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胡適為什麼反對馬克思?

胡適為什麼反對馬克思?

文 | 通吃島島主

陳獨秀、李大釗、胡適是五四運動最重要的幾位領袖。前兩位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可胡適卻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反對馬克思主義,堅決擁護蔣介石。

在日本侵華的十多年裡,他始終堅持認為,日軍入侵的原因是中日兩國之間有仇恨,所以我們要盡量用和平外交的方式化解仇恨,而不是武裝鬥爭。而對共產黨,則應該趕盡殺絕,因為他們是「一群殘破無力的土匪」。

從九一八到西安事變,蔣介石不抵抗的行為,被他稱為「五年的忍辱不戰,所求的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整齊的步伐,充實的力量」;而那些堅持抗日的愛國青年,則被胡適稱為「知識幼稚的青年」「情緒太興奮,忍耐心太薄弱,不明了事實……總疑心政府的領袖有對不住國家的地方」。(胡適:《張學良的叛國》)

胡適為什麼會和陳、李二位走上完全相反的道路?答案就在他的人生經歷中。

胡適這樣回憶童年:

我小時身體弱,不能跟著野蠻的孩子們一塊兒玩。我母親也不准我和他們亂跑亂跳。小時不曾養成活潑遊戲的習慣,無論在甚麼地方,我總是文謅謅地……大人們鼓勵我裝先生樣子,我也沒有嬉戲的能力和習慣,又因為我確是喜歡看書,故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過兒童遊戲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裡去「監割」,(頂好的田,水旱無憂,收成最好,佃戶每約田主來監割,打下穀子,兩家平分。)我總是坐在小樹下看小說……我在這九年(一八九五── 一九零四)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

我在這九年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

很正常的童年生活吧?和我們差不多。但是請大家注意,這是1895-1904,不是1995-2004.

胡適作為19世紀的90後,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他的童年和我們這批20世紀的90後的竟然沒什麼不同。所以童年的胡適對於中國民間的疾苦、中華民族的苦難,並沒什麼感受。

之後不久,胡適就去了上海讀中國公學,同學們大都是原留日學生,他們因為抗議日本帝國主義而臨時回國。在上海除了讀書,衚衕學也學會了喝酒打牌逛窯子,簡直比現在的大學生還放飛自我。

胡適的「打牌日記」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其實他日記(以及文集)中「逛窯子」的部分也有很多。都說「黃賭毒不分家」,胡適同學開始是被一個叫何德梅的同學叫著打麻將,慢慢就發展到叫雞:

從打牌到喝酒,從喝酒又到叫局,從叫局到吃花酒,不到兩個月,我都學會了

剛開始衚衕學還不太好意思,還有過悔恨。可是身體畢竟是誠實的,一次一次地,他愈發輕車熟路,甚至帶著其他萌新去嫖。比如雲中鶴,不對,徐志摩就給陸小曼解釋,我又犯了每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但這不是我想嫖,而是胡適之等人硬拉我去嫖的啊。

……晚上,某某等在春華樓為胡適之餞行。請了三四個姑娘來,飯後被拉到衚衕。對不住,好太太!我本想不去,但某某說有他不妨事。某某病後性慾大強,他在老相好鶼鶼處又和一個紅弟老七發生了關係。昨晚見了,肉感頗富……

不僅僅吃喝嫖賭,胡適同學還酒後滋事毆打巡警,最終被關進局子。瀟洒之極啊。

再過了幾年,胡適就考取了公費留學,去美國讀書了。

客觀地說,胡適在美國讀書比較刻苦,不像在上海那麼浪蕩。他成績很好,在日記里常常對此頗為自得。

另一方面,庚子賠款給留學生們的錢很多,這讓胡適在美國讀過了非常滋潤的幾年。在國內念書時,他還常常拖欠房租借錢賒賬,到了美國完全成了大爺,那錢是花也花不完,衣食住行都要高標準。

讀了大概7年,胡適就回北大當了教授,然後是文科學長。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胡適成為駐美國大使,中國人民最苦難的時刻,他又回到了美國。當然,安排他當駐美大使也是為了抗日,只不過客觀上,中國人民最苦難的時刻,他確實在美國生活。

