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黎明到來之前,有一段非常黑暗的時光

黎明到來之前,有一段非常黑暗的時光

黎明到來之前,有一段非常黑暗的時光

在我們每天經歷的一晝夜中,有一段時間特別黑暗,這段時間就是「黎明前的黑暗」。

在現代物理學中,「黎明前的黑暗」是由於地球大氣層作用的結果。當漫漫長夜將要結束,太陽將要升起來的時候,地平線以下的太陽光照射到地球上2000-3000千米的高層大氣,這一照,就把天上的星光沖淡了,高層的大氣十分稀薄,它所散射的陽光不能充分透過稠密的大氣層傳到地面上來。

這樣,地球上既沒有星光照射,又收不到大氣的散射光,更沒有明媚的陽光,於是就變得渾然一片黑暗,因此,這時候比一天里其它時間都要黑暗。

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的形成原因。

而在《老子》一書第四十一章中,老子早就以充滿思辯的預言直截了當地說「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

明道若昧就是說,黎明到來之前,好像天更黑了。

引申到人事的方面,就是說在我們事業的成功到來之前,常常會有一段非常艱苦的時光。

有句雞湯說,「當你覺的這次異常艱難時,往往收穫非常巨大」,這句話的內涵真的非常深刻。

比如,在科學家的科學研究工作中,一項發明成功之前,研究到最後幾乎絕望,當自己將要放棄時,忽然一個靈光乍現,發明就成功了。

南懷瑾先生說,很多打坐修道的人,也許修了幾十年,一點影子都沒有,毫無進步,但在毫無進步中,絕不要放棄,也許快要悟道了,因為「明道若昧」。

自然之理與社會人事之理往往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從自然規律中發現的道理應用於人事當中,往往有奇妙的領悟。

」進道若退「,學習一件事情,有時候進步了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好像是退步了,就會感到灰心,其實是自己的能力提高了,鑒賞水平也高了,就能看出自己的缺點了。

學習書法的人,常會有這樣的感受,有的時候感覺自己的字越來越好了,可越是等過一個階段,又會覺得好像越寫越難看了,這就是「進道若退」的道理。

學武術也是一樣,有的人,剛學了兩三年,就覺得自己打遍天下無敵手了,再過幾年,見識的多了,就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慢慢地虛懷若谷了,這才是一種真正的進步。

「夷道若颣」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夷」就是平坦的意思,比如我們新建一條寬闊的道路,在工程快要完成之前,也會有很多繁雜的事情冒出來,等待我們去解決。就會感覺在完成之前困難重重,心力交瘁。

不只是修路,做任何事情,在收尾的階段,亂七八糟的事情總是特別多,特別耗費精神,在一件事情完成之前,往往要兼顧各方面的情況。

老子用簡單的三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高深的道理,正所謂大道至簡,在豐繁複雜的背後,往往有高深而又精簡的道理。

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會在成功到來之前被困難所嚇倒,避免功虧一匱。

古人領悟了自然界的規律,也就自然而然地應用於人事,把自然與人事融會貫通,所以才會悠然自得,胸有成竹,以一種恬淡的心境來享受人生。

這才是我們生而為人應有的態度,也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目的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不喝心靈雞湯 的精彩文章:

TAG:我不喝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