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Turner綜合征兒科診療共識

Turner綜合征兒科診療共識

本文刊於:中華兒科雜誌, 2018,56(6) : 406-413

作者: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 《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

Turner綜合征(Turner syndrome)即特納綜合征,又稱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綜合征,是由於全部或部分體細胞中一條X染色體完全或部分缺失,或X染色體存在其他結構異常所致。其發病率為1/2 000~1/4 000活產女嬰,是常見的人類染色體異常疾病之一[1,2,3,4]。Turner綜合征的典型臨床表現為:身材矮小、性腺發育不良、具有特殊的軀體特徵(如頸蹼、盾狀胸、肘外翻)等。典型Turner綜合征易於診斷,但因Turner綜合征表型個體差異較大,不典型者延誤診斷和漏診較為常見。另外,針對Turner綜合征的全面臨床評估和治療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缺少除身材矮小和性腺發育不良外的其他系統器官的綜合評估、缺乏統一的重組人生長激素(recombined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的治療時機和初始治療劑量、缺乏規範的雌激素替代治療的最佳年齡和方案等[1,2,3,4]。為進一步提高兒科內分泌遺傳代謝專業醫生對Turner綜合征的認識,規範Turner綜合征的治療和遠期隨訪管理,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組織專家就此進行了深入討論,達成以下共識。

【Turner綜合征的定義】

Turner綜合征是指患者染色體核型有一條完整的X染色體,另一條X染色體完全或部分缺失,或X染色體存在其他結構異常,臨床主要表現為生長落後和性腺發育不良,並伴有一項或多項其他臨床表現[1,2,3,4]。

其他臨床表現:不局限於典型Turner綜合征的特殊軀體特徵,如頸蹼、盾狀胸、肘外翻等,還可有其他器官的受累,如:骨骼異常(脊柱側凸、第四掌骨短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如左心異常、主動脈瓣異常等)、腎臟畸形、早期感應神經性聽力喪失或傳導性耳聾、特殊類型神經發育異常以及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乳糜瀉等其他Turner綜合征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2,3,4]。

但以下幾種情況,不考慮診斷為Turner綜合征[1,2]。(1)含45,X細胞的個體,但無臨床特徵,需進一步檢查或追蹤觀察。(2)核型為45,X/46,XY的男性表型患者。(3)X p末端缺失包含了SHOX基因時,通常會有矮身材和其他Turner綜合征相關的骨骼異常。但若無Xp22.3缺失者,發生卵巢功能不全的風險較低,通常不能被診斷為Turner綜合征。(4)Xqter-q24的缺失可出現原發性或繼發性閉經,但沒有矮身材或其他Turner綜合征特徵,通常診斷為卵巢早衰。(5)性染色體結構異常的個體是否診斷Turner綜合征,需結合臨床評估。

【Turner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Turner綜合征的表型譜較寬,患者可有典型的軀體特徵,也可僅有輕微可見的特徵[1,2,3,4]。

一、生長落後

Turner綜合征患者生長遲緩始於宮內,出生身長和體重可在正常低限。部分患者在18月齡左右即出現進一步線性生長速度降低,3歲後更明顯,至青春期時未現正常青春期應有的身高突增。成人身高常低於正常人平均身高20 cm左右。

95%的Turner綜合征患者表現為矮身材。但部分嵌合體或遺傳靶身高較高者身高也可位於正常範圍。

二、性腺發育不良

表現為缺乏第二性徵、青春發育或初潮延遲、原發性閉經、不孕不育等。Turner綜合征患者的卵巢功能不全可始於孕18周,此後卵巢濾泡加速纖維化。

據報道30%左右的Turner綜合征患者可出現自發性性發育,其中大多自發停滯,約6%可有規律的月經周期,2%~5%可出現自發性妊娠(流產率高達30%~45%),但最終90%以上的Turner綜合征均會出現卵巢衰竭[5,6,7,8]。偶見Turner綜合征伴性早熟或快進展型青春期的報道[9,10,11]。

三、面部及軀體特徵

1.顱面部:

小下頜、齶弓高、顱底角增大、後髮際低。

2.眼部:

內眥贅皮、上瞼下垂、眼距寬、瞼裂上斜、紅綠色盲、斜視、遠視或弱視等。

3.耳部:

