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送6個子女上常青藤大學的家庭教育

送6個子女上常青藤大學的家庭教育

梨花女子大學英文系二年級時,全惠星以全額獎學金作交換學生去美國留學,取得波士頓大學的社會學博士和人類學博士。她的6個子女全部進入哈佛、耶魯大學學習,並取博士學位。《紐約時報》評論認為:「這個成功的家庭,可與美國歷史上著名的肯尼迪家族相媲美。」全惠星接受美國哥倫比亞電視台專題採訪時,透露了她的教育理念:

1.父母樹立榜樣。為了目標,計劃好自己的人生,日積月累,始終進步,並有能力去幫助和影響他人,方能成為孩子的好榜樣。如果父母沒有這樣的能力,不能給孩子適當的指導和幫助,不能讓孩子從內心裡感到敬佩,那麼,孩子們自然不會向他們學習,即使他們為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激不盡。在這一點上,我們要想想,現在我對孩子的所作所為是不是出於真正的愛?我是否被一定要為孩子無條件犧牲的這種價值觀所包圍,執著於孩子,而忽視了讓自己成為被孩子所尊敬和愛戴的父母?我是否將孩子看作是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想的代理人?父母生育了孩子,但並不能擁有孩子。父母和孩子從一開始就是各自獨立的,大家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如果愛孩子,就要從「好母親情結」中擺脫出來,努力做自己。

2.創造讀書環境。在我們家,書桌並不僅僅是單純的裝飾傢具,而是用於學習的特別傢具。先生費心為我準備書桌,是因為他不但將我看做他的妻子,更將我視為一名學者,所以這張書桌才顯得更加珍貴。每天晚上刷完碗之後,我就坐在書桌前學習;哄著孩子們睡覺之後,我也會坐在書桌前繼續學習。看到母親努力學習的樣子,孩子們自然而然將學習當做是生活的一部分。因為有這樣的先生,我們家裡到處都是書桌。到我們家裡做客的人都會問:「你們家裡的書桌為什麼這麼多?」六個兄弟姐妹加上我們夫妻,每人有一個書桌,這樣就是八個了。但是我先生並沒有滿足於此,他在房東設計好的地下遊樂室里擺上了一圈書桌,把房間布置成了一個圖書館。無論在家裡的哪個角落,都有學習的氛圍。書桌多了,孩子們就自然地想到去學習。實際上,也確實起到了那樣的效果。不用強求他們去學,孩子們的眼裡只能看到書桌和正在學習的家人,他們就會覺得學習是我們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良好夫妻關係。有些人認為我和先生的感情會特別好,或者共同點非常多。但其實,我們與其他夫妻沒有什麼不同。也並不是說我們不吵架,只是一開始我們就很了解對方的長短處,所以,遇到分歧,我們更懂得尊敬和認可,而不是粗暴地拌嘴或大吵大鬧。我和先生在學問研究上有很多共同點,但在瑣碎的生活上,卻有很多分歧。儘管我們盡量避免,但爭執還是有的。若被孩子們發現我們在吵嘴,我就會想起母親曾說過的「一個家庭裡面至少得有一個唱紅臉的」這句話,而我也這樣告訴孩子們,跟他們講,要允許差異的存在,夫妻之間的差異在家庭生活中也有益處。當然,在孩子面前,我從來都是為丈夫樹立父親的權威。如果母親不尊重作為父親的丈夫,孩子也不會認可父親的權威,這樣一來,父親的教導就無法站住腳。反之亦然。在妻子成為母親的瞬間,丈夫就要開始樹立妻子的權威。如果丈夫尊重妻子、認可她的權威,孩子們才會尊敬、跟隨母親。如果丈夫無視妻子,孩子們也會無視母親;同樣,如果母親無視丈夫,會使孩子們敵視他們的父親。

4.打開孩子心靈。我們家每天早上一定要一起吃早餐,這為我們的交流提供了好時機。無論有什麼樣的狀況,無論有多忙,在家裡的家人都要一起吃早餐,這是我的先生定下的原則。早上看到孩子們的表情和氛圍就能大概猜出孩子身上發生的事情了,並且能夠輕易地提出問題。看到比較憂鬱的孩子,母親就能表示關心了。但是表示關心並不等於直接向他們提出問題。直接問的話,不但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是想跟他交流,反而讓他覺得被你發現了什麼事情。與孩子們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我就經常利用給孩子們理髮的時間,通過給孩子們理髮、撫摸他們、給他們擦粉等自然的碰觸,我們的親密感更加強烈。那時自然地問他們我好奇的事情,孩子們便不會排斥。

5、掌握溝通訣竅。我聽過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一長大,就跟自己有隔閡了,什麼事情都不愛跟自己說,而他跟同學、朋友卻好像無話不談。遇到這種情況的父母,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到底是誰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孩子不跟父母溝通,主要是因為他覺得跟父母溝通沒有意義。一來,父母不理解他,總是從自己的角度教育他;二來,父母不能提出建設性或者啟發性的建議。如果跟父母說說心裡話,父母總拿自己的經驗大做文章,聽不進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樣的話,哪個孩子還願意跟父母談心呢?

6、鼓勵幫助他人。一次,大兒子京柱的女兒給我打電話,說她暑假要去南美,為那些貧困的孩子們做點事情,還說她明年要去幫助海嘯遇難者家屬,為他們蓋房子。她小小年紀竟然有這樣的想法,我很是欣慰。還有一次,三兒子洪柱的女兒找到我說:「奶奶,我正在籌集艾滋病基金,請您幫忙捐些款吧。」當時正趕上我事情特別多,每天忙得團團轉,很難抽出時間去銀行,所以只能告訴她:「奶奶不敢向你保證,但我盡量抽時間,爭取在最後期限內給你匯過去吧。」話雖這麼說,但因為孫女是第一次拜託我,又是在做好事,我一定得支持一下。於是第二天就把錢匯了過去。之後不久,我見到孫女,那孩子興奮地跟我說:「奶奶,我已經籌集到四萬美元了!」

當時,她還只是耶魯大學一年級的普通學生,能籌集那麼多錢,其實很不容易。而當我得知她同時還是這次募捐活動的發起人時,我更是大吃一驚!原本以為她只是一個參與者而已,沒想到她在關照他人、幫助他人的同時,還發掘了自己的領導能力。這也是我的孩子們最終成長為大人物的道路:不是為了成為大人物而努力,而是為了幫助他人而努力。幫助他人需要施展才華,而在這樣的過程中,一切就自然而然發生了。每當有人問我有什麼特別的教育方式時,我都會這麼說:「不要只培養孩子的才華,更要注重培養他的品格,讓他成為喜歡幫助別人的人。」

MORE 漫藤熱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藤之路 的精彩文章:

TAG:漫藤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