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5二次探親一路順利,不改初心堅守兵團

55二次探親一路順利,不改初心堅守兵團

按農場規定,職工每四年有一次探親假,一九八零年寒假,我們準備再次請假回老家探親。當時我是三營九連醫療點的醫生,愛人是三中教師,剛好教初三畢業班,放假要晚些,於是計劃放寒假後,我先帶兩個女兒回甘肅渭源縣老家。九連獸醫王少白、廖素珍夫婦是我愛人的四川近老鄉,也要回鄉探親,故他們商量結伴返川。

我岳父仍在川西石棉縣石棉礦廠工作,那年也被准假回鄉探親,真是特大好消息。我們約定在成都碰面,再一同回達縣老家過春節。

時隔六年,和上次回家相比,如今的交通狀況大有改善,坐火車一路都有座位,順利多了。我和女兒在老家陪老母親及弟兄們住了七八天,就與愛人在成都匯合了。岳父從石棉縣礦區出來,提前兩天到成都梁家巷他的老同學家等我們。初次見到岳父大人,他確實如我想像是一位有知識、有風度的老者,他那飽經風霜但又非常慈祥的面容使人肅然起敬。他的老同學趙大叔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他倆都是遭時代遺棄的老知識分子,但和我們交談中並沒有報怨命運不公。他們都已平反昭雪,唯嘆息年華已逝,如今只能拿著國家發的退休費頤養天年。

第二天趙大叔陪我們遊覽了著名的武侯祠和杜甫草堂、青羊宮等古迹。中午趙大叔請我們和王少白一家吃成都的名小吃賴湯圓和抄手(北方叫水餃)。我們大人小孩一行共九人,趙大叔買了20碗,碗不大,每碗盛了四個小巧玲瓏的點心,餃子分紅碗和白碗,紅碗的餃子幾乎全被紅油辣子浸泡。我們北方人吃水餃是用大盤子盛著,各人用一小碟子放調料汁蘸著吃,大人吃二三十個沒問題。感覺不夠吃,我愛人立馬又去買了20碗,不一會兒,我們的桌子上空碗碼了幾大摞,惹得其他客人們都圍攏看,驚嘆這一桌人咋啷個能吃耶。有人說看大人穿著厚厚的棉衣褲,小孩們圍著花圍巾,肯定是來自西北寒冷地區的人。我們一時也感到很尷尬。我愛人趕緊用四川話作了些解釋,大家才都善意的笑了。

岳父,趙大叔,王少白家三口,及我家四口合影於杜甫草堂

這次我們就住在趙大叔家附近的小旅店裡,第三天早上,我們先乘火車去重慶,再轉車去愛人故鄉四川川東重鎮達縣,當天臨天黑就到達縣火車站了。我們下了火車,隨著人流出了站,這時突然聽到有個熟悉的聲音大喊著「善述」(善述是愛人學名),原來是大哥叫我們,大家非常高興。這時我們又聽到有人說:「是哪個善述?」我愛人一看,竟巧遇她多年未見的鄧老師,他剛好從成都開教學工作會議歸來。鄧老師見我愛人牽著小孩挎著背包,忙關切的問你這是從哪裡回來的?這些年到哪裡去了?我愛人一一簡要作答。

這位鄧老師原來是我愛人初中學校的少先隊大隊輔導員,他一直牽掛著她這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鄧老師告訴我愛人說,文革時期開江中學曾停辦,現已複課。老校長王子璋已平反,重新擔任開江中學校長,鄧老師現在是開冮中學副校長,還有些原開中的老師也在教學,鄧老師再三叫我愛人一定到母校去耍。

當晚我們在達縣城住了一宿,老鄉王少白一家在縣城有親戚,他們投奔親戚去了,我們約好過了年再聯繫,到時仍在達縣縣城匯合,再一道返回新疆。

次日大早,我們坐車兩個多小時,就到了開江縣城。我愛人姊妹四人,她是大姐,岳母當時住在開江普安鎮鄉下的三妹家。二妹家住在普安鎮街上,四妹從小抱養給人家,當時她的養父母已去世,她結婚後也住在普安鎮鄉下的仙兒岩村。三姊妹家相距都不遠,互相來往也很方便。二妹夫曾祥雲、三妹夫高家澤、四妹夫李大才都是勤儉能幹、擅長廚藝的人,能做出地道的川菜。在開江普安住了幾天,三家人都爭著請老岳父母及我們吃喝玩耍,大人孩子天天沉浸在歡聲笑語中,岳父母很是開心。

