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夏至到立秋 想要扶陽養陽就這樣做艾灸吧

夏至到立秋 想要扶陽養陽就這樣做艾灸吧

夏至到立秋 最簡單的扶陽養陽艾灸做起來

艾灸也是冬病夏治的一個好方法。

從夏至到立秋,共有四十五天,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是人體陽氣最外浮的時候,這四十五天也是最需要扶陽養陽的時候,特別是陽虛的人,這段時間用艾灸可以很好地改善陽虛體質,還可治療各種三陰病症。(陽虛體質,是三陰病的最愛,各種三高,腫瘤都是三陰病症哦)

扶陽養陽最建議用艾灸,可以艾灸中脘、神闕、關元或足三里,每天灸一兩個穴位,天天堅持,一直到立秋。

這些都是扶正穴位,不管是陽虛體質還是平常養生防病,多灸有益無害。

夏至至立秋施灸,適合於幾乎所有人。

每個穴位最好灸透,灸透的意思是一個穴位從不覺得熱灸到感到熱了,或者從熱、癢灸到不熱、癢。

有的人每年立秋就會發作某種疾病,都建議從夏至開始灸起來。連續灸到立秋,可以徹底改善陽虛體質。

逢立秋就生病的人,根本原因是自身體內陽氣不足,不能跟上天地的步伐,到了立秋金氣要斂降之時,但自身陽氣不能跟著斂降。

此時借天地之力艾灸,使陽氣健旺,與天地同步,自然就不會犯病了。

一天任何時間都可以艾灸,自己何時方便就何時施灸。

當然,中午艾灸的效果是最好的,一天的中午對應於一年的夏季,中午12點對應夏至,下午三點對應立秋。在中午12點至下午三點這段時間艾灸,可更好的借天地之陽以扶陽抑陰,改善陽虛體質,特別是治療陰寒病證。

艾灸的方法有很多,艾灸罐,艾灸盒,艾艾貼等各種艾灸器具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用即可。但個人更偏愛直接懸灸。

艾灸所選用的艾條是需要特別關注的。個人覺得,比例在1:20以上使用才更好。面部用的比例要在1:40。這個比例指的是20斤或是40斤艾葉中提取1斤艾絨,比例越高純度越高,艾灸效果越好。

灸能扶陽,灸亦養陰。陰虛體質的人也是可以艾灸的。

陰虛之人容易上火,可在養陰降火的同時適當用灸,可加強養陰之功。

陰虛火旺的就不建議灸身體上部的穴位了,如百會、中脘、神闕等,可灸足三里或湧泉穴,能引火下行;

艾灸火力要溫和,不會動火;

灸的時間可少些,以感覺舒服為度。不可過灸。

小孩生病也可以用灸。

如感冒發燒,可灸大椎,汗出而燒退;

吃了生冷食物而腹痛或腹瀉,可灸中脘或天樞,速效。

體質偏於虛寒的小孩,建議平時用灸調理。像孩子面色青白,精神不振,或畏寒肢冷,就可以艾灸養陽溫陽,常灸神闕和足三里,最有助於改善體質。

來月經了也是可以灸的。

子宮虛寒的,可直接灸關元或中極,暖宮效果最好。

但子宮有熱,月經量大的,則最好不要灸下腹部,改灸足三里或三陰交。

有痛經的,多數因寒導致,則要多灸下腹或骶部,越痛越灸,陽氣健旺了,陰寒自然也就散了。

月經血塊多的,多數體內有血瘀,可灸神闕和三陰交,可以溫陽化瘀。

灸後頭暈,心慌,煩躁,失眠,或咽痛,是因為灸後火氣上浮,可能的原因有:

一,灸過度了,動了火氣,要少灸;

二,元氣不足,稍灸即上火,要先補元氣;三,陰虛火旺體質,不耐灸火,減灸或加強養陰降火;

四,陽虛體質,陽虛於下,火浮於上,可灸足三里或湧泉。

灸後上火的也可以停灸幾天,或者用白茅根、蘆根各50克水煎後代茶飲,即可緩解癥狀。

體內有濕熱的一灸就舌苔黃厚的,可以先停灸。

濕熱內滯的先化濕,可以用三仁湯,宣上、暢中、滲下,使一身濕熱無所遁形。然後再用灸,則氣化濕亦化。

一定要忌食生冷及油膩、粘滑食物,以免增濕。

艾灸後一定要注意半小時內避風避寒禁寒涼飲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艾灸的基本原理、功效及簡單易行的方法
艾灸,幫他調理好了突發性腹瀉肚痛!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