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神秘的地底下,誰在跳舞?

在神秘的地底下,誰在跳舞?

地球,宇宙中一顆神秘的蔚藍星球,其包含的很多秘密連在地球上生存了數百萬年的人類也道不清。

說到地球,絕大部分人都會有許許多多的猜測,到底地底下是什麼樣子,會不會如很多的科幻電影所說的有另一個世界呢,能不能挖穿地球,快速抵達地球的另一端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

科幻電影《全面回憶》向我們展示了一條特殊的穿過地心的通道「The Fall」——天梯。

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果真存在這樣一條通道,那麼自由落體穿過地心的通道,從地球一端到另一端只需約40分鐘。快過地球上一切交通工具啦,當然,這裡暫且不考慮安全問題(^-^)。

在《地心歷險記》中電影中又設定了奇妙的地下世界,地下空間內部生存著各種巨型遠古生物。

圖片來源於網路

諸如此類對地球內部的猜想數不勝數,例如:《地球停轉之日》、大家熟悉的劉慈欣的科幻作品《地球大炮》等等。

可見人類對地球內部充滿著好奇和幻想。那麼地球內部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科學家們也希望通過對地球的研究,揭開地球的一系列謎題並造福人類,了解地球的形成、結構、演化以及地球氣候變化、生物起源等等。

地球內部是什麼樣的?科學家們想盡辦法去「窺視」

目前人類通過鑽探技術可「窺視」地下約12 km,不足地球半徑的1/500,而且還沒有鑽穿地球外殼33 km,僅達到地殼厚度的1/3。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是由於地下溫度過高,金屬鑽頭在地底深處容易出現軟化,想利用鑽探技術了解更深的地下情況並不現實。不排除未來人類可以研製出更耐高溫高壓的材料,從而繼續使用鑽探技術「窺視」地球內部。

受地震波的啟發,科學家們使用人工方式激發地震波,探測地球內部。各種產生地震波的方法在這裡不一一介紹了。

地震波波速隨地球深度的變化(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地球內部,不同的深度,由於其組成成分不同、結構不同,地震波的橫波和縱波聲速也不一樣。

例如:在地球外核部分,由於外核是液態的,這時候橫波被阻隔無法傳播(橫波無法在液體中傳播),而縱波波速也會相應地減小。

通過這種方法,科學家將地球大致分為如下圖的內部結構。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地幔中,二價鐵離子在旋轉跳舞

在地球內部,下地幔的體積佔了地球體積的近一半,其深度範圍為660 km到2800 km左右,溫度範圍約為2000 K到4000 K,壓力範圍約為25 GPa到135 GPa左右(1 GPa 約等於1萬個大氣壓)。

鐵方鎂石(Mg1-x,Fex)O 是下地幔中含量第二多的礦物,受下地幔的溫壓條件影響,鐵方鎂石中二價鐵離子(Fe2+)會由低壓下的高自旋態(HS)向低自旋態(LS)轉變。

等等,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自旋是什麼。在量子力學中,自旋是粒子所具有的內稟性質,其運算規則類似於經典力學的角動量,並因此產生一個磁場。或者可以這麼理解,是粒子在自己旋轉,跳舞,不停歇。

隨著地幔壓力的變化,二價鐵離子的「舞姿」也會發生變化

那麼,高低自旋態分別是什麼呢?

高自旋狀態,是指在一定的晶體場中,氧化態相同的同種過渡元素離子,在其電子構型中,自旋方向一致的不成對電子數為最多時所處的狀態。

低自旋狀態,是指在一定的晶體場中,氧化態相同的同種過渡元素離子,在其電子構型中,自旋方向一致的不成對電子數為最少時所處的狀態。

以Fe2+為例,在鐵方鎂石原子結構中,鐵(Fe)原子處於周圍6個氧(O)原子所構成的八面體中心。這種情況下Fe呈正二價,最外層有6個3d軌道價電子,Fe2+的3d軌道能級劈裂成兩個eg軌道三個t2g軌道,其軌道佔據情況如下:

圖註:紅色點圈表示自旋向上的電子,藍色叉圈表示自旋向下的電子,實心圈Fe8+表示原子核與芯電子。內圈為t2g軌道,外圈為eg軌道。

正是由於這樣的電子軌道佔據,在高自旋情況下5個自旋向上的電子分別佔據2個eg軌道和3個t2g軌道,剩下一個自旋向下的電子佔據一個t2g軌道,這使得高自旋Fe2+擁有S=2μB的磁矩(單個電子自旋磁矩為1/2μB),而低自旋情況下6個電子3個自旋向上3個自旋向下,兩兩一對全部佔據在t2g軌道上,這時Fe2+磁矩S=0μB。

實驗研究表明,高自旋向低自旋轉變,是在一定的壓力範圍內完成,對應在下地幔中就是某一個深度區間,在這個區間內是Fe2+高自旋和低自旋的混合狀態。

下地幔地震波波速隨壓力的變化

地震波波速在這個壓力(深度)範圍內會由於鐵方鎂石自旋態的影響發生異變。

另外,在下地幔中,隨著深度的增加(越靠近地核或者說核幔邊界)鐵濃度隨之增加,對於鐵方鎂石來說,其自旋轉變的壓力也會因Fe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一半認為他們呈線性關係。了解鐵方鎂石中Fe2+高自旋向低自旋轉變的壓力,對於探測地球內部信息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當然,在下地幔含量最為豐富的含鐵硅酸鎂中同樣存在這樣的自旋態轉變現象。

計算模擬出二價鐵離子隨地幔壓力變化的「舞姿轉換」規律

由於在自然界中幾乎不可能獲得真實下地幔中的礦物,實驗上根據化學組分合成並模擬下地幔溫壓條件進行研究。

在理論上,科研工作者可以通過建立模型,進行其物性的計算模擬。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就通過理論計算模擬,得到了在鐵方鎂石中,Fe濃度(NFe/(NFe+NMg))在3.125%到100%(FeO)範圍內Fe2+的自旋態轉變壓力。

圖註:Fe2+自旋轉變壓力與Fe濃度變化關係以及理論與實驗自旋轉變壓力匯總。空心點表示理論計算結果,實心點表示實驗測量結果。

儘管之前也有很多的實驗和理論工作對(Mg1-x,Fex)O中Fe2+的自旋轉變壓力進行了研究,但是實驗和理論結果都較為分散。

科研人員採用雜化泛函(HSE)方法研究了鐵方鎂石隨著壓力的物性變化。研究發現,HSE計算的結果與實驗結果較為吻合,尤其在高濃度部分能夠得到與實驗幾乎相同的自旋轉變壓力變化率。而HSE在過渡金屬的自旋態轉變計算中也可能是一種很有效的計算手段。

來源: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從歪腦袋到被扳直,這花這些年都經歷了什麼?
2.2萬年前的大熊貓線粒體基因組 揭示熊貓新譜系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