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首個太空機器人Cimon終於要飛往太空了!

全球首個太空機器人Cimon終於要飛往太空了!

天宇來風每周四

有點兒意思的國內外航天資訊小集錦

1

全球首個太空機器人將入太空

據國外媒體報道,世界上第一個飛行、自主、人工智慧宇航員助手將很快進入太空,成為宇航員的好朋友,共同完成太空任務。

這個太空機器人名叫「CIMON」(西蒙),是由空客公司和IBM合作研發,將為國際空間站提供任務和飛行援助。這款重量5公斤的圓形機器人看上去像一個具有可愛面孔的健身球,它可以懸浮在空間站中,隨時與宇航員進行交互。

有點兒可愛

機器人「西蒙」現已接受訓練與歐洲航天局宇航員亞歷山大·蓋斯特進行交互,據悉,在即將進行的SpaceX第15次太空補給任務中,「西蒙」與其他科學物資一起裝載在Dragon飛船上發射升空。宇航員蓋斯特將在國際空間站繼續測試機器人「西蒙」,一直到今年10月。

空客公司「西蒙」項目主管蒂爾·艾森貝格表示,「西蒙」將使用IBM沃森人工智慧技術,實現與用戶進行傾聽、理解和對話。「西蒙」通過屏幕播放指令操作、呈現文字或者視頻,以及通過回答問題的方式,能夠指引宇航員,並幫助他們。同時,它還能探測到用戶的情緒變化,並利用這些信息與空間站宇航員更好地交互。

「西蒙」還能演示和探索機器人系統,尤其是情商機器人與人類進行的社交互動。空客公司一份聲明表示,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的社交互動對於長期太空任務尤其重要。

Cimon被「教」識別一張臉

像這樣的人工智慧助手,對於宇航員完成太空任務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空間站環境非常特殊,宇航員必須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工作。艾森貝格和空客公司研究團隊成員認為,「西蒙」部署在空間站能夠減輕宇航員的工作壓力,使太空任務更容易完成。

艾森貝格表示,「西蒙」機器人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設計靈感,蓋斯特將自己的一些語音和面部表情輸入這款人工智慧機器人,未來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將更加先進,一些科幻小說曾構想將人們的大腦植入機器人身體,或許未來不久可能實現。

(來源 北京日報)

02

中沙聯合發布月球圖

6月14日,國家航天局與沙烏地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科技城在京聯合舉行沙特月球小型光學成像探測儀的圖像聯合發布儀式。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和沙特阿卜杜勒國王科技城主席圖爾基親王共同為月球圖像揭幕。這是中沙兩國在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中繼星任務國際合作項目取得的重要成果。

沙特阿卜杜勒國王科技城研製的這台光學相機,搭載在隨嫦娥四號中繼星任務一起發射的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的「龍江二號」微衛星上。目前,沙特相機已隨微衛星進入環月軌道。

在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單位的共同努力下,5月28日,沙特相機首次開機,順利實現對月觀測,成功獲取了清晰的月球表面可見光圖像,並完成了圖像數據的解譯處理,技術指標滿足雙方簽署的實施協議要求。發布儀式上,共發布三張影像圖。

「龍江二號」微衛星搭載的沙特相機拍攝的地月照片(國家航天局供圖)

根據2017年3月16日,在兩國元首見證下,中沙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航天局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科技城關於中國嫦娥四號任務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和實施協議有關規定,中沙雙方共享此載荷數據,聯合進行成果發布。這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航天領域合作取得的又一成果。

(來源 人民網)

03

ISS俄羅斯艙段將測試新型水再生系統

據俄《消息報》網站報道,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計划進行新型水再生系統測試,再生水將從尿液中獲取。由於發往國際空間站的貨運飛船數量減少,國際空間站出現了水的供應問題。據悉,獲得的再生水將僅用於技術需求,包括用於獲取氧氣。

俄羅斯新型尿液水再生裝置由「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化學機械製造研究所聯合研製,重達100千克,其生產率為每小時3.5 升,是美國現有系統的2倍。

航天員正在展示國際空間站再生水回收系統的傑作——用各種廢液生產的純凈水

新型尿液水再生裝置的在軌測試將在俄羅斯艙段的「黎明」號艙段進行,由在軌值守的俄羅斯航天員奧列格·阿爾捷米耶夫負責。該裝置測試實驗將持續一年。如果測試結果正常,第二年計劃將該裝置納入到空間站生保系統中去。

據悉,該尿液水再生裝置的原型曾在「和平」號空間站年長期服役, 1990到1999年,俄羅斯利用再生裝置共獲得了6噸再生水。專家表示,再生水系統的測試是載人月球和火星任務的重要準備階段。

(宋堯)

04

俄羅斯為國際空間站研製新型「太空冰箱」

據俄新社報道,一款新型太空冰箱將於明年問世。新型「太空冰箱」由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和「能源」火箭航天公司聯合研製,重量約為3.5千克,可使生物材料的溫度在12小時內保持在-20℃至-5℃的範圍內,設計壽命為5年,至少可用於5次太空飛行。

目前,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使用兩種恆溫裝置:生物技術通用低溫恆溫器和Cryogem-03恆溫器。這些迷你冰箱,可以在其中設置必要的溫度範圍以處理生物樣品。而新產品的外殼更加堅固,不僅可以使冷凍生物樣品保持在恆定的溫度水平,而且還能保存樣本的原始外觀,將其完好地帶回地球。

(宋堯)

喜歡就點贊、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天員雜誌 的精彩文章:

80萬億像素的地球照片,「高清」已不足以形容衛星拍照了

TAG:航天員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