內、外耳畸形和聽力喪失較常見,中耳炎的發生率高。60%的成人Turner綜合征可出現進行性感應神經性聽力喪失,35歲後進展更快,可致過早出現老年性耳聾[1,2,3,4]。

4.牙齒:

可有牙冠、牙根形態的改變。牙根吸收的風險增加,隨後出現牙齒脫落。

5.皮膚:

15%~60%的Turner綜合征有皮膚色素痣增多,但黑色素瘤的風險未見增加。也可有白癜風等皮膚改變。

6.骨骼系統:

非勻稱性生長障礙,患者通常為矮胖體形、盾狀胸,乳間距增寬,手和腳相對大。其他骨骼異常包括:頸短、肘外翻、膝外翻、第4掌骨短,腕部馬德隆畸形以及脊柱異常(10%~20%),如脊柱側凸、脊柱後凸、椎體楔形變等[1,2,12,13]。

7.外周淋巴水腫和頸蹼:

外周淋巴水腫和頸蹼是新生兒期Turner綜合征診斷的主要依據,但淋巴水腫可在任何年齡出現或復現。出生時的淋巴水腫通常會在生後2年左右消失[1,2,3,4]。

四、伴發先天畸形

1.心臟:

50%的Turner綜合征有先天性心血管異常如左心異常、主動脈瓣異常、主動脈擴張、主動脈縮窄、主動脈弓延長等。其中主動脈擴張、主動脈夾層或主動脈瘤破裂是Turner綜合征少見但致命的併發症[1,2,3]。1%~2%的Turner綜合征可發生主動脈夾層,發生率明顯高於一般人群,中位發生年齡為29~35歲[3,14,15,16]。

2.腎臟:

30%~40%Turner綜合征可出現先天性泌尿系統畸形,最常見的是集合管系統異常,其次是馬蹄腎、旋轉不良和其他位置異常[1,2,3,4]。

五、自身免疫性疾病

Turner綜合征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率高於一般人群,且隨年齡的增長發病風險增加。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糖尿病、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炎症性腸病、乳糜瀉等[1,2,3,4]。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在Turner綜合征兒童期較為常見,約24%發生甲狀腺功能低下,少數發生甲狀腺功能亢進[17]。出現甲狀腺功能減低的Turner綜合征患者通常無明顯臨床癥狀,故需注意篩查。Turner綜合征患者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明顯高於正常人群。

六、智力及神經認知功能

大多數Turner綜合征智力正常,有小的環狀X染色體者可出現智力障礙。部分Turner綜合征可能有特殊類型的學習障礙,如非語言技巧的缺陷或特異性的神經心理缺陷(視覺-空間組織缺陷、社會認知障礙、解決問題困難、運動缺陷等)[1,2,3,18]。25%的Turner綜合征學齡期可出現注意缺陷、多動障礙[19]。

【Turner綜合征的實驗室檢查和其他檢查】

一、外周血染色體核型分析

外周血染色體核型分析是Turner綜合征確診的重要指標。美國醫學遺傳學會建議,外周血染色體核型分析至少需分析30個細胞。但當嵌合體比例[20]。若高度懷疑存在嵌合體,則需計數至少50個間期和更多的分裂中期的細胞或行熒光原位雜交(FISH)分析以排除嵌合體。若臨床高度疑診Turner綜合征,而外周血染色體核型分析正常,則需行第二種組織如皮膚成纖維細胞或頰黏膜細胞的核型分析[1,2,3]。

約50%的Turner綜合征核型為45,X,20%~30%為嵌合體,其餘為X染色體結構異常。此外,尚有一部分患者含有Y染色體物質等[1,2,3]。常見的X染色體結構異常包括:(1)X染色體的短臂或長臂缺失46,X,del(Xp)或46,X,del(Xq)等。(2)X染色體長臂或短臂等臂46,X,i(Xq)或46,X,i(Xp)。(3)環狀X染色體46,X,r(X)。(4)標記染色體46,X,mar。

有標記染色體和環狀染色體的患者,必需明確標記染色體或環狀染色體的來源。可採用DNA分析、含有X或Y染色體著絲粒探針的FISH分析、基因晶元等進行是否含有Y染色體物質或其他染色體異常的檢測。有男性化表現的Turner綜合征,除需了解有無Y染色體物質外,還應探查有無性腺、腎上腺腫瘤。不推薦在45,X患者中常規應用FISH或PCR篩查Y染色體物質[1,2]。

