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于成龍郵票出爐,快來看!

于成龍郵票出爐,快來看!

小夥伴們還記得前幾天小編說的

「合川元素再登『國家名片』」這件事不?

不記得也沒關係,

今天,郵票出來啦!

先睹為快

6月24日,國家郵政發行T2018—17《清正廉潔(一)》特種郵票1套4枚,分別為「不貪為寶」「羊續懸魚」「兩袖清風」和「立檄拒禮」。其中第4枚「立檄拒禮」,反映的是一代廉吏于成龍於清康熙十九年至二十年(公元1680—1681年)期間擔任直隸巡撫「立檄拒禮」的廉潔故事。因於成龍曾在合州(今重慶市合川區)擔任兩年知州,他廉潔自律,勤政愛民,深受合州民眾擁戴並世代景仰,《清正廉潔(一)》郵票也因此深受合川郵迷熱捧。

于成龍,字北溟,號于山,山西永寧人。明崇禎年間貢生;清順治18年(公元1661年)任廣西羅城縣令;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因治理羅城有功,被朝廷提拔為四川合州(今重慶市合川區)知州。

明末清初的天府之國四川,歷經了長期的血腥戰亂,合州也不例外。儘管是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環繞的千年名城,但整個合州卻是哀鴻遍野,一派凄涼。清政府為醫治戰亂創傷,採取了「湖廣填四川」的強行移民政策,即從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省,強制移民到四川各州縣。于成龍到達合州就任知州時,合州也遷來了大批湖廣移民。

擺在於成龍面前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當時的合州,全州庫銀僅為14兩,大批耕地荒蕪,缺人丁、耕牛、農具、種子,要恢復農業生產談何容易?在恢復商業流通方面,更是難於上青天。當時的合州城區,人煙十分稀少,街道雜草叢生。據《合川縣誌》記載,城區土著人口僅為100餘人!城區缺人,搞商業流通無疑是一句空話。

在困難面前,于成龍並未被嚇倒。為儘快恢複合州的農業生產和商業流通,懷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抱負的于成龍,首先對外來移民進行妥善安置,並分給他們土地,幫助他們建造房屋。同時,他還想方設法為移民籌集耕牛、農具、種子,並將東西發到一家一戶移民手中,鼓勵移民安心恢復生產。與此同時,于成龍還鼓勵手工業者開作坊;鼓勵小商販販運經商。在於成龍的苦心經營下,死氣沉沉的合州,很快恢復了生機。合州的農業生產和商業流通,也迅速興旺起來。

于成龍在合州為官,一是與老百姓同甘共苦,二是敢於抵制上級的亂攤派。他一到合州,就深入百姓中間,訪貧問苦,不擺官架子,不著官袍,不坐八抬大轎,不戴花羚頂戴。他經常是穿著草鞋,穿著布衣,頭頂草帽,與老百姓一起耕耘在田間地頭。

在抵制上級亂攤派上,于成龍更是為老百姓著想。合州的落後狀況剛剛有些起色,重慶知府的手就迫不及待地伸向了合州。這位知府大人要向合州百姓徵收「魚課」。于成龍接到攤派後,便不惜丟官的危險,據理力爭:「合州的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哪還有什麼鮮魚上交『魚課』喲。如果知府大人非征不可,成龍寧可回山西老家種田!」由於重慶知府的做法不適合當時朝廷的政策,再加上于成龍的勸說,自知理虧的他,不僅免了合州老百姓的「魚課」,而且還在於成龍的再三要求下,減免了不少「正課」。

由於治理合州有功,于成龍於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調升湖北黃州知府。合州老百姓得知于成龍離開合州消息後,紛紛湧向合州街頭,灑淚送別他們心中的清官、「父母官」。為紀念清官于成龍,合州居民還自發在合州城裡建立了一座「於公祠」。

後來,于成龍因廉潔、勤政而屢獲朝廷重用,於清康熙十九年至二十年(公元1680—1681年)期間擔任直隸巡撫。在擔任直隸巡撫的一個中秋節,于成龍所轄的大名縣縣令私下送來一份厚禮,于成龍不僅當場嚴詞拒絕,更是張榜頒發了一份《嚴禁饋贈檄》,嚴令所屬官員一律不準送禮行賄,如再有犯者絕不寬恕。《清正廉潔(一)》郵票中第4枚,就是反映于成龍「立檄拒禮」的廉潔故事。

「于成龍塑像」風景日戳

如今,在合川城北涪濱路,分別設置有于成龍雕塑和于成龍浮雕。為配合《清正廉潔(一)》郵票發行,中郵重慶市合川分公司還專門雕刻了「于成龍雕塑」風景郵戳與紀念戳,供郵迷加蓋以作紀念。

今日合川 綜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合川 的精彩文章:

TAG:今日合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