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玉米:黎明前的黑暗

玉米:黎明前的黑暗

文丨程龍

回顧歷史, 認清當下,才能更準確的推斷未來。那麼我們簡單的回顧一下玉米這輪周期的起點。2016年國家取消玉米臨儲收購政策,把玉米推向市場化。我認為從那個時候開始,玉米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周期。當年玉米臨儲庫存已經達到2.3億噸,玉米去庫存成為了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點。在供應方面,國家提出調減鐮刀彎地區玉米面積,還有在糧賤傷農的背景下,全國的各地的老百姓主動調減玉米面積。在需求端,國家放開了玉米深加工的審批政策,推出了全面實施燃料乙醇的計劃以及南豬北養等一系列的有利於加快玉米庫存消耗的一些措施。因此玉米庫存的下降速度遠超市場預期。

那麼當下玉米處在一個怎麼樣的時期呢?

截止到6月29日,今年的臨儲玉米拍賣成交量已經達到4956萬噸。至於有多少沒有出庫的,市場普遍認為出庫率不及一半,但是根據我們的調研,出庫至少應該在3500萬噸。

一則,我們詢問了很多參拍的貿易商,他們普遍表示自己基本沒有積壓庫存,拍賣玉米的數量都在自己掌控的範圍內。

二則,國家每周投放800萬噸的玉米,大家其實都在很謹慎的參拍,在這個偏向於恐懼的氛圍下,很難看到非理性的搶拍,因此也不會造集中出庫的局面。

未來還有4個月的拍賣時間,成交1個億是最保守的估計。所以說今年的臨儲庫存將會降至8000萬噸以下。這些剩餘的臨儲玉米一般都是地理位置比較偏僻,有些存在呼倫貝爾大草原。如果遼吉地區沒有較高的溢價的話這些玉米很難流向市場。

今年東北地區發生了比較嚴重的春旱,缺苗現象普遍,現在來看能完全排除豐產的可能性,當然減多少還得看未來的天氣狀況。市場對於面積的增加基本也沒有分歧,普遍認為增幅不及預期。

需求方面,我仍然比較樂觀,很多消息都說豬肉價格低迷,玉米消費下滑。這個觀點是嚴重錯誤的,因為豬肉價格越低說明生豬存欄越大,存欄越大玉米消耗就越多。因此,今年飼料這塊需求依然是比較旺盛。

玉米深加工這方面,今年投產比較集中。整體來看,玉米需求增加應該在1500萬噸左右。能抵消一半的玉米面積增加帶來的產量。如果今年臨儲玉米庫存將至8000萬噸以下,在2018-2019年度玉米將會出現供應偏緊狀態,價格也會隨著庫存的下降而升高。

筆者最近參加了不少玉米會議,也和許多玉米屆大咖交流了一下。其實大家對玉米價格走勢是沒有分歧的,絕大多數人都認為目前由於國家大量拍賣,當下價格很難上漲。但是,未來隨著玉米庫存的逐步下降,價格必然上漲,只是大家對未來上漲的時間點上有分歧,有的認為1-2年,有的認為2-3年。

我認為機會就在當下,人性總是貪婪和恐懼的,很難做到理性的對待問題。現在玉米行業整體處於人心思漲,將動未動的狀態。大家最不願意等的就是時間成本,都想在漲價的那一刻殺進去,本質上來講這是恐懼的狀態,所以說現在貪婪才是正確的選擇。

當大家蜂擁而至的時候,也許行情已經走出一多半,甚至隨時到山頂。

事物發展的各個階段是由不同的矛盾組成的。玉米當下的主要矛盾依然是龐大的臨儲庫存,但是由於庫存下降很快,這個矛盾將很快得到解決。玉米不可能等著庫存去完了再漲,如果今年臨儲庫存降到8000萬噸以內,臨儲的數量依然還有,但是臨儲玉米對於市場影響力基本沒有了。這個時候臨界點就會出現了,由舊的矛盾轉向新的矛盾,由原來的天量臨儲庫存導致的玉米長期供大於求改變為玉米庫存不斷減少以及需求不斷增加導致的供應偏緊的新的矛盾。這個時候往往是價格變化最大的時機,也是投資者進場的最佳階段。

現在從玉米的持倉和交易量來看,玉米的關注度屬於比較低的階段。做空的理由也就是盤面能出現一定的交割利潤。對於未來的上漲,大家也有覺得遙遙無期。

夜色之濃,莫過於黎明前的黑暗,堅持一下就會看到黎明後的曙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期貨日報 的精彩文章:

森田療法:順其自然 為所當為

TAG:期貨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