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兒時的食物-炒鹽豆

兒時的食物-炒鹽豆

我這個人什麼都好,就有一個缺點,好懷舊。我總是想改掉這個毛病,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沒有辦法,天生的。

這個時節,什麼東西,令我如此一往情深,不顧一切的懷念呢?

說出來,你也許不信!我懷想的,竟然是兒時的食物------炒鹽豆。

上個世紀70年代末,我在板浦小學讀書。校門口兩則擺著幾食物攤。

上學或放學,我天天要途經食物攤。

每當經過時,我都要,有意或無意,停留一會兒。

食物攤上,有一種炒鹽豆的食物,蔓延著濃郁的香味,對我最具有誘惑力,常常撩撥得我心裡痒痒的。饞的我直流口水。

有一句詩:飛流直下三千尺。我稍微改兩個字,口水直下三千尺。

孩提時,口袋裡一般沒有錢。很無奈,沒有銀子,只能獃獃地,望上幾眼,然後才念念不舍、一步一回頭,進學校或者回家。

炒鹽豆這種食物,只有學校,校門口才有賣的,別處根本買不到。

小時候,物資匱乏,常常吃不飽。嘴特別饞,我尤其喜吃炒鹽豆。

炒鹽豆,在我的蘇北老家板浦,又叫炒黃豆。

那時,家裡貧窮,大人一般是不給零用錢的。但事情不是絕對的。也有例外,大人實在感興,偶爾給一點。

賣炒鹽豆的小販,大都數是上了年紀的老人。賣的時候,通常用報紙包成三角形狀。

又香又鹹的鹽豆吃在嘴裡,「咯嘣」,「咯嘣」之聲不絕與耳不說,還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炒鹽豆是黃豆製作的。炒鹽豆簡單,先把黃豆清洗乾淨,再晾乾,放入鍋里干炒,撒上鹽,小火炒上十分鐘,即可食用。

炒鹽豆,下酒亦有滋味。炒鹽豆和酒,是一對孿生兄弟。

記得,隔壁鄰居一位精瘦的老頭,也好這一口。老頭每次,一邊嘴裡嚼著炒鹽豆,一邊感慨:炒鹽豆,吃著香,一頓不吃饞得慌······

小小的、不起眼的炒鹽豆,著實魅力不小。

鄉賢文豪朱自清在《閑話揚州》寫道: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滿滿的。吃的花樣很多。坐定了沏上茶,便有賣零碎的兜攬,手上挽著一個黯淡的柳條筐,筐子里擺滿了一些小蒲包分放著瓜子花生炒鹽豆之類······

李時珍對黃豆讚不絕口。他在《本草綱目》中說:黃豆能「利大腸、消水腫」。

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吃的也是豆!

現在生活富裕了,我敢說,炒鹽豆肯定是無人問津了。

記不清,多少年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拚命地懷念童年的味蕾,懷念童年的炒鹽豆。

我一直痴痴地想,何時能重溫舊夢?

運氣不錯。前幾天,獨自一人,前往北面口,保真超市閑逛,巧遇童年食物——炒鹽豆,不覺眼睛一亮,我忍不住,買了一些。剛出超市,便食指大動,真是情趣盎然。

同時沒忘給兒子也帶了一些。回到家,推薦給兒子,沒有想到,兒子卻不屑一顧,到嘴的炒鹽豆,只品嘗了一口,就「呸」的一聲,吐了滿地。

作者簡介:潘友國,土生土長江蘇省連雲港板浦人。喜歡看書、寫作。偶爾獲獎。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李清照的這首小令,寫出了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可謂先得我心
歐陽中石學書法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