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越一戰緣何成中美蘇三國外交「拐點」?

中越一戰緣何成中美蘇三國外交「拐點」?

原標題:中越一戰緣何成中美蘇三國外交「拐點」?


在越南戰爭中,中國抗美援越,隨著中蘇關係的交惡,中美關係出現緩和。在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還曾專門通過美蘇之間的熱線打電話告誡蘇聯,不要採取任何可能惡化目前局勢的行動,阻止蘇聯對中國進行軍事冒險。而這種蜜月關係隨著蘇聯的解體也結束了。


美國借力中國抽腿越戰泥潭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受地緣戰略、經濟因素等作用力的促使,美國直接參与了越南戰爭。美國參加越南戰爭的初期,曾一度因為戰爭的需求,拉動、刺激了其經濟的大幅增長,美國經濟在短期內受益。但這場戰爭,越南並非是單打獨鬥,而是在中蘇的支持下與美國抗衡。特別是中國,更是派出數十萬的軍力協助越南人民軍。


由於北越政府獲得中國和蘇聯的巨大支持,戰爭陷入僵持狀態,美國國防開支越來越重,經濟逐漸被拖入泥潭。正是在美國深陷越戰泥潭、蘇聯展開對美國戰略進攻的壓力下,中美關係開始解凍。1969年3月,蘇聯軍隊數次武裝入侵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珍寶島,並炮擊中國岸上縱深地區。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中蘇關係徹底惡化,從貌合神離轉向直接對抗。


在蘇聯展開對美國戰略進攻,且美國深陷越戰泥潭的背景下,美國認為此時繼續打越南戰爭已不再是一筆划算的買賣,完全可以利用中蘇關係的惡化「以中制蘇」,而不必去和中國為敵盲目消耗國力,美國就可以達到遏制蘇聯擴張的目的。前提只有一條,就是和中國改善外交關係。


對美國來說,和中國改善外交關係具有絕對的主動權。只要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就能改善與中國的關係。而對於中國來說,中蘇關係的惡化,在外交上使中國比較被動,急需尋找突破口。在這種情況下,中美兩個對抗的大國的外交改善,某種意義上說,這是雙方戰略上的需要,因為雙方有著一個共同的威脅——蘇聯。


當然,這其中彼此也一定互有條件。譬如,中國必然要求美國從越南撤軍;而對美國來說,撤軍則是順水推舟的事情。在中蘇對抗的第二年即1969年10月,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請即將訪問北京的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轉告中國政府,美國準備改善兩國之間的關係。


美國的這一戰略調整,使其在後面近20年的東西對抗中與蘇聯相比佔盡優勢,蘇聯最終分崩離析。可以這樣說,美國如今的霸權地位,是20世紀70年代開始藉助中國的力量實現的。反過來,中國接下來的改革開放、經濟崛起,同樣也是藉助美國的力量。中美的特殊關係,就是在這個階段形成。


胡志明時期中越關係友好


中國和越南的關係,源遠流長,而且極其複雜。1945年8月11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45年9月2日,臨時政府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的獨立,胡志明宣讀《獨立宣言》。1946年12月,法國發動對越南的進攻,全面侵越開始。


經過4年戰爭,法軍始終無法消滅藏在深山中的越南遊擊隊。1949年9月,中國共產黨取得內戰勝利,胡志明派人同中共中央直接聯繫請求支援。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南下,中越邊境交通線被打通。1950年1月15日,胡志明政權外交部長黃明鑒致函中國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宣布「承認毛澤東主席所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並交換大使」。周恩來總理於1月18日復函表示,歡迎中越兩國建立外交關係。於是,中國成為第一個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的國家。



1950年1月,時任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羅貴波,奉命以中共中央聯絡代表的身份,於1950年1月先期赴越了解實際情況。根據羅貴波從越南發回的考察報告及其與越共中央協商的結果,中國立即向秘密開進我國的越軍主力2萬人提供武器彈藥、醫藥和通訊器材方面的全部武器裝備,進行整編訓練,組建正規軍,為實施打通中越邊境交通運輸線、便于越南接收中國物資援助為目的的邊界戰役做準備。同時派遣以韋國清(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0兵團政委)為團長,由約40名師、團級軍官和機要人員組成的中國援越軍事顧問團,前往越南幫助工作。同年6月22日,中國委派時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4兵團司令員陳賡即刻抽調人員火速組成中央代表團,於7月7日乘火車奔赴越南進行支援。