我愛人當年就讀的開江中學坐落在縣城頭上,距普安鎮僅有三華里地。這天早上,我愛人帶著大女兒去母校看望恩師王校長,王校長的愛人是她初中同學,見面很親熱,還挽留她們吃了午飯。在他家我愛人見到一位鄭老師,當年是高中政治教師,因打成右派,自行去了新疆,後來平反昭雪,被王校長召回開中重新工作。他說起曾在新疆某地南山煤礦幹活,其實這個煤礦距我們所在的農場並不遠。聊到後來鄭老師一再勸我愛人,乾脆回家鄉來工作吧,他說還是南方好,四川好,請王校長幫幫忙嘛。王校長得知我愛人是國家的正式老師後,說可以調回來,讓她再去找找在開江縣文教局任職的曾老師,讓他也幫個忙。

這件事讓我倆動心了,能調回四川工作那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幾天後,我們就一道去拜訪愛人原來的幾位老師和同學,他們知道後都非常高興,都願意幫忙,出謀劃策幫愛人聯繫接收單位等事項。我們也去見了開江縣文教局潘局長,局長了解情況後,當時讓我愛人寫了一份簡要的自我介紹,及申請調回原籍工作的申請書,並說當前學校確實很需要人才。家裡老人和親朋們知道此事後都很高興,遊子回故鄉也是我們的宿願啊。

我們一家人在普安親戚家住了五六天,大家決定回愛人老家過年,於是我們連同幾個妺夫帶上岳父母一道回檀木去。當時沒有公共汽車,我們只好步行,走了三十多里路,回到愛人故鄉達縣檀木鎮紅星公社。

我們十多人回到了老宅院里,老大哥和最小的兄弟仍住在這裡,二弟已在老宅院對面的一座小山坡旁修了幾間磚房,搬出去住了。當年大院住進二三十戶人家,如今人口實在太多,生活不方便,大院早已被拆得七零八落,不少人家就在附近另修房屋去住了。

陳家今年一下來這麼多人團年,這個年就更豐盛,更熱鬧。過年期間兄弟幾家輪流辦席請客賀歲,院中鄰居也盛情款待我們,席間大家喝酒行令猜拳談笑,整個宅院里充滿著歡聲笑語,我們享受著久違的故鄉情,慶賀著改革開放初期給農村帶來的繁榮昌盛。岳父多年未回故鄉,未曾和兒女親人團聚,如今看到此情此景感慨萬分。他決定回單位後立刻申請退休,回家安度晚年。初六這天他和一家老少告別,獨自一人回去。那時從家到達縣城沒有汽車通行,要步行二十多里路,到麻柳區鎮上才能坐上去達縣城的汽車。

我們探親假也快到期了,按約定和老鄉王少白一家在縣城匯合,當晚住在他親戚單位的職工宿舍里,那裡距火車站很近,我們拖家帶口的,從這去坐車方便。過年後四川天氣已逐漸變暖,記得我們住在一間大房中,房中有幾張大床,也有鋪蓋捲兒,職工都回家過年了,所以空著,我們從內心感謝這位親戚的幫助。

第二天要早起去乘火車,當晚大家早早就上床和衣而睡了。半夜裡,睡在門旁的王少白猛然間大聲吆喝道:快起床了,六點多了,起來趕火車呀!他的喊聲把大家都從夢中叫醒了!這時我借著窗外亮光看了一下手錶,正是三點半,就給老王說,才三點半啊,你看看牆上掛鐘的時間。這時他趕緊舉起手腕,重新看了一下表,很尷尬的叫道,唉呀!倒了!倒了!我看倒了!原來老王把手錶秒針看成了時針。多少年來我們回想起這件小事都會暗自發笑,聚在一起會當調侃的笑料。人一生會經歷很多這種冏事,真是酸甜苦辣回味無窮。

