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女孩被打,除了心疼,家長更應該做的是……

小女孩被打,除了心疼,家長更應該做的是……

(圖片來源網路)

01

根本認識不到自己錯誤的「熊家長」!

事件一出,大家都是一邊倒的去指責打人的家長,其實沒有太大的作用,她能在公共場合打別人家的孩子還發朋友圈,說明網路上的口誅筆伐對她來說根本不會起任何作用,所以做為家長我們應該反思,應該考慮自己能做什麼,能教孩子做什麼。

02

保護孩子不受傷害,是每一個家長應該做的!

首先,這個事件中,被打女孩的家長不應該把孩子單獨留在遊樂場里,可能是家長覺得孩子已經行動自如,可以自己玩,所以暫時離開一會。殊不知,經常會冒犯別人孩子的家長在「一會兒」的時間內就有可能出現在孩子周圍。即便孩子能夠自己玩,有人看和沒人看的孩子身邊的安全係數是不一樣的。

我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有教養有禮貌的同時也應該知道,身邊到處都是秉持著「我們家孩子不能受欺負」理念的熊家長,在他們眼裡會把孩子之間正常的爭執演化為欺負人,會跳出來為孩子出頭。這種家長真實存在,而且為數不少。所以在公共場合,我們不建議家長把孩子單獨留在某一個地點,要讓孩子在自己的視線範圍之內,一方面,確保孩子不受別的同齡人或別的大人的侵害,另一方面也保證自己的孩子不去冒犯別人玩耍的自由。

(圖片來源網路)

第二,自己家的孩子被別人家大人打了,首先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如果孩子不願意提或孩子已經將這件事情淡忘,沒有必要為了討公道,不停的讓孩子去回憶,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這個事件中的家長,採用了報警的手段是比較理智的。但是從現有的一些新聞事件的處理後果來看,大致就是罰款、看病或者是幾天的刑拘,現在傷害兒童這類「民事的小糾紛」處理的力度不是特別大。在國外,傷害兒童是重罪,但在我們國家將這樣的事件就只認定為比較簡單的一個民事糾紛,所以才會導致很多人在潛意識當中認為傷害孩子的成本非常低,所以不要指望通過法律,或者其他的手段給孩子一個公道,要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怎麼樣避免更進一步的傷害。公道是要討,但前提要保證孩子內心的安全。

03

對孩子進行「真實世界」的教育

第三,平時對孩子進行「真實世界」的教育。通過和孩子對一些新聞事件的討論和分析,告訴孩子:「你的身邊並不是只有和你一樣有教養的小朋友、也有很多熊孩子熊家長他們真實存在,你要學會去面對,要學會去處理。」教育的過程比較漫長不是簡單的教孩子一句:「打回去!」他遇到類似的情況就可以解決。

我們做家長的要從自家孩子的個性出發,有的孩子是不具備攻擊性的,此時不要埋怨孩子膽小不會還手,而是問他:「在這種情況下爸爸媽媽能幫你做什麼,你打算怎麼做」,大多數孩子面對這種問題時都比較迷茫,不知道如何是好。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果有大人打你,可以大聲的喊、如果有小朋友們搶玩具,你可以說咱們輪流玩兒,或者說這是公共區域的公共玩具,你不能獨佔,但是盡量要學會保護自己」,如果遇到攻擊性很強的小孩兒,盡量讓孩子避開。

畢竟我們帶孩子出去玩是為了讓孩子開心,而不是為了讓他受到傷害,把他出去玩時將要面對的不可控的因素,在平時的生活中滲透進去,讓孩子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增加面對別人失控行為時的一些應對的方法。

(圖片來源網路)

我們不得不討論一下孩子現在真實的成長環境。就是這樣一個對孩子動手成本非常低的社會,大人可以隨意打罵孩子,如果是打自家孩子,外人更不會管。大人不能打孩子這件事還沒有在我們整個社會形成一個普遍的共識。所以,大家只是言語上的譴責估計對打人的家長不會有太大的作用,在這種教育下成長的孩子隨著身體逐漸有了成人攻擊能力之後也可能成為一個熊大人。這就是我們真實面對的一個世界,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不要存什麼僥倖心理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視線之外。

最後,在遊樂場這樣的公共場合,公共秩序應該是運營方進行執行,遊樂場的管理者、工作人員,他們有義務對遊玩者之間的糾紛進行監管和處理,所以,家長維權的過程中不要只對矛盾的對立面進行維權,還要對事情發生時的收費運營的地方進行一定的維權。

希望以上建議,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本期親媽學堂就和您聊到這裡,期待與您下次相遇。

「親媽學堂」致力於做好育兒的「最後一米」——將海量的育兒知識轉化為每天的「日常行動」。幫您既懂得育兒道理,又能過好帶孩子的每一天。讓我們一起努力,用更好的自己給孩子更好的現在。

如果覺得有用,請果斷收藏和轉發給你身邊有需求的人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媽學堂 的精彩文章:

孩子不愛做作業,家長真的知道原因嗎?

TAG:親媽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