在中國的支援下,越軍逐漸取得戰場優勢。1954年5月,越南軍民取得「奠邊府戰役」的勝利,全殲法軍主力16000餘人,迫使法國於1954年7月20日在日內瓦簽訂關於在印度支那恢復和平的協議,越南北方完全解放,徹底取得抗法戰爭的勝利。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共領導人第一次登上國際舞台。


但是,1955年7月17日,美國撕毀《日內瓦協議》,取代法國在越南南方的地位,設定所謂的越南共和國。美國支持的吳庭艷,發動政變取得政權,吳庭艷任總統。自此,越南南方淪為美國新殖民主義的殖民地。之後的越南戰爭中,中國一直堅決支持越南抗戰,直到1973年美國撤出越南。中越關係,在胡志明主席主政時期一直非常友好。


中美擊碎蘇越中南半島「美夢」


1969年,胡志明在河內逝世,臨終遺言都不忘提到對中國的友情珍視。胡志明逝世後,黎筍上台,取得北越領導權,並在1975年擊垮南越政權統一越南。1976年,南越併入北越時,黎筍將越黨第一書記改稱總書記。與胡志明的親中相比,黎筍則主張親蘇。


1976年,完成全國統一後,在蘇聯的支持下,黎筍著手推行「印度支那聯邦」計劃,試圖吞併整個支那半島。越南一面加緊對寮國進行全面控制,同時出兵柬埔寨,推翻紅色高棉政權。另外,黎筍政權在蘇聯的慫恿下,在越南南方發動大規模排華暴亂,大批驅逐在越南境內的華人,不斷侵佔我國邊境領土,撕毀1958年越南政府承認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聲明,侵佔我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在與中國交惡的同時,越南與蘇聯建立更為親密的盟友關係。



蘇越結盟,站在越南的戰略角度,是想借統一之勢吞併整個印度支那半島(中南半島),一舉奠定南亞大國地位;站在蘇聯的戰略角度,由於中蘇交惡,蘇聯從中國向南擴張之路堵死,可借越南黎筍政權野心在中南半島做大之機遏制中國,同時以越南為跳板在南亞建立勢力範圍。蘇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曾經一度租借越南的金蘭灣。越南不顧以往中國對其援助的情誼,反而在戰略上配合蘇聯遏制中國,並侵佔中國領土和領海,實行以鄰為壑的政策。


1978年,中國確定改革開放方針。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1979年1月29日,中國改革開放掌舵人、時任副總理的鄧小平,應美國總統卡特邀請,正式訪美。


訪美期間,鄧小平在與卡特交換雙邊重大戰略問題時指出:世界不安寧主要危險來自蘇聯,同時表示中國願與美國一起抗蘇。同時,鄧小平批評蘇聯在世界各地擴張,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與越南一起提出要在亞洲建立集體安全體系,這對世界很危險。針對蘇聯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的問題,鄧小平還向美國暗示將進行自衛反擊。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卡特專門通過美蘇之間的熱線打電話告誡蘇聯,不要採取任何可能惡化目前局勢的行動,阻止蘇聯對中國進行軍事冒險。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很快,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越南就被打了個稀里嘩啦。1979年3月16日,中國宣布達到目的撤軍,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不過,兩國邊境上陸續的交火併沒有真正結束,打打停停,持續了10年。這一戰擊碎了越南「印度支那聯邦」的美夢,也使得蘇聯企圖借越南在南亞立足並進行帝國擴張的野心徹底破滅。



這一戰後,鄧小平給出了30年和平發展時間的判斷。之後,越南雖然並未從柬埔寨立即撤軍,但中國打破其夢想的目的已經達到,持續13年的柬埔寨戰爭不但消耗了越南的元氣,也消耗著蘇聯的元氣。這一戰,對美國來說,在戰略上徹底遏制了蘇聯在東方、南方企圖突圍的可能;對中國來說,奠定了改革開放30餘年來的周邊安全環境。


中美這樣的蜜月期維持了10年,直到1989年,兩國關係因政治事件大幅倒退。中、美這種關係的倒退,源於東歐劇變、蘇聯在美蘇對抗中挫敗並試圖改善美蘇關係的大背景。中美兩國共同最大的敵人蘇聯倒下後,因共同敵人走在一起的關係也隨之降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很好玩兒 的精彩文章:

新四軍老兵親歷耙齒凌戰役:打得日軍官嚎叫追祭
火焰山是怎麼來的?

TAG:歷史很好玩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