二、垂體促性腺激素水平檢查

患者血清促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一般明顯升高,雌激素水平低。

三、盆腔B超檢查

顯示子宮、卵巢發育不良,嚴重者見始基子宮,性腺呈纖維條索狀。

四、其他檢查

1.心血管系統:

約50%的Turner綜合征存在先天性心血管異常。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與二葉主動脈瓣或主動脈其他異常(主動脈縮窄、主動脈擴張)、系統性高血壓等相關。主動脈瓣異常在年齡小的患者通常無癥狀,僅篩查時發現。瓣膜的異常可增加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風險,並隨時間進展惡化,出現明顯主動脈狹窄或反流的臨床表現。主動脈縮窄在嬰兒期通常難以診斷,多在較大兒童和成人期診斷。因此Turner綜合征確診後需行心血管的基線評估[1,2,3]。

(1)心臟彩超:可發現心臟結構異常以及主動脈瓣異常。頸蹼和左心異常有顯著相關性,有頸蹼的患者尤應注意檢查是否存在心血管異常[2,21,22]。

(2)心臟磁共振成像檢查:通常可發現主動脈瓣異常(包括瓣膜異常、二葉主動脈瓣)、主動脈弓成角或延長、永存左上腔靜脈等[23,24]。

(3)心電圖:50%左右的Turner綜合征可出現心電圖異常,表現為電軸右偏、T波異常、AV傳導加速、QT間期延長等。對伴QT間期延長者(QT間期>460 ms),建議行24 h心電圖監測和運動試驗[1,2]。

(4)血壓監測:系統性高血壓是主動脈擴張和主動脈夾層的主要危險因素。兒童青少年期Turner綜合徵發生系統性高血壓的比例為20%~40%,多為特發性或與腎臟畸形有關。故需常規監測血壓,並積極治療高血壓[1,2]。

2.泌尿系統:

30%左右的Turner綜合征有先天性腎結構異常,如:馬蹄腎、部分和整個腎重複、腎缺失、多囊腎、異位腎、集合管輸尿管異常。有腎臟集合管異常者,常有尿路感染,應注意篩查[1,2]。

3.肝腎功能:

Turner綜合征常見無癥狀的肝功能異常,且發病率隨年齡增加(20%~80%),機制不詳。肝酶升高通常是持續性或進行性的,極少恢復正常[25,26]。若肝酶持續升高大於6~12個月,應行肝臟B超檢查,排除脂肪肝。慎用有潛在肝毒性的他汀類、格列酮類藥物。Turner綜合征肝硬化的發生率6倍於正常人群,但極少進展成危及生命的併發症[1,2]。Turner綜合征患者雖泌尿系統畸形相對常見,但腎功能一般正常[1,2]。

4.眼科檢查:

40%的Turner綜合征可出現屈光不正。斜視和弱視的發生率均為30%左右。Turner綜合征診斷後,或1~1歲半就應該由眼科評估有無視力問題[1,2]。

5.耳科檢查:

1/3左右的Turner綜合征可出現聽力喪失。一些患者可早至6歲左右出現傳導性耳聾和進行性感應神經性耳聾。由於顱底解剖結構異常導致咽鼓管和中耳的關係異常,Turner綜合征中耳炎的發生率較高。因此,Turner綜合征在7~8歲前即應開始加強中耳滲出的監測,並積極用抗菌藥物治療中耳炎[1,2]。

6.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以橋本甲狀腺炎多見,診斷後需檢測甲狀腺功能和甲狀腺自身抗體,以確定有無甲狀腺功能低下及是否存在甲狀腺自身抗體。4歲後應常規每年監測甲狀腺功能。Turner綜合征患者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增高。無糖尿病的Turner綜合征患者中也發現高胰島素血症、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障礙、糖耐量降低等異常。可進行空腹血糖、胰島素、C肽、糖化血紅蛋白、糖耐量試驗等檢測[1,2,3,4]。國外報道4%~6%的Turner綜合征可出現乳糜瀉[27]。乳糜瀉可在兒童早期出現。國外推薦4歲開始篩查組織轉谷氨醯胺酶IgA抗體,每2~5年定期進行篩查。

7.生長激素激發試驗:

