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VAR:球場上的搶鏡黑科技

VAR:球場上的搶鏡黑科技

小組賽第二輪,丹麥對陣澳大利亞,比賽第37分鐘,主裁判根據VAR回放判定丹麥隊波爾森禁區內手球犯規,澳大利亞獲得點球,耶迪納克主罰命中。憑藉著這粒點球,澳大利亞戰平丹麥隊,留住了小組出線的希望。其實,在小組賽首輪,澳大利亞就經歷過VAR技術的改判,只不過那次,受益者是他們的對手——法國隊。

曾經主裁判擁有絕對權威的綠茵場,如今卻要聽聽VAR的意見。你是不是很好奇,VAR究竟是何方神器?

(本期因版權問題視頻無法播放,想看的盆友可以移步新浪微博@晨美麗同學)

其實,VAR技術,即視頻助理裁判技術。通過視頻錄放,在判斷越位進球、出示紅牌、核對紅黃牌對象身份和判罰點球4種情況下使用。值得一提的是,這是VAR技術首次應用於世界杯賽場。

視頻助理裁判團隊包括1名視頻助理裁判,3名視頻助理裁判助理,和4名視頻回放專員。在他們背後,還會有1名FIFA官員監督,以保證工作的公開透明。整個團隊坐在一個掛有很多顯示屏的室內,顯示屏畫面來自球場上的33台攝像機,其中包括8個具有超級慢動作功能、6個具有極致慢動作功能的機位,能夠多角度捕捉場上球員的細微動作,簡直是「火眼金睛」!

不過,當初國際足聯宣布VAR技術將亮相本屆世界盃時,卻引起過不小的爭議。

我們都知道,過去足球場上的黑衣法官人數雖然達到6人,但有時在一切發生太快或視線被阻擋的情況下,會忽視一些犯規的行為,做出錯誤的判斷,讓世界盃賽場上留下了不少「冤假錯案」。

有球迷認為,裁判不應該成為比賽的主角,尤其在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賽場上,一個誤判很可能會造成一個足球運動員終身的遺憾,比如2010年南非世界盃,英格蘭隊員蘭帕德的「門線冤案」。

但也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觀點,認為誤判是足球比賽的一部分,甚至會增添比賽的魅力,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1/4決賽上,「一代球王」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就成了經典,不時被拿出來盤點。

其實,VAR技術在其他領域已經廣泛應用。美國橄欖球NFL聯盟在1999 年正式將視頻回放系統投入使用,NBA則在2002/03賽季就引進錄像回放技術,最早出現在西部總決賽第四場比賽中。

但由於足球比賽獨有的連貫性,頻繁啟動VAR技術,不僅會讓過程支離破碎,還會導致長達8分鐘補時的出現,讓觀賞性大打折扣。這也是VAR技術遲遲沒法亮相綠茵場的原因之一。

目前,為保證比賽的流暢性,視頻助理裁判需將提示通知給主裁判,由主裁判決定是否需要VAR技術介入。如果主裁判決定需要VAR介入,會雙手比划出電視屏幕的手勢。

無論是這屆世界盃啟用的VAR技術,還是2014年巴西世界盃啟用的門線技術,都是利用科技追求公平比賽的手段。利用更好的技術來輔助主裁判去進行判斷,這無論對於哪一方都是公平和公正的。

新浪微博:@人民觀影指南 @晨美麗同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晨美麗同學 的精彩文章:

TAG:晨美麗同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