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根本沒有招降陳玉成 為何卻有人說陳玉成寧死不降?

清朝根本沒有招降陳玉成 為何卻有人說陳玉成寧死不降?

晚清的太平天國運動,從金田起義起於毫微,到橫掃江南定都天京,後來卻因內部權力爭鬥,數王被殺,翼王出走,從此江河日下,最終落得城破國亡的凄慘下場,令人唏噓。

太平天國的失敗,一方面有農民起義落後性的根源,另一方面也因領導者立場不堅定,過早貪圖逸樂所導致。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但我們倒不必完全以成敗論英雄。在太平天國一方,也出現過值得後世敬佩和紀念的英雄。太平天國前中期的翼王石達開算一個,後期的英王陳玉成也算一個。

關於英王陳玉成,民間流傳著一個關於他寧死不降的傳說。大致說的是清軍威逼利誘,想以榮華富貴為條件勸陳玉成投降。而陳玉成一番慷慨陳詞,大喝道:「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

寧死不屈,最能體現一個人的英雄氣概。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從一開始,清政府似乎就沒打算過招降陳玉成。比如《清實錄》中記載,清廷在得知生擒陳玉成這一消息後,馬上發了這樣一道諭旨:

「諭議政王軍機大臣等:袁甲三奏,逆首陳玉成經苗練生捦,聲言解赴勝保軍營。……如將狗逆解到後,即著勝保將其淩遲處死。」

陳玉成相貌上有一個特點,即雙目之下有各有一顆黑痣,因此得了個外號叫「四眼狗」,所以清廷在這裡稱陳玉成為「狗逆」。

從這道諭旨可以看出,清廷並沒有下達關於招降陳玉成的指令,而是命令立刻將他處死。如果清廷都沒有招降過陳玉成,那又何來陳玉成寧死不降一說呢?

實際上,清廷未招撫陳玉成一事不假,而陳玉成寧死不屈一事亦不假,造成這種矛盾的,是擒獲陳玉成的清軍將領勝保。

這位勝保將軍,是個旗人將領,原本是個翰林院的書生,後來陰差陽錯,由文轉武當上了將軍。

從咸豐年間開始,勝保就開始領兵上戰場和捻軍以及太平軍打仗,敗多勝少。但是勝保有兩個特殊的本事,第一個是很擅長諱敗為勝,明明打了打敗仗,他還能給朝廷報戰功,搞得好像立下赫赫勛勞一般。第二個就是特別會招降,苗沛霖、宋景詩、李昭壽等一大批叛軍降將,就是勝保招納的。

勝保招納了那麼多叛將,無非是想養寇自重,自抬身價。對英王陳玉成這麼一號人物,如果成功招降,無疑會給勝保增加很多聲望,這也是他利誘陳玉成投降的原因。但陳玉成忠於太平天國,不願服侍清廷,因此勝保的招降才沒有成功。

而清廷方面,當時秉政的恭親王知道勝保的小心思,不願他再繼續擴充實力,因此以同治名義下旨要求立刻處決陳玉成。

勝保見招降不成,又冒出來一個新想法,想搞個獻俘大禮,把陳玉成押送到北京邀功。結果朝廷又把勝保申斥了一番,說:「檻送京師,深恐沿途防範非易。如未押解起程,著勝保即遵昨寄諭旨辦理,著即毋庸傳首至京。若業已起程而行尚未遠,著即派員追回遵辦。儻前諭寄到,已將該逆檻送就道,距該大臣軍營已遠,即飛飭解赴僧格林沁或鄭元善或吳棠軍營,遵旨眼同該大臣委員辦理。」

當這份諭旨發出時,陳玉成已經被押解上路。地方官員接旨後,迅速派人攔截陳玉成囚車,最終於河南延津縣截停。陳玉成便在延津當地英勇就義,時年26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光緒名為載湉 將其中一字拆開 恰好預示他一生命運
張之洞明知大清要亡 卻仍忠於清廷 是因為慈禧太后嗎?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