Turner綜合征患者通常生長激素分泌模式正常,生長激素激發試驗僅在生長明顯偏離Turner綜合征特異性生長曲線時進行[1,2]。

8.骨密度檢測:

未接受適當雌激素治療的Turner綜合征年長患者,骨折風險增加。開始成人劑量雌激素替代治療後可用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檢測骨密度。但應用DXA評估時,通常會低估Turner綜合征患者的骨密度水平,需以身體尺寸矯正或以體積骨密度來綜合評估[1,2,28]。

【Turner綜合征的診斷】

女性患者出現以下表現,可考慮診斷Turner綜合征[1,2,3,4]。

1.難以解釋的生長落後。

2.有性腺發育不良表現:缺乏第二性徵、青春發育或初潮延遲、原發性閉經和不育。

3.具有以下一項或多項臨床特徵:新生兒期手足水腫、項部皮膚增厚,特殊軀體特徵:頸蹼、後髮際低、耳位低、小下頜、肘外翻、指甲發育不良、色素痣、高齶弓、第四掌骨短、脊柱側凸,先天性心血管異常如左心異常、主動脈瓣異常、主動脈擴張、主動脈縮窄、主動脈弓延長,腎發育異常,慢性中耳炎,傳導性或感音性耳聾,學習障礙特別是視覺空間或非語言技巧障礙等。

4.染色體核型分析發現有一條X染色體,另一條X染色體完全或部分缺失,或存在其他結構異常,伴或不伴細胞系的嵌合。

5.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水平低。

6.盆腔B超提示子宮卵巢發育不良。

20%~30%的Turner綜合征在新生兒期因出現典型的淋巴水腫、頸蹼、主動脈縮窄而被診斷;35%的Turner綜合征因身材矮小,伴或不伴特殊軀體特徵而在兒童期被診斷;大多數患者因性發育遲緩、停滯,原發性或繼發性閉經,不孕不育而於青春期或成人期被診斷[1,2,3,4]。

【Turner綜合征的治療】

Turner綜合征的治療目的是:提高患者最終成人身高;誘導性發育,維持第二性徵,使子宮正常發育;提高骨密度,促其達到峰值骨量;防治各種併發症。因Turner綜合征可累及多器官系統;部分併發症隨年齡增長而發生風險增加;在不同年齡段,面臨不同的神經心理問題,因此為提高Turner綜合征的預後及生存質量,患者的治療需多學科合作,團隊診療[1,2,3,4]。

第一方面:促生長治療

一、rhGH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於2003年批准將rhGH用於改善Turner綜合征患者成人期身高[29]。已證實rhGH可有效增加Turner綜合征的成人身高,但身高的獲益程度取決於治療開始時的身高、遺傳身高、治療時的年齡、療程以及劑量等因素[1,2,30,31,32]。

1.rhGH起治年齡:

目前世界範圍內尚未建立統一的Turner綜合征開始rhGH治療的最佳起始年齡。本共識建議Turner綜合征一旦出現生長障礙或身高位於正常女性兒童生長曲線的第5百分位數以下時,即可開始rhGH治療。一般在4~6歲,甚至可在2歲時開始治療[1,2,3,33,34]。

2.rhGH治療劑量:

推薦劑量:0.35~0.47 mg/(kg·周),相當於0.15~0.2 U/(kg·d)。最大量不宜超過0.47 mg/(kg·周),相當於0.2 U/(kg·d)。

治療過程中可根據患者的生長情況及血清IGF1水平進行劑量調整。關於Turner綜合征患者長效rhGH的治療劑量,尚在探索中。

3.rhGH治療終止:

達到滿意身高或生長潛能已較小(骨齡≥14歲,年生長速率

4.rhGH安全性:

與特發性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發性矮身材相比,Turner綜合征患者rhGH治療期間,顱高壓、股骨頭滑脫、胰腺炎的發生風險增高;可能導致脊柱側凸的發生和進展以及手腳變大。rhGH治療可刺激黑色素細胞生長,但不會增加色素痣的數目,也不會刺激其惡變。沒有證據表明rhGH治療增加Turner綜合征患者腫瘤的發生風險[35,36]。大多數研究顯示rhGH治療不會加劇糖代謝異常,但因Turner綜合征本身糖代謝異常的風險較高,rhGH是否增加2型糖尿病的風險仍有待進一步研究[37,38]。

