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以為識字就是會閱讀了

你以為識字就是會閱讀了

圖片來源:ssyer

01

這個年代可能已經沒有人讀書了

所以我也不知道今天的文章到底有多少人需要

不管現在吹捧碎片化閱讀的人有多少

我依舊堅持系統化的主題閱讀

沒有一份成長能逃過時間

碎片化閱讀是深度閱讀的死敵

這是我兩年來的深刻教訓

市場能讓所有寫精神食糧的人折腰

你所喜歡閱讀的文章

無一不是盡量配合你的喜好、你的閱讀習慣

深奧嚴肅的文章被淘汰出市場

輕鬆有趣的段子打開率居榜首

你要謹慎這份互聯網帶給你的禮物

今天的文章偏嚴肅

如果你能一字不落的讀完

就還沒有喪失深度思考的能力

先聲明一點:

本文所涉及的閱讀方法只適用於我目前已經實踐過的領域

——非虛構類文學,其他虛構類文學不適用

02

讀書也是一種溝通,只不過是斷了線的溝通過程。作者把想要傳達的概念、方法論、道理、知識放在一本書里。如果我們讀者能夠剛好掌握住,便可被稱之為成功的溝通。

整個過程中,作者和讀者是兩個最關鍵的因素。

需要了解的是,作者也是會上廁所的普通人。

他們在躺沙發的時候,也會去思考。

該用什麼樣的語句和例子才能讓讀者更明白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

這是屬於作者本身的寫作技巧。

對於買到書的讀者來說,

作者已經完成這個過程了。

姑且我們先判定作者的寫作技巧可以。

這個時候,作者想要傳達給讀者的概念,已經準備就緒。

但要注意的是:

這個概念,是一本作品,不是一個皮球。

我可以一隻手接住皮球,但我不敢保證我能夠完整的接住作者要傳達給我的信息。

我可能接受得多一點,可能少一點。

從只接受到作者一點點概念,

到接受到作者的整體意念。

這中間產生的所有可能性,都可能。

這就引出了屬於讀者本身的讀書技巧。

如何把這個可能性變得大一些,

去儘可能的接受到作者要傳達給我的信息。

是我這篇文章主要的探討內容。

理論上講,答案可以從這兩點上找到

要麼找到好作者寫的好書

要麼提升我們自己本身的讀書技巧

03如何找到好作者寫的好書

根據我買書的經驗,我一般會注意以下幾點:

▼看出版社

國內有好的出版社也有不好的出版社,不然中國人上輩子是做錯了什麼以至於這輩子要看類似於《好嗎,好的》、《乖,摸摸頭》這種暢銷書。

▼看再版次數和印刷數量

這就不用解釋了。

▼看作者口碑

好的作家會非常愛惜自己的羽毛。我基本上是信賴了一個作者就會直接購買作者名下的其他書籍。

▼看是編還是著

一般而言,著的原創性和質量要比編好,除非有一些書只能是以編為主。

▼公開評價

找類似於豆瓣、知乎這樣一些垂直類網站,專業化書籍不敢說,但大眾化的書籍的確靠譜。但要注意評價要達千才具有可參考性。出書從另一方面講,也是一種盈利行為,免不了有人想促銷量進行刷單。

▼問相關資深人士

如果是想學一門專業的技術,比如ps、手繪、攝影等,這個方法很適用。

但其實這些方法你看了也沒有用

因為你現在其實已經屯了很多書單了

04提升我們自己本身的讀書技巧

技巧一

看書的目錄頁和後幾頁

小時候寫語文試卷最難的一道題是什麼?

請概括全文大意

GIF

事實上,目錄頁相當於概括全文大意

作者的寫作功底完全可以從他自己取章節標題的功力上看出來

非虛構類文學不會是作者想到哪寫到哪的

一定有系統的結構

了解這本書的基本架構

就已經大概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了

就像你知道一片葉子的脈絡都會指向葉尖一樣

接下來就是要明白

作者是如何填充自己的每一個觀點

從而形成一片完整的葉子

讀完目錄

你可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

——

我倒要看看,這個人是如何證明自己的觀點的

對書不盲目,保持懷疑的態度

能助你獨立思考

在最後幾頁

很少會有作者不把自己認為即新又重要的觀點重新整理一遍的

雖然有時候作者自己的看法不是你最有收穫的部分,但你不應該錯過

技巧二

讀完沒用,要問作者問題

閱讀一本書應該像是你與作者之間的對話,有關這個主題,他知道的應該比你還多,否則你根本用不著去跟這本書打交道了。

但是了解是一種雙向溝通的過程,學生必須向自己提問題,也要向老師提問題。一旦他了解老師的說法後,還要能夠跟老師爭辯。

在書上做筆記,其實就是在表達你跟作者之間相異或相同的觀點。

這是你對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莫提默·J·艾德勒

以下問題來自於《如何閱讀一本書》

1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出這本書的主題,作者如何依次發展這個主題,如何逐步從核心主題分解出從屬的關鍵議題來。

2 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你一定要想辦法罩住主要的想法,聲明與論點。這些組合成作者想要傳達的特殊訊息。

3 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由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兩個問題,否則你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在你判斷這本書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須先了解整本書在說些什麼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書,如果你又讀得很認真的話,你會覺得有責任為這本書做個自己的判斷。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夠的。

4 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如果這本書給了你一些資訊,你一定要問問這些資訊有什麼意義。為什麼這位作者會認為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嗎?如果這本書不只是提供了資訊,還啟發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關的、更深的含義或建議,以獲得更多的啟示。

就像我上一篇文章表達的觀點一樣

你總要用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來為閱讀賦予意義

才算真正完成了閱讀

上面問題其實並不需要端端正正的來思考

如果你勤于思考

在看書的過程中

就回答的差不多了

技巧三

審視作者有情緒的文字

在我看來,

有意義的閱讀應該是以提升自我為目的的閱讀。

一定程度上

是作者說服了我們

我們才會去做出改變

你可以知道為什麼實用書的作者多少都是個雄辯家或宣傳家。

因為你對他作品最終的判斷是來自你是否接受他的結論,與他提議的方法。

這完全要看作者能不能將你引導到他的結論上。

要這麼做,他討論的方法必須要能打動你的心智。

他可能必須激起你的情緒反應,左右你的意志

但其實作者沒有惡意的。

因為除了理智思考之外,我們不可能不受到感動就認真採取了行動。

我們可以受到「感動」,但是我們要察覺到我自己正在被感動。

不能猝不及防的打動我的心卻不告訴我的腦子。

這樣很危險

End/.

以上見解會因閱歷和經歷不足而不夠完善

若有更好體會,歡迎和我一起交流

有驚喜哦

今天就先這樣

再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小鐵 的精彩文章:

TAG:徐小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