這次我們從達縣買的是直通烏魯木齊的車票,但必須經重慶、成都、寶雞車站換乘車次,出站簽轉。好在節後行人還不多,一路上都有硬座座位可坐,車上食品水等必需品都正常供應。但是我們農場職工把一分錢都想掰成兩半兒花,對車上昂貴的飯菜真的不捨得花錢去買著吃。在火車沿途停靠的大點的車站,都可以買到饅頭、大餅等食物,離家時我們帶了一大包好幾樣鹹菜,都是我愛人三妹自己做的,如兒菜、榨菜等,一路上三個小女孩都是吃饅頭、餅子就著鹹菜吃,都說很香很好吃。

經過三天三夜的上車、下車倒換車次的折騰,總算是安全到達烏魯木齊火車站,正好是一個早晨,新疆的冬天依然在嚴寒里繼續著,除了車站廣場及街道,到處仍然被白雪覆蓋著,仍然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我們一行出了車站感到冷氣逼人,就趕緊乘公交車到碾子溝長途汽車站,還好,到汽車站就買上了當天去石河子的車票。150公里路程走了三個多小時,巧的是又趕上石河子發往下野地134團的班車,我們一行人也顧不得吃飯了,就這樣餓著肚子,忘記幾天來的旅途勞累,慌慌忙忙搭上了汽車,真是歸心似箭呀!我們也為今天這樣的順利感到慶幸。

到了團部已是下午五六點了,在內地這個時間已是夜幕降臨之時,但新疆還處在陽光高照的時刻。從團部到九連還有十多公里路程,沒有專車到達,只能找去那裡辦事的拖拉機或馬車、牛車甚至是毛驢車,這下可難了,到了團場但到不了自己家門口,真是急死人!直到天快黑的時候,才打聽到本團十三連有輛拖拉機在加工廠給連隊食堂拉麵粉,我就趕到那裡找到了拖拉機駕駛員,因為去十三連必從九連經過,我們又相互認識,講明情況後,他很爽快的答應把我們送到九連的家。就這樣我們這次的回家探親順利安全結束。

上班後,我愛人開始著手辦理調動遷回四川工作的事宜。我倆分別找有關領導申請,也找了些客觀理由說服領導。改革開放的政策已落實到兵團農場,當時團場政策已允許兵團與地方之間互相正常調動,按規定只要對方有商調函即可辦調動手續。得到這些消息,想到我們這次調動一定可辦成,心中頓感高興。

但靜下心來想想,我們還有很多自身的問題難以解決。當年我們農場企業工資較低,我倆每月工資加起來才有百十來元,當時兩女兒小才上學,一家四口生活並不寬裕。當時還有我最小的兄弟被我們接來新疆上高中,他通過刻苦學習,已考入石河子農學院讀書,我們還要負擔一些費用,雖然不多,但對我們而言,也算一筆不少的開支。再加上我們兩家都有老人,時不時的要寄點生活費。雖然我愛人很會精打細算過日子,但事實上一直無甚節餘,這次回鄉探親帶的千餘元錢,其中就有八百元是臨行前向朋友及同事們借的。如果這次調遷回四川老家工作,內地工資要比現在減少,回去後重新安家也需要費用,加上這次欠賬何時能還清?叫我們真發愁。

同事朋友聽說此事後,都來勸我們不要調走。有個同事語重心長的給我愛人說,你們兩個女兒學習都那麼好,新疆高考錄取線也比內地低,以後她倆一定能考上內地一流的大學,將來孩子大學畢業後在內地找工作,你們退休後也可以回內地。再說你們在兵團農場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現在你倆工作單位也不差,真調回去在一個新單位里困難一定會不少。我們想想也是,再三考慮後打消了調回四川工作的念頭,決定安下心來在新疆兵團農場繼續工作生活吧!

後來我們把愛人的父母分別接來新疆農場,和我們共同生活了好幾年。兩個女兒也沒有辜負我們的厚望,都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內地的重點大學,畢業後分配在內地省會城市工作。我的小兄弟也完成了大學學業,在石河子市某學校從事教學工作。愛人常感嘆,自己當年因政治方面的原因失去上大學的機會,如今用自己辛勤的勞動供出了三個大學生,也算是苦盡甘來,感到很欣慰。

如今我們退休後都回內地省會城市生活了。多年來我和愛人常憶起往事,對兵團農場有很深的眷戀,更是深深的感恩。我們在那裡度過了青壯年時代,獻出了我們的青春,而兵團農場給了我們一家兩代的生存家園和一生的事業前程。所以我要寫下這段生活歷程,讓往事銘刻在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鄭三老爺 的精彩文章:

TAG:鄭三老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