5.rhGH治療監測:

rhGH治療需在兒科內分泌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並且每3~6個月進行生長發育、性發育、甲狀腺功能、血糖和胰島素、HbA1C、IGF1水平、脊柱側凸和後凸等監測。建議在rhGH治療期間,IGF1水平不宜持續高於2倍的標準差積分(SDS),若IGF1>3 SDS,應減量使用rhGH甚至暫停並觀察;若IGF1在2~3 SDS之間,應根據臨床情況調整rhGH劑量並注意監測IGF1水平。若rhGH治療開始時脊柱異常已經存在,或治療過程中加重,須與整形外科合作商議治療對策。部分患者可因rhGH治療致顱面部比例改變,應定期至口腔正畸科隨訪[1,2]。

二、聯合用藥

1.蛋白同化類固醇製劑[1,2,3,39]:

該類藥物與rhGH有協同促生長作用。國外多用氧雄龍,國內已有製劑為司坦唑醇。

聯合治療適用於年齡≥10歲,或單獨應用rhGH治療不能獲得滿意成人身高者。9歲以下Turner綜合征通常單獨應用rhGH治療。

氧雄龍的劑量0.03~0.05 mg/(kg·d)。治療過程中,需注意男性化傾向(如陰蒂肥大、聲音低沉、多毛、痤瘡)和乳腺發育延遲等,並注意監測肝酶。司坦唑醇劑量與氧雄龍類同,建議以0.03 mg/(kg·d)為宜。

2.雌激素:

不推薦在青春期前常規給予極低劑量雌激素來進一步促進生長[1,2]。

第二方面:誘導性發育

雌激素替代治療可誘導性發育,維持第二性徵,使子宮正常發育,還可提高患者骨密度,促使其達到峰值骨量。雌激素替代治療開始的時間以及藥物的劑量、遞增方案、劑型均需模擬正常的青春期發育進程[1,2,40]。

1.雌激素替代治療開始的年齡:

早期診斷的患者,推薦骨齡11~12歲時開始雌激素治療。對診斷較晚,特別是青春期年齡診斷的患者,可權衡生長潛能和性發育的情況,採取個體化治療。

2.雌激素替代治療前的監測:

開始雌激素治療前(11歲或更早),需每年監測LH、FSH水平,了解有無自發性性發育的可能性(有研究顯示,12歲時FSH[41])。

3.雌激素劑型:

雌激素劑型主要為經皮和口服雌激素。其中經皮雌激素因不經過肝臟代謝,是較好的激素替代藥物。乙炔雌二醇是合成雌激素,目前已較少應用。結合雌激素因含有多種雌激素、黃體酮、雄激素,可干擾乳腺和子宮發育,不建議應用於兒童患者[4]。經皮雌激素目前國內應用較少,多採用口服戊酸雌二醇或17-β雌二醇。

盡量避免應用口服避孕藥來達到青春期發育的目的。

4.雌激素替代治療的劑量及療程[1,2,3,4]:

開始劑量為小劑量(成人替代劑量的1/10~1/8),然後每6個月增加1次劑量(25%~100%),2~3年後逐步達到成人劑量(表1)。大多數治療6個月內出現乳腺硬結,2年左右可至Tanner 4期。子宮容積與所用雌激素的類型無關,與劑量和療程有關[1]。

但若患者仍有潛在的生長空間,低劑量雌激素可使用更長時間;若開始治療時年齡已經偏大,至成人劑量的過程可適當縮短[1]。

為維持正常的乳腺和子宮發育,推薦開始雌二醇治療2年後或有突破性出血發生後,考慮加用孕激素建立人工周期,即模擬正常月經周期,每月服用雌激素21 d,在第12天或2周末聯用孕激素,聯用8~10 d同時停葯,以產生撤退性出血[1,2,3,4]。最好選用天然或接近天然的孕激素,如地屈孕酮或微粒化黃體酮。常用孕激素的種類及用法如表2。

5.雌激素替代治療終止時間:

雌激素替代治療需持續至正常絕經期,以維持女性化和防止骨質疏鬆。

6.雌激素替代治療中的監測:

治療過程中需注意隨訪及監測生長發育和乳腺、外陰、子宮發育情況及子宮厚度外,還應注意監測血壓、肝功能、血脂及凝血功能等。在雌激素替代治療期間,不建議常規監測LH、FSH水平(除非給予高劑量雌激素治療,否則LH、FSH水平仍是高的)[1]。

