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備死後,孫、劉兩家能重新聯盟,他起了決定性作用

劉備死後,孫、劉兩家能重新聯盟,他起了決定性作用

三國時期,大家能說出來的名人恐怕有很多,像劉備、關羽、張飛、趙雲、曹操、周瑜、黃蓋等等。其實,三國時還有許多人物,不被大家所熟悉,他們也為了自己的國家,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三國時,劉備因攻打東吳,而敗在陸遜手下,實不知自己連成都都沒有回的去,就命送白帝城了。

劉備死後,劉備的兒子劉禪繼承了他的位置,並稱「後主」。諸葛亮因受劉備生前囑託,仍然盡自己的力量,輔佐後主。劉備雖然是因攻打東吳而喪命,可是當前的局面所謂是蜀、魏、吳三國鼎立,諸葛亮仍然覺得還是與吳聯和一起抗衡曹,才是最好的戰事攻略。可是隨著劉備的死,孫、劉兩家的友好局面已經徹底破滅了,而現在後主剛剛登基,民心還不安定。只有兩家和好,才是長久之計。要想使兩家重新修好,談何容易。雖然事情不容易辦,但是諸葛亮仍然堅持要和東吳修好。想要重新與東吳和好,必須得派一個有智有謀的人去東吳做說客。而這個人不不光有智有謀,還得有膽量才行,誰才是最適合的人選?這個事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萬萬不能派一個有去無回的人,那樣孫、劉兩家就徹底玩完了。

戶部尚書鄧芝被諸葛亮看重了,鄧芝最早是跟隨劉璋了,後來劉備入川,便來投奔劉備,並得到劉備的重用。此人雖然是書生出身,但是有膽有謀,而且此人還會察言觀色,人的心理活動被他猜的八九不離十。最重要的是此人對當時的局勢看法和諸葛亮一樣,都認為孫、劉兩家只有重新修好,才能共同抗衡曹,至於劉備的死,只好暫且抹去了。鄧芝見諸葛亮對自己有意,便對軍師說:「如果能得到軍師的重用,一定不辱使命,自己定要想方設法說服孫權」。諸葛亮這下可吃了個定心丸,於是奏明後主,讓鄧芝出使東吳。

至於鄧芝,其實他早就有了勝算的把握。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因為他對東吳的情況有所了解。三國鼎立只有兩個國家合起來打一個國家,勝利以後,這兩個國家再做打算。孫權不會和曹操修好的,因為和曹操修好,只是屈居魏國而稱臣,曹操肯定要求孫權朝夕進見,歲歲繳貢,說不定還得讓孫權把太子送去做人質。若孫權不從,就會被興師問罪。而這時蜀國要是來攻擊,這江南之地還有孫權什麼事啊!如與蜀國修好,就不同了。一個是山川之險要,一個是長江之天塹,可進,可退,可以兼容天下。而得天下以後,鹿死誰手,就看上天的安排了。正因為鄧芝有先見之明,面對孫權安排的煮沸的油鍋和一千名執手武土,都能從容面對。孫權本來想不等鄧芝說話,就給他按一個仿效酈食其說齊王歸漢的罪名,治他死罪。卻因鄧芝笑話他害怕一個無名書生,而改變主意,聽完鄧芝的分析,變成了孫權求鄧芝做孫、劉兩家修好的牽線人了。

從此吳、蜀兩國又重新修好,一同抵抗曹家。在鄧芝能成功的完成這次任務的同時,我們應該知道做事情之前,要先考慮後果。看自己對這件事情是否有所了解,當然和鄧芝的英勇和他談判的謀略是分不開的。所以不管是文,還是武,只要你夠英勇,有謀略都可以出人頭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曾經的她與西施齊名,為什麼一個聲名遠播,一個被後人遺忘

TAG:阿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