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鉑餚課堂:為「愛」而生,讓「艾」遠離

鉑餚課堂:為「愛」而生,讓「艾」遠離

科普大講堂

大家好,小編又和你見面啦!上期小課堂,我們介紹了一些消防的注意事項及滅火措施,這期小課堂,我們將講述你可能不知曉的一些關於HIV的癥狀表現和影響因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爾斯泰

TOP1

自然過程

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導致患者免疫功能喪失,各種感染病和腫瘤乘虛而入,這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艾滋的整個衍生過程是怎樣?

不知情的情況下如何確診?

不同階段會帶來哪些身體上的不適?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英文簡稱AIDS。

當下是一個談「艾」色變的社會,一般群體的了解度不足;患者對前期臨床表現的理解誤區,導致自我猜忌卻無法正確防治。

艾滋都有哪些表現

急性感染期:通常發生在初次感染HIV的2~4周,部分人無明顯不適,部分人可有發熱、全身不適、頭痛、盜汗、咽痛、肌肉痛、關節痛、皮疹等,持續1~3周後緩解。

無癥狀期:此期在急性感染期之後,患者不表現出臨床癥狀,和常人一樣,能夠正常生活和工作,但體內攜帶HIV。此期持續一般6~8年,其時間長短和感染病毒的數量、病毒類型、感染途徑、機體免疫狀況的個體差異,營養及衛生條件及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

艾滋病期:感染後的最終階段,此期HIV血漿病毒載量明顯升高,人體抵抗力急速下降,各種致命性感染機會(如肺孢子蟲肺炎、弓形體病、非典型性分枝桿菌、真菌感染等)也就隨之大大增加。這個階段的攜帶者才是真正的艾滋病患者。

初期全身淋巴結腫大、不明原因持續性發熱、夜間盜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而後相繼出現肝脾腫大、並發惡性腫瘤(如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極度消瘦、腹瀉便血、呼吸困難、心力衰竭、中樞神經系統麻痹,最後死亡。

什麼高危行為會引發艾滋病?我們應該如何避免?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有感染HIV風險的行為就屬於高危行為,比如不安全的性行為(包括沒有採用安全措施的同性和異性性行為)、輸注不安全的血液或血液製品、共用注射器靜脈吸毒等等。

遵循三大預防要點:1、預防經性接觸傳播2、預防經血液傳播3、預防母嬰垂直傳播

預防檢查診斷知識點

如果有以上行為產生,是否需要立即查證?

需要經過一段時間血液才會產生艾滋病毒抗體,在此期間即使做抗體檢測,結果也是陰性的,這段時間就叫做「窗口期」。「窗口期」時間因人而異,一般在2~12周,所以說高危行為後立即去醫院檢查不能得到準確的答案。

需要怎樣檢查才能確認?

我國常規HIV抗體檢測包括初篩試驗和確證試驗。凡初篩試驗結果陽性者須進一步進行確證檢測,如確證檢測結果陽性方可診斷為HIV感染。

檢測過後需要再多次檢查嗎?

初篩與確診是使用的同一份標本,只是使用的方法不同,二次診斷的結果相同,就不需要多次檢測了。

在上文跟大家簡單敘述了關於艾滋病不同時期的臨床表現以及預防感染的重要注意事項,希望大家能理正觀念,感染HIV並不代表得了艾滋,中間需要一個過程,樹立正確的心態,不要談「艾」色變!

目前通過抗病毒治療可以早期控制病毒,提高CD4水平,恢復免疫功能,雖然達不到根治的效果,但經過正規治療合理用藥,可以保持長期不發病的狀態,基本不影響壽命;同時HIV感染也是可以預防的,只要遠離高危行為,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遠離HIV的困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餘生是很長,但是歲月不等人
水墨塑境 寄情藝術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