第三方面:其他治療

一、併發症治療

1.針對骨質疏鬆的治療:

由於雌激素暴露不充分,Turner綜合征患者可有骨量減少或骨質疏鬆。即使骨密度正常,Turner綜合征患者骨折的風險亦會增加。骨折風險增加與骨密度低、父母骨折史、聽力損害、年齡大等有關[43,44,45]。

為幫助患者獲得足夠的骨礦物質自然生長,推薦青春期前,常規口服鈣劑。25羥維生素D低的患者,可給予維生素D製劑口服,維持25羥維生素D的水平正常[1,2,28,46]。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Turner綜合征固有的皮質骨密度的減少可導致骨折增加[28]。不建議應用二磷酸鹽和抗骨質疏鬆藥物治療年輕Turner綜合征的骨量減少。二磷酸鹽不能有效增加皮質骨密度,而且有下頜骨壞死、骨硬化病、癥狀性低鈣、口服致胃腸不適等不良反應。若已確定Turner綜合征患者有骨質疏鬆,特別是有骨折風險或已經有低衝擊骨折,可採用通常用於骨質疏鬆治療的藥物[2]。

2.針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

若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給予左甲狀腺素鈉補充治療。存在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損或糖耐量受損的患者按已有指南[47]處理。Turner綜合征患者肥胖發生率高於普通人群,建議給予積極的生活方式指導及干預,以控制體重;合併代謝綜合征時,按代謝綜合征診療共識診療[48]。

3.針對心血管異常的治療:

動態觀察升主動脈直徑1年,若Turner綜合征特異性Z分數增加>1或主動脈直徑增加>0.5 cm(對15歲以上的Turner綜合征有意義),則需積極藥物治療和外科諮詢。16歲以上患者,升主動脈直徑>4 cm或升主動脈的動脈大小指數(ASI)≥2.5 cm/m2;16歲以下患者,Turner綜合征特異性Z分數≥4.0,建議外科擇期手術治療[1,2,3]。有主動脈擴張和(或)二葉主動脈瓣的Turner綜合征患者,若出現急性主動脈夾層的癥狀,如胸、頸、肩、背、肋骨不適,特別是突然出現或癥狀較嚴重,應尋求積極診治[1,2,3]。沒有心臟結構疾病的Turner綜合征,需每年評估血壓。若有高血壓,可積極採用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治療[1,2,3]。若心電圖提示存在明顯的QT間期延長,應避免使用延長QT間期的藥物[2]。

4.針對眼、耳、口腔等畸形或視力、聽力等問題:

建議至相應科室就診、隨訪監測。

5.針對外周淋巴水腫的治療:

建議觀察隨診,嚴重者可給予繃帶處理。利尿劑效果有限,可導致水、電解質失衡,應避免長期應用;避免血管外科手術[1,2]。

6.針對神經心理問題的治療:

注意篩查神經心理的異常。及時進行性發育治療和積極篩查診治聽力受損等,可促進性心理和社會心理的適應過程。

二、預防性性腺切除

Turner綜合征本身性腺母細胞瘤的發生率較低(約1%左右),但若患者含有Y染色體或來源於Y染色體的片段,其發生性腺惡性腫瘤的風險增加5%~30%。及時檢出Y染色體或來源於Y染色體的片段,預防性切除雙側性腺,可預防性腺惡性腫瘤的發生[1,2]。

建議對標準核型分析中發現有Y染色體物質的Turner綜合征患者做預防性性腺切除術[1,2]。

隨著新的分子診斷方法的廣泛臨床應用,Y染色體物質的檢出率增加[49,50]。臨床僅推薦對有男性化特徵,但傳統細胞遺傳學和FISH分析中Y染色體物質陰性的個體,或含有標記染色體、環狀染色體的Turner綜合征患者,利用分子手段篩查Y染色體序列。若患者無男性化表現或標記染色體,僅靠DNA分析或FISH診斷隱匿性Y物質,其發病率和臨床意義,均需進一步研究[1,2]。

【Turner綜合征的長期隨訪監測】

Turner綜合征表型複雜多樣,可累及多系統、多器官,某些癥狀的出現如主動脈擴張、高血壓、糖尿病等隨年齡增長而增加[1,2]。且患者在不同年齡段面臨不同的問題,如嬰兒、兒童期生長落後,青春期性發育不良,成人期不孕不育等[1,2,18]。因此,對Turner綜合征的臨床監測隨訪宜貫穿Turner綜合征診治的整個過程。主要的基線評估和監測開始時間及頻率見表3。

