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光明之城如何經歷1910年大洪水

光明之城如何經歷1910年大洪水

光明之城如何經歷1910年大洪水

《水下巴黎》

[美]傑弗里·H.傑克遜 著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8年4月

本書以紀實的手法,循著巴黎大洪水發生的時間順序,極其翔實地記述了洪災發生的分分秒秒,尤其是對於洪峰到達最高點的時刻

巴黎在歷史上被稱為「光明之城」,這不僅是因為18世紀法國轟轟烈烈的啟蒙運動倡導用科學和理性照亮人們的頭腦,帶給人們光明的觀念,而且因為巴黎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城市照明系統、擁有路燈的城市。早在16世紀初,巴黎臨街的住房就安裝上了照明燈具,到了17世紀路易十四時代,又頒布了城市道路照明法令,開啟了法國歷史上的「光明時代」。在19世紀現代化的發展步伐下,電燈取代了煤油燈和汽燈,巴黎成為當時最先進的電氣化技術的代表,為萬國博覽會提供了最璀璨奪目的舞台。本書正是後者意義上的「光明之城」。

除了以「光明之城」聞名於世外,巴黎還擁有世界上最壯觀的下水道。巴黎的下水道系統可追溯到14世紀。19世紀中期,在奧斯曼和貝爾格朗的推動下,巴黎修建了新的供水和排污系統,到了1894年,飲用水供應和廢水排泄均採取封閉的形式,形成完整的給排水系統。

但是,就是這個擁有超前下水道系統的「光明之城」,在1910年1月的塞納河大洪水面前一下子暗淡了。由於洪水灌入電廠,造成電線短路,巴黎市的很多路燈熄滅,霓虹閃爍的不夜城沉入了冬日的黑暗。而巴黎引以為豪的下水道出現反涌,彌散著臭味的污水衝出地板,衝破街道,匯入泛濫的塞納河水,給巴黎市民帶來更為深重的災難。

值得欣慰的是,在1910年1月21日到1月28日塞納河洪水不斷上漲,淹沒街道、住房、商場、地鐵、辦公大樓的凄苦一周里,巴黎市政府和法國政府積極組織救援,巴黎市民也團結一心,湧現了很多感人的救助故事。正如本書中所說的:「在這次抗洪救災中,每個人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每個市民,每個協會,每個團體,每個政府工作人員,不管是平民還是軍人,都表現出了熱情和勇氣。為了幫助那些在洪澇中忍受寒冷、飢餓的人們,社會分歧和政治分歧被拋在一邊,各方力量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災難是考驗人的勇氣、耐心和智慧的時刻。在《聖經》中大洪水般的災難面前,巴黎人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足夠的耐心和卓越的生存智慧。警察、士兵以及市政服務部門的工作人員搭起木頭人行道和人行橋,以便人們能夠在城市裡行走。在沒有這些「道」和「橋」的地方,有人在洪水中用兩把椅子艱難前行——先將一把椅子挪到前面,然後再移動另一把椅子。甚至還有一位機智的巴黎市民踩著高蹺,走過洪水淹沒的街道。政府各部門也積極行動起來,設立救助站、開設流動廚房、募集救災物品、發放救助資金,幫助災民渡過難關。巴黎警察局局長路易·雷平馬不停蹄地到各處巡視,鎮定地指揮抗洪救災;時任法國總統法利埃和總理白里安到現場慰問災民,鼓舞抗災人員的士氣。政府人員的這些作為,儘管不乏借突發事件證明自己的執政能力、贏得民心的目的,但也讓巴黎人民感受到,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政府還是值得信賴的。

洪災雖然讓巴黎人民收穫了精誠團結、共戰災難的精神,但毋庸置疑,這次巴黎歷史上的大洪水給普通市民和整個法國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人們的家園被淹,甚至變成了廢墟。當時《畫報》的一位記者這樣描述道:「他們一個銅板一個銅板地辛苦掙錢,才營造了這麼個可以吃飯、睡覺的小窩,好不容易購置了鐘錶,弄了些小擺設和紀念品,但瞬間就喪失了這些雖然菲薄但在他們眼裡彌足珍貴的家產,再重新操辦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據官方統計,洪災造成的損失按1910年的物價大約為4億法郎,投入的救濟款、援助金達5000多萬法郎。最為重要的是,這次洪災讓人們喪失了對於自己家園和城市的安全感,而這是難以估價的。

在人類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突發事件、危急事件從來都不曾缺席。怎樣減少甚或避免這類給人們帶來財產損失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突發性、危急性事件不期而至後人民和政府該如何應對?1910年的巴黎大洪水或許能提供一些啟示。在環境問題越來越成為全球關注焦點的今天,在颶風、熱浪、寒潮、海嘯、地震、霧霾等自然災害越來越頻繁地威脅人類生活的今天,在全球變暖不斷引發各種生態災難的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協調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怎樣由語言層面的討論落實到切實的行動上,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這樣一個人類亘古追求的狀態,是每一個個體、每一個組織、每一個國家都不能不思考的問題。

本書以紀實的手法,循著巴黎大洪水發生的時間順序,極其翔實地記述了洪災發生的分分秒秒,尤其是對於洪峰到達最高點的時刻——1910年1月28日的描述更是極盡詳細之能事,無一遺漏。作者從局外人的視角,以親歷者的感受,將這次大洪災全方位地展現在人們面前,讀者的心情也隨著洪水的漲落起伏跌宕。姜智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