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文學三巨頭之一,「小說家中的小說家」,他是中國讀者熟悉又陌生的,屠格涅夫
最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很多成就卓著的文學家並不喜歡他們自己的「出身」。
在這一方面,為人熟知的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年老的時候,甚至以離家出走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家庭、社會的不滿。
而同樣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也有著類似的心路歷程,
雖然,他不像托爾斯泰那樣有著激烈的行為方式,
但是,這位現實主義文學巨匠一直用文字和行動標示著他的不流於俗。
12歲時的屠格涅夫
1818年,屠格涅夫出生在俄國奧廖爾省一個富裕家庭。
準確地說,他的父系家族是貴族,父親曾是近衛重騎兵上校;
而他的母親是一個精力旺盛的農奴主,脾氣古怪,對自己的農奴冷酷無情,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嚴格。
在屠格涅夫生活的年代,俄國實行的是農奴制。
一個「奴」字,便可知曉農奴們的生活有多麼悲慘。
擁有一顆悲天憫人心腸的屠格涅夫,從小便對這些生而不幸的人抱有深深的同情。
而身邊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成為他文學作品中的原型。
在他的作品中,有著大量對農奴悲慘生活的細緻刻畫,
這與他從小耳濡目染、身在其中是分不開的。
青年屠格涅夫先後就讀於莫斯科大學文學系、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並在柏林大學學習哲學、歷史等課程,1947年起為《現代人》撰稿。
而1847年~1852年陸續寫成的《獵人筆記》,則是其成名作。
也正是這部成名作,觸怒了沙皇。
當局找了個理由將屠格涅夫拘捕、放逐。
這段牢獄之災並沒有讓他妥協,
屠格涅夫繼續撰寫反農奴制的作品,其中的代表作是《木木》。
隨後,《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處女地》等長篇小說陸續問世,
奠定了屠格涅夫文學巨擘的地位。
19世紀後期的巴黎是世界文化的中心,諸多藝術家、文學家在此聚集。
這一時期,屠格涅夫旅居巴黎,
與福樓拜、左拉、都德、莫泊桑等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878年.維克多·雨果牽頭在巴黎成立了「國際文學藝術協會」,
屠格涅夫被選為副主席。
這印證了屠格涅夫在當時世界文壇的重要地位。
巴黎對屠格涅夫來說很重要,不僅因為這裡有他志同道合的朋友,還因為維亞爾多夫人。
波麗娜·維亞爾多是當時法國著名歌劇演員,
在兩人相遇時,她已結婚。
1843年,維亞爾多夫人到彼得堡進行表演,引起轟動。
時年25歲的屠格涅夫便是眾多擁躉中的狂熱一員。
據記載,維亞爾多夫人長得並不漂亮,甚至稍微有些駝背,
但她因為自己的才華而贏得了諸多音樂家、藝術家、詩人的稱讚。
甚至她的醜陋也被稱為「是一種非常有吸引力的醜陋」。
屠格涅夫被她深深吸引,
為了拜訪維亞爾多夫人,屠格涅夫第一次踏上了法國的土地。
此後數年,他一直跟隨著她的腳步——
維亞爾多去了德國,屠格涅夫便跟著去了德國;
維亞爾多去了英國,屠格涅夫後腳也到了那裡;
1871年,維亞爾多回到巴黎居住,屠格涅夫毫不猶豫地繼續相伴左右。
《屠格涅夫傳》的作者莫洛亞說:「(屠格涅夫)對波利娜·維亞爾多顯得有些騎士風度。且不管他們之間的交往究竟是友誼還是愛情,反正他體驗過這種熾烈而又持久的感情。」
這是一場奇特的愛情,
屠格涅夫與包括波莉娜丈夫在內的維亞爾多一家和平相處了幾十年,
直至他於1883年9月因患脊椎癌在巴黎去世。
在這位文學巨匠生命的最後一刻,
是維亞爾多夫人伴其左右,並最終將他的遺體送回他的故鄉俄羅斯。
雖然因為陷於這段傳奇愛情而終身未娶,
屠格涅夫卻有一個女兒。
未遇到維亞爾多夫人之前,屠格涅夫曾與自己家鄉的一個普通女孩產生了感情,
因為社會地位懸殊,
這段感情受到了屠格涅夫母親的極力反對。
女孩逃到莫斯科,並為屠格涅夫生下一個女兒。
屠格涅夫此後一直為這個女兒支付撫養費,
甚至在她出嫁的時候給了她不菲的嫁妝,
但他終究是不能給她完整的父愛與家庭。
不能享受正常的家庭溫暖,不得不說是屠格涅夫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許多人並不知道,
屠格涅夫與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並稱俄國文學三巨頭,
他是最早被中國人所了解的俄羅斯作家之一,
巴金、豐子愷都曾翻譯過屠格涅夫的作品。
讀者讀書會本期薦書《獵人筆記》,便是豐子愷先生的譯本。
作家楊傑說,屠格涅夫的作品泛濫著貴族氣質,「不管寫一個農夫還是寫一筐爛果子,都透著身穿燕尾服微微欠身的矜持勁兒」。
這正是屠格涅夫作品的精神氣質所在。
具體到內容,
作為現實主義文學巨匠,
屠格涅夫的作品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
其細膩、清新的寫作風格影響了俄國乃至世界文學界。
著名作家高爾基這樣評價屠格涅夫:未來的文學史專家談及俄羅斯語言發展時,一定會說,這種語言是普希金、屠格涅夫和契訶夫創造的。
對於俄羅斯文學,我們可能熟知普希金、托爾斯泰、契訶夫。
但對屠格涅夫,了解就沒有那麼深入。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打開他的成名之作《獵人筆記》,
跟隨作家的生花妙筆,一起走進那個時代的俄羅斯。
- end -
TAG:讀者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