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資券商謀求控股、全牌照,備戰新經濟、滬倫通

外資券商謀求控股、全牌照,備戰新經濟、滬倫通

隨著中國放寬外資對證券公司持股比例限制,近期,多家外資機構已向監管提交申請,擬控股合資券商。在中國此前發展受阻的合資券商,這次會否迎來不同?

「早前導致中外合資券商真正成功案例較少的原因,主要是控股權、業務範圍受限等因素,只有中金、瑞銀、高盛高華擁有全牌照。」瑞銀中國總裁、瑞銀證券總經理錢于軍日前在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舉辦的「中國國際金融發展論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瑞銀、野村和摩根大通相繼宣布已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擬持股51%。這意味著外資控股合資券商,而不只是參股。更關鍵的是,外資券商的業務範圍也有望擴大。同時,合資券商對於滬/深港通、債券通、中企境外上市等業務興趣盎然。此外,近期的「獨角獸」回歸、新經濟企業試點也將是其業務的著力點。第一財經記者也獲悉,多家外資券商已開始籌備「滬倫通」工作,預計年內「通車」後將扮演積極角色。

儘管瑞銀目前在合資券商中的持股比例僅為24.99%,但不同的是,「瑞銀始終有獨家管理權,如果持股51%,從心態上而言,集團對瑞銀證券更有擁有感,且資金、資源的投入會更加不猶豫。我們期待100%持股政策的放開,但瑞銀仍十分重視與現有股東方的合作關係。」錢于軍稱。

合資券商再遇新機遇

4月28日,證監會公布了《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允許外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證監會同時宣布,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該辦法和服務指南的要求,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者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第一批申請則來自瑞銀、野村和摩根大通。

「瑞銀此前就已申請將持股比例擴至49%,但後來了解到51%的可能,於是一直在等候新政策的公布。」錢于軍表示。

瑞銀證券是由原來的北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重組而成。當時的股東有北京國翔、瑞銀集團、中國建銀投資有限公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儘管瑞銀集團並不是最大的股東,但是對瑞銀證券擁有管理權。跟摩根士丹利(下稱「大摩」)在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擁有的實際管理權不同,瑞銀集團對瑞銀證券擁有名義管理權。

同時,跟大部分合資券商開始只能擁有投行牌照不同,瑞銀證券是全牌照合資券商。「(在成立之初)經過將近兩年的談判,最後在2006年得到國務院特批,瑞銀中國以一家外資公司管理一家全牌照的內資投資銀行,在當時是沒有先例的。」錢于軍表示。

在中國合資券商中,外資管理的全牌照券商只有兩家,一家是瑞銀證券,另一家是成立於2004年的高盛高華證券。後者由高盛集團和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於2004年12月共同出資組建。

因此,未來如果瑞銀將持股比例增至51%,實際上並不會對瑞銀證券業務造成太大改變,更多的可能是,「從心態上瑞銀集團會對我們(瑞銀證券)更有擁有感,且集團和瑞銀證券、瑞銀中國的利益會更加一致。」錢于軍稱。

各界好奇的是,摩根大通此次竟然搶先了擁有合資券商的大摩。去年,大摩已將在合資券商中的持股比例增至49%。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華鑫證券是A股上市公司,如果大摩增持到51%甚至未來到100%,可能存在搞不定華鑫的問題,包括可能出現的裁員問題等。即使增持了,是否能拿到新牌照也是一個問題,包括經紀牌照、自營牌照、資管牌照等。」

因此,業內人士認為,小摩(摩根大通)可能後來居上。而另起爐灶的外資機構可能不會找中資券商,而是找一家非證券公司作為合資方。

此外,更為齊全的牌照也是合資券商所一直希望的。對於國內大部分券商來說,A股的經紀和自營業務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賴以生存之本,但由於政策限制,目前多數合資券商仍以投行業務為主,不能從事A股的經紀和自營業務。業務結構單一使合資券商極易遭受政策風險,如2012年由於二級市場低迷,證監會暫緩IPO審批步伐,一些以投行業務為主的合資券商業績便大幅下滑。

助力新經濟、滬倫通

其實,對於外資而言,不僅看中合資券商在華既存的業務,其對於如今的新機遇,例如新經濟、滬倫通等,也饒有興趣。同時,外資在跨境業務方面的優勢也將持續施展。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倫交所此前向多家外資券商發布了一項提案,涉及未來滬倫通的運作、額度等事宜,目前外資券商已經開始籌備滬倫通。

「年內滬倫通開通的可能性很大,多家中資、外資券商屆時都會參與。」錢于軍對記者表示,除了進行做市商業務,也包括帶中國企業赴倫敦上市等。他並表示,預計屆時滬倫通GDR(全球存托憑證)方案設計中,基礎股票與存托憑證之間應該可能實現「自由兌換」和套利,這是GDR的慣例做法。

機構也普遍預計,滬倫通機制下,基礎股票與存托憑證完全不可兌換的概率不大,更有可能的是採取「有限額」的兌換,且隨著時間推移、標的增多,兌換額度可能逐步放開。

申萬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表示,4月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額度審批開閘,可能與CDR(中國存托憑證)和滬倫通制度推進存在聯繫。此前CDR徵求意見稿中已經給未來存托憑證發行的數量、額度以及「跨境轉換」均留有一定監管空間。考慮到市場容量、流動性和穩定性,雙方優質企業將是滬倫通實施後首批「試水」企業的首選。其中在倫交所交易的富時100指數或將成為倫交所發行GDR的核心股票池。

此外,錢于軍對記者表示,新經濟企業的境內外上市承銷業務都是外資的機遇點。「有了CDR和試點通道,將鼓勵部分優質企業境內上市,而不是想著去搭建VIE(可變利益實體)構架進行海外上市。」

證監會於6月6日發布《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等一系列試點工作配套規則,創新企業通過IPO和CDR登陸A股的政策進一步明確,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軟體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七大新經濟領域中達到相當規模的創新企業有望入選試點企業。

不過錢于軍也提及,目前大批量的所謂「獨角獸」企業湧現,「獨角獸」概念需要進一步明確。2013年,美國Cowboy Venture投資人Aileen Lee提出了「獨角獸」的概念,指那些具有發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資者追求的目標等屬性的創業企業。國際上衡量「獨角獸」常用的標準大致有兩條:一是成立不超過10年、接受過私募投資的初創企業;二是估值超過10億美元。其中,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企業又被稱為「超級獨角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