此外,年長的Turner綜合征患者還應注意篩查骨質疏鬆、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有腎臟集合管系統異常者,尿路感染的篩查應更頻繁。若診斷時無二葉主動脈瓣或其他明顯心血管異常,應每5年給患兒做心臟超聲或磁共振成像監測。有明顯心血管缺陷的患者,需心血管專家持續進行個體化監測[2]。

【Turner綜合征的轉診】

Turner綜合征患者的部分合併症在兒童青少年期尚未出現或發現。成人期Turner綜合征不僅面臨部分合併症發生率高的風險,而且健康狀況下降、可存在多方面的社會心理問題、面臨生育問題等[1,2,18]。在已經完成生長和青春期誘導後(通常18歲左右),建議由兒科轉至成人科室繼續治療監測。積極有效的轉診有助於提高Turner綜合征患者的健康、生活質量和壽命。

轉診宜分階段進行。兒科內分泌醫師宜儘早(11~12歲)告知患者存在的健康問題、合併症長期監測的重要性,並充分告知醫學進展,包括輔助生殖的可能性。建議患者保持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仔細監測血壓並積極治療;繼續服用雌激素治療。評估患者是否仍需要健康問題的繼續教育,是否準備好轉診,幫助制定成人期健康關注計劃等[1,2,51]。

【Turner綜合征的產前診斷】

1.孕11~14周產前B超發現胎兒頸項透明層增加、囊性水瘤、主動脈縮窄和(或)左心缺陷、短頭畸形、腎臟畸形、羊水過多或過少、生長遲緩等徵象時;母血四項篩查(甲胎蛋白、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抑制素A、遊離雌三醇)結果明顯升高時,均需警惕胎兒Turner綜合征的可能性。但B超或血清檢測缺乏特異性,如頸項透明層增加也可見於其他常染色體三體綜合征等。B超或血清檢測均為Turner綜合征篩查手段,確診仍需行染色體核型分析[1,2,3]。

2.無創產前篩查:適用於21三體、13三體、18三體等染色體非整倍體的檢測,目前沒有足夠證據表明可以推薦用母血遊離DNA檢測診斷Turner綜合征[1]。

3.羊膜腔穿刺:羊水細胞核型分析為45,X,特別是嵌合型時,生後仍需行外周血染色體核型分析確診[1,52]。

委員會成員

(梁雁 羅小平 執筆)

參加本共識制定的專家(以姓氏拼音為序):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陳臨琪);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陳瑞敏);廣西婦幼保健院(陳少科);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兒科(成勝權);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程昕然);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崔嵐巍);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深圳婦幼保健院(董國慶);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兒科(董治亞);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兒科(杜紅偉);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杜敏聯、李燕虹、馬華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傅君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鞏純秀、吳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科(顧學范、葉軍);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第三〇七醫院兒科(何璽玉);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黃永蘭);山東省立醫院兒科(李桂梅);首都兒科研究所(李輝);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兒科(李利);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李嬪);青島大學附屬青島婦女兒童醫院(李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兒科(梁黎、王春林);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梁立陽);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兒科(梁雁、羅小平);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兒科(劉戈力);貴陽市婦幼保健院(劉毓);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羅飛宏);天津市兒童醫院(孟英韜);北京協和醫院兒科(邱正慶);山西省兒童醫院(宋文惠);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科(王偉);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衛海燕);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兒科(辛穎、趙雲靜);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熊暉、楊艷玲);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兒科(楊凡);江西省兒童醫院(楊玉);武漢市兒童醫院(姚輝);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科(王安茹);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兒科(張星星);中日友好醫院兒科(張知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朱岷)

參考文獻(略)

《中華兒科雜誌》微信公眾號由《中華兒科雜誌》編輯部、易慧睿思品牌諮詢有限公司共同運營,是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旗下所屬《中華兒科雜誌》的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註明轉載自《中華兒科雜誌》

《中華兒科雜誌》——最權威的兒科領域雜誌

號外號外!《中華兒科雜誌》現在可以通過微信訂閱啦!

購買攻略

Strate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兒科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中華兒科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