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汪曾祺的小說世界:中國社會尋常巷陌最為日常的生活

汪曾祺的小說世界:中國社會尋常巷陌最為日常的生活

原創文學| 原聲朗誦 |書法美術|影像視界 | 生活健康

汪曾祺的小說世界:中國社會尋常巷陌最為日常的生活

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小說家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藝術世界。在汪曾祺小說中,高郵、西南聯大、農科所、京劇院,是經常出現的四大背景。高郵是汪曾祺的故鄉,1920年他在那裡出生,那裡的風物人情構成汪曾祺小說最鮮明的藝術特質;四十年代在西南聯大,他接受高等教育,獲得現代的、世界的眼光以及文學寫作技藝;五十年代末他戴著「右派」帽子下放到農科所,在接受勞動改造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中國社會;「文革」中他被調去參加江青領導的「樣板戲」《沙家浜》《杜鵑山》的創作,一度的「榮寵」終究不能溺惑作家良知,後來他的寫作總是與政治喧囂保持距離,卻與日常生活、民間風習、悠遠傳統親昵褻玩。

在氤氳著大淖的水氣、回蕩著小英子的笑聲、飄散著王二熏燒攤子上各種滷味香氣的汪曾祺的小說世界中,主角是五行八作中身懷絕技的人們:孵化小雞小鴨的,做茶乾的,挑擔的,放鴨的,賣時鮮果蔬的,做炮仗的,扎風箏的,編草帽的,開漿房的,走街串巷叫賣玉麥粑粑、椒鹽餅子西洋糕的,還有錫匠、畫匠、車匠……

他們日復一日認真做著各自稔熟的活計,辛苦維持生計,承受好的或不好的變故,亦有情有趣,生意盎然。汪曾祺以溫潤的目光輕輕地一一撫過他們,心懷悲憫與敬意。他對手藝人虔誠禮讚,饒有趣味地描寫他們。

那個平常高聲大嗓的餘五,當孵化小雞小鴨時,屏氣凝神,溫柔尊貴,整個人「全在一種沉湎,一種興奮,一種極度的敏感之中」,像正在孕育作品的大藝術家。那個落魄的陸鴨,一根長篙在手便神乎其神地將四散藏匿的幾百隻鴨子召喚回來,韓信點兵似的,指揮一河鴨子快快樂樂、搖搖擺擺、迤迤邐邐如大軍前進。寫這兩位能人的小說,題目叫《雞鴨名家》,即便是雞鴨事,也是名家!是藝術家!小說敘事中時有忽然宕開的筆意——在閑閑絮絮講著公鴨母鴨灰頭綠頭時,一轉:「沙灘上安靜極了,然而萬籟有聲,江流浩浩,飄忽著一種又積極又消極的神秘的響往,一種廣大而深微的呼籲,悠悠窅窅,悄愴感人。」——這是什麼?是境界。是作者心緒鼓盪。汪曾祺以他的筆力將向來被賤視輕忽的百業千行中的能工巧匠提升到藝術境界。人民性、平民性在汪曾祺的小說里得到如此細緻深切的藝術表現。

在既堅韌又富有情趣地生活著的人們身上,寄託著汪曾祺的理想。他多次說過寫作的目的是「換人心,正風俗」,「再使風俗淳」。在他的小說中,溫文仁愛、自然通脫的人性的優美的光輝,暖暖地彌散。那是「受戒」的小和尚明海在小英子一家人中間體會到的溫暖,是「歲寒三友」患難與共的情誼,是「大淖」深處巧雲與十一子死生不渝的愛情擔當,是賣時鮮蔬果的販夫走卒與潑墨研畫的藝術家的彼此欣賞,是國家困厄之際「七里茶坊」平頭百姓的相攜扶助……炮仗店的陶老闆每次試新炮仗,總會特意留幾隻加了長捻子(為了安全)的,給那一大群跟在他身後的孩子們過過癮,這小小的用心的善意不正體現著人性的淳厚溫潤?

汪曾祺下筆有情,他著意刻畫美好的人與事;對於惡人惡行,他近乎本能地規避,極簡處理或者推遠成為一種背景、氛圍,如對打死名醫陳小手的混賬團長、對於極「左」政治的處理。這與魯迅一類作家直面慘淡人生、將醜惡世相撕開給人看的寫法不同。汪曾祺更願意呈現善意溫暖的願景。他是一位抒情的人道主義者。

「抒情的」,不單指他的小說的溫暖的理想主義色彩,更是對他的小說藝術特色的褒獎。汪曾祺的小說創作開始於四十年代,在西南聯大這所戰時中國最高學府,他喜歡屠格涅夫、契訶夫、弗吉尼亞·伍爾夫、阿左林等外國作家,又深受老師沈從文的影響,經由他又受到周作人、廢名這一脈新文學源流的浸染。他寫作起點高,有意識地實驗多種中西藝術手法,意識流,印象派,鋪陳意象,追求繁複迷離,或講究文氣、意境,屬意簡靜空靈,試圖打破小說、散文、詩歌的界限……

1950年代,他與老舍、趙樹理交往,幫他打開文學通俗化、大眾化的大門——他的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既有沈從文《邊城》的韻致,又多了幾分世俗生氣。他轉益多師,醞釀自己的藝術氣象。

他推崇魯迅,《復仇》一篇明顯學魯迅的《鑄劍》,卻能夠在情節鋪陳中將魯迅式的決絕與執著慢慢化掉,開自己的藝術新境。

更為難得的是,這位在文游台畔成長的作家,一生熱愛故國傳統文化,嚮往《世說新語》人物風神,尤愛晚唐詩篇,於蒲松齡的狐鬼多有會意,他書法、繪畫皆有造詣,有人說他是中國當代最具名士氣質的文人。而實際情況是,他的藝術修養極為全面深厚,既傳統又現代,中西合璧,雅俗共賞。

1980-1981年,汪曾祺一發不可收,連續寫出他的大部分代表作,震動文壇。汪曾祺小說的藝術特色,第一是散。他不追求故事性,也不喜歡布局嚴謹的小說,他的小說與散文沒有明顯的界限,他本來也是優秀的散文家,他喜歡行雲流水、文理自然,不做作,去雕飾。第二是淡。他喜歡用極簡的筆墨白描人物、事件,精到,有分寸,溫文爾雅,清麗自然,意蘊深遠。因此他的小說有一種本質的美,詩性的光輝。

通過閱讀汪曾祺小說,中學生朋友可以了解中國社會尋常巷陌最為日常的生活與倫理,那是傳統最深沉最恆久的底色,所謂世道人心;可以領略漢語的優美,學習寫作,學會表達;文章詞采之外,學習做一個溫文爾雅、有情趣、有愛心的人。

END

◆◆◆

?原創授權發布(公眾號轉載須聯繫授權)

圖片來源:網路

汪曾祺簡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於江蘇省高郵市,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畢業考入江陰縣南菁中學讀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願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聯主辦的《北京文藝》編輯。1961年冬,用毛筆寫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發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異秉》在《雨花》發表。1996年12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為顧問。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點30分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7歲。

讓閱讀成為習慣,讓靈魂擁有溫度

一路走來,感謝有你!

歡迎分享、點贊、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風悅讀 的精彩文章:

王慧人像攝影作品欣賞

TAG:南風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