作為大使的胡適,想到的辦法是用演講的方式激起美國人對日本的仇恨,以此幫助中國。於是他在美國舉辦了巡迴演講,成為明星。

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胡適覺得自己的演講奏效了,於是辭去美國大使的職位。

如果說這幾年他待在美國是為了抗日,那42年之後的事情就沒法解釋了。

因為胡適並沒有回國。

抗日戰爭可還沒結束啊,日本人還在中國的土地上掃蕩三光燒殺搶掠,胡適則繼續留在美國,全美講學,順便搜羅了26所大學的博士學位。

美國當時也在打仗,所以物資也很緊缺,搞計劃供應。但胡適已經是學術明星,日子過得相當滋潤。趙元任的老婆曾經記錄,1944年胡適在紐約講學,離他家不遠,

「因此幾乎每天都要到趙家至少吃一餐飯。胡適有個嗜好,喜歡吃大塊的肉,可計劃供應的牛肉根本不夠他吃。楊步偉只好買馬肉,每天做紅燒馬肉給胡適吃,還把多買的馬肉做成肉鬆,讓胡適帶回去下酒,只是沒告訴胡適這些菜都是馬肉做的,胡適吃後直呼好吃。後來趙元任夫婦請胡適到哈佛大學教職員俱樂部餐廳去吃「馬扒」,胡適吃後說,別的都好,只是馬肉有點酸。楊步偉這才告訴他,這幾個星期他吃的紅燒肉都是馬肉做的。胡適搖搖頭,才回過味來,連說中國的烹調真好,楊步偉的烹飪更好。」

同樣是1942,河南爆發大饑荒,受災人數超過1000萬。

同樣是1942,日軍加強「掃蕩」,在整個華北實行「三光」。男人死在戰場上,老弱婦孺被機槍處決甚至活埋。

也同樣是1942,著名民國大師,26所大學的名譽博士胡適先生,卻遠在太平洋另一端。他到處走穴講座,擔任美國學術界多重顧問,同時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渡過了人生中最輝煌的時期。這日子過的,比現在的訪問學者們還愜意。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一年後,胡適回國,任北大校長。

1943年1月3日的胡適日記,記錄了他被聘為美國學術界的研究員和顧問。辭去大使後的幾年,胡適每天基本上就是讀書治學、各種飯局、學術走穴、看戲看電影等等,幾乎沒有看到任何與中國時局相關的記錄。

一個人,童年只專註於兩件事,讀書、寫字,閑暇時間看小說。大了一點就去上海念大學,並且過著吃喝嫖賭的豐富大學生活。然後去美國留學,拿著豐厚獎學金一直讀到博士,回國任教、當系主任、院長,再然後轉入仕途,做外交大使。之後又轉回學術界,在美國當訪問學者,每天研究研究學問,講講課,和朋友聊聊天,吃吃喝喝。

這種生活,是當今大城市中產以上家庭的80後90後們才可能擁有的。可胡適博士提前100年就享受了。

有句雞湯是這麼講的:

所有幸福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如果沒有,那一定是有人替你承受了這些代價。

100年前,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有那麼一群人主動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優渥生活,與四萬萬同胞一起承受這深重的苦難,並且致力於將他們喚醒、組織起來,為民族和人類的未來而鬥爭。

還有的人,卻提前一百年過上了現代化生活,整日讀書寫字吃喝玩樂,快活似神仙。

100年後,知識分子們覺得第二種人與他們經歷相似,極有共鳴,稱之為「厚德君子」「溫柔敦厚」「抱熱忱以鼓舞人,懷謙虛以禮下人,存慈愛以體恤人」。

而真正替後人承受代價的第一種人,反而被批判「沒人性」。

胡適博士為什麼沒有信仰馬克思主義?

可能因為他是26所大學的博士,懂得比較多吧。畢竟,馬克思也只有一個博士學位。

97年前,有一群人犧牲自己,替民族乃至人類的未來承擔代價與苦難。

2018年7月1日,謹以此文獻給他們。

PS:歡迎島主加入沉思錄豪華套餐,也推薦大家關注島主的公眾號和知乎,ID:通吃島島主

作者簡介

通吃島島主/傳播學在讀

關注毛主義與西方馬克思主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潮沉思錄 的精彩文章:

TAG:新潮沉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