製作技巧與表現手法令人嘆為觀止。其樹相主幹巋然不動,安如磐石,飽經風霜,如中流砥柱,堅不可摧,副干翹首相望,回眸以待,該樹的構圖有主次、有動勢、有疏密、有烘托、有呼應……達到了凝聚自然景觀的藝術境界。

枝條蟠扎梳理後,背面樹勢自然、渾厚有力

正面舍利線條製作完成後的樹勢

「和合」引經據典、清新脫俗、扣人心弦、耐人尋味。創作者藉此突出和諧的主旋律,表現的是一種大義,一種民族情懷!

延伸閱讀:

【盆景人感悟】

文|福建廈門@周英志

面帶微笑,你身邊就充滿陽光和正能量。換位思考,你周圍就少了爭執和誤解。尊重他人,你會得到別人寬容和理解。謙和有禮,你會被世界溫柔以待。世界從來不會虧待努力生活的人。用智慧探索人生,你會培積無量功德。用人品感化他人,你會心存無量天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盆景 的精彩文章:

盆景創作做到「平中見奇」,方為上乘!
欣賞盆景:微笑處人,快樂如影隨形!

TAG:中國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