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克隆猴團隊原定目標是2020年,緊迫感之下2017年就做出來了

克隆猴團隊原定目標是2020年,緊迫感之下2017年就做出來了

克隆猴團隊原定目標是2020年,緊迫感之下2017年就做出來了( 2018年6月27日 10 : 42 )來源: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還記得世界首批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嗎?它們已於近期離開育嬰箱,和同齡野生猴群生活在一起,看上去與野生猴沒什麼兩樣。6月26日下午,上海市科技系統紀念建黨97周年主題活動暨中科院神經所克隆猴團隊先進事迹報告會舉行。

先在一座山上呆了近4年,又在一座島上呆了近10年

14年來,和一群猴子在一起的時間,遠遠超過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神經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台主任孫強研究員,每念及此,就覺得虧欠家人太多。這位北方大漢,在去年的克隆猴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唯一一次哽咽,就是在提到家人時。

當問到團隊一共多少人時,孫強一時答不上來,因為最近一直在招人。但他對於養了多少只猴子,總是能夠脫口而出。

2004年,他去了西雙版納的一座山上,就是因為這裡有足夠多的猴子,儘管每次上山都要坐纜車,一周下山一次去買菜,條件艱苦自不必說,他卻在這裡待了將近四年。

2009年孫強加入神經所後,迫不及待地來到非人靈長類研究平台。非人靈長類研究平台位於一個荒島,到火車站需要乘坐兩小時的公交車。起初,那裡沒有像樣的路,也沒有一盞路燈。2010年一個晚上,孫強騎電瓶車從實驗室離開,由於視線不清楚,摔斷了鎖骨,當時正處於實驗階段,如果放棄,會浪費很多來之不易的猴卵,他硬撐著把實驗做完,當再去醫院的時候,摔斷的鎖骨已經錯移了。

孫強坦言,最大的一次打擊是在去年8月,兩隻克隆猴出生後,僅存活了3個小時。「那天情緒非常低落,就好像你以為彩票中獎了,後來發現並不是你。」其實,他們已經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只是這次離成功就差一點點。後來,孫強沿太湖走了走,心裡很快就敞亮了,重新回到了實驗室。三個月後,終於迎來了克隆猴的成功誕生。

曾經短暫地離開過平台,很快又回來了

「這裡有最好的科研土壤,去國外任何一個實驗室都比不上神經所這個平台。」體細胞克隆猴團隊核心成員劉真也是一位「土博士」。博士畢業時,他也猶豫過是否要按「套路」出國。當中科院神經所所長蒲慕明告訴他,只要能夠做出好的工作,所里並不會看重是否有留學經歷,他決定繼續留在所里。他在「千錘百鍊」中練就了猴體細胞核移植的過硬本領,不到10秒可以完成一次卵母細胞去核操作,不到15秒可以完成一次體細胞注入操作,堪稱「世界冠軍」。

觀察猴子月經和建立檔案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去年,首席獸醫王燕和夥伴們觀察猴子月經58400餘次,平均每天160隻以上。由於猴子分娩的時間多數在晚上,獸醫們去年完成了255天夜間監控。新生猴需要平均2-3小時喂一次奶,夜裡也不能間斷。這群猴子最粘她們,喜歡在她們身上爬來爬去。王燕曾經短暫地離開過平台,很快又回來了,雖然錢掙得不多,但她喜歡這裡的氛圍。「有人問我,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會不會無聊?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每天看到小猴的心情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帶它們到大自然去享受陽光,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光。」

平台管家蔡毅君最難忘2016年的那次抗洪搶險。當時,太湖已超過警戒線1米多,神經所領導要求儘快撤離,確保人身安全。平台第一時間讓女性工作人員撤離,但所有男性工作人員一直堅守著,不願放棄猴群和設備,所幸當天晚上太湖水位下降了。「平台就是我們的家。」

要給25歲-35歲年輕人創新機會

利用體細胞克隆獼猴,是一項重要的原創性突破。如何才能實現更多的顛覆性科技創新?中科院神經所所長蒲慕明認為,有三個原則。有所為有所不為,因為在許多領域具國際競爭力的科研人員體量有限;在重要領域的前沿至少佔一席之地;在有優勢領域實現並保持領跑,其關鍵在於團隊攻關。

眼下,影響搶佔先機還存在不少障礙,第一是價值觀的障礙,我們缺乏長期紮實的基礎研究,多半希望出幾篇文章,可以拿各種獎項,戴上各種「帽子」。國內許多科研機構創新性研究的文化尚未全面形成,不少中青年科學家受個人名利的影響甚大,未能全心加入團隊攻關的科研工作。第二是體制機制上的不足,科研評價體系尚不完善,尚未普遍營造培育「顛覆性成果」的科研環境。重大專項的實施還是重「面」,而不抓重「點」。科研單位一定要營造做創新工作的環境。比如英國劍橋的Cavendish實驗室,後來變成MRC實驗室,他們下午茶一喝就是兩個小時,看似寬鬆,但他們喝茶時談的還是科學,別人在說實驗室有什麼發現,如果你沒有發現心裡急不急?克隆猴團隊正是在緊迫感下做出來的,原來目標是2020年做出來,緊迫感之下2017年就做出來了。

「如果克隆猴失敗了,這些本土人才的前途在哪裡?」蒲慕明特別提到,要支持本土培育的青年創新人才。年輕人在25歲-35歲之間是最有創新能力的,但很多這個年齡段的人才都流失了,如何把優秀的博士生、博士後留在國內一流的科研單位,給他們創新的機會,這是非常重要的,要有各種機制鼓勵這樣的環境。

「我們在每次破格的時候都是有壓力的。」神經所黨委書記王燕介紹了所黨委如何為實現突破,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環境。2009年所里在引進孫強時發現,孫強的人事檔案在他的前前單位,這意味著需要同時和兩個單位商討,又要在半年內全部落實,最後孫強成為神經所唯一一個用合作協議方式引進的人才。除了實時為克隆猴團隊提供幫助,所里還實行以業績為準的考評和晉陞機制,提供了切實的保障作用。 【收藏】【列印本頁】【關閉窗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人民政府 的精彩文章:

2018世界人工智慧創新大賽在滬啟動

TAG:上海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