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真的懂三七嘛

你真的懂三七嘛

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乾燥根和根莖。秋季花開前採挖,洗凈,分開主根、支根及根莖,乾燥。支根習稱「筋條」,根莖習稱「剪口」。

三七與其他大多數中藥不同,最早記載三七的本草著作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就是明代時期,而李時珍本人也說到:此葯近時始出,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葯,雲有奇功

三七的別稱

別稱:

山漆、金不換、血參、參三七、田七、田三七、滇三七。

有人說三七本名「山漆」,因為它能「合金瘡,如漆粘物也」;而「金不換」則主要是說明此味葯極其貴重;三七味微甘而苦,頗似人蔘之味,故有「參三七」之稱。

近代用藥,醫家只貴文山三七,並尊文山三七為道地藥材。但據古籍記載:三七生廣西南丹諸州番峒深山中,采根暴干,黃黑色。

三七試真之法

市場上賣的三七假冒偽劣的有很多,雖然相關部門出台了許多政策措施,但收效甚微,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的現象仍舊十分普遍。分辨三七真偽的辦法除了運用現代儀器檢測相關的成分和含量外,古人也提到一法:以三七粉末糝入豬血中,血化為水者乃真。此種方法是取其具有「散血」之功也

三七的根

氣味:

味甘、微苦,氣溫,無毒。

主治:

《本草綱目》記載:三七可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扑、杖瘡等出血不止者,嚼爛三七根塗之,或者將三七打成粉末,摻在傷口處,其血即止。

三七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產後惡血不下,血運血痛,赤目癰腫,虎咬蛇傷諸病。

從以上有關三七的功效記載,我們不難看出,三七的主治都是和「血之病」有關,因為此葯氣溫、味甘微苦,乃陽明、厥陰血分之葯,故能治一切血病。凡杖撲傷損,淤血淋漓者,隨即嚼爛,敷之即止,青腫者即消散。若挨打受杖前,先服一二錢,則血不衝心,杖後尤宜服之,產後服亦良。

三七葉

主治:

折傷跌扑出血,敷之即止,青腫經夜即散,余功同根。

相關復方推薦

1. 吐血衄血(流鼻血)

三七一錢,自嚼米湯送下。或以五分,加入八核湯。《瀕湖集簡方》

2. 赤痢血痢

三七三錢,研為粉末,米泔水調服,即愈。《瀕湖集簡方》

3. 大腸下血、婦人血崩

三七研末,同淡白酒調一、二錢服,三服可愈。加五分入四物湯,亦可。《瀕湖集簡方》

4. 產後血多

三七研末,米湯調服一錢。《瀕湖集簡方》

5. 男子、女子赤眼,十分嚴重

以三七根磨汁塗四周,甚妙。《瀕湖集簡方》

6. 無名腫痛

疼痛不止,三七磨米醋調塗即散。已破者,研末干塗。《瀕湖集簡方》

7. 虎咬蛇傷

三七研末,米湯調服三錢,並嚼爛塗之。《瀕湖集簡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七 的精彩文章:

如何選購三七、如何鑒別三七?
長臉型男生最適合的「三七頭」,真的太有型,帥炸了

TAG:三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