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歲以內的孩子中耳炎發病率高達83%,但家長卻往往誤以為是感冒!

3歲以內的孩子中耳炎發病率高達83%,但家長卻往往誤以為是感冒!

日常嬰幼兒的耳朵護理都不能輕視,奶液、洗澡水、眼淚一不小心都會傷害嬰幼兒的耳朵,為了保護嬰幼兒的小耳朵,爸爸媽媽要時刻當心,及時的為嬰幼兒做好耳朵清理。

嬰幼兒中耳炎的癥狀表現

最近,寶媽小張在照顧嬰幼兒時發現嬰幼兒哭的很厲害,她把奶瓶遞給嬰幼兒,誰知嬰幼兒哭得更凶。隨後,她發現嬰幼兒有點煩躁、發熱,不停地用小手抓自己的耳朵,用小腦袋在枕頭上蹭來蹭去,耳朵里還有膿液流出來。她感到不對勁,趕緊送嬰幼兒去了醫院,經診斷嬰幼兒患上了化膿性中耳炎。小張很困惑,嬰幼兒是怎麼患上中耳炎的,諮詢了醫生,才發現她在照顧嬰幼兒時忽略了這些!

一些家長在給嬰幼兒餵奶時,喜歡把嬰幼兒平放在床上,或者嬰幼兒喝奶後沒有好好拍嗝、喂完奶就逗嬰幼兒玩、給嬰幼兒換尿布導致嬰幼兒溢奶。這時,家長又沒有及時的給嬰幼兒清理乾淨,長此以往很容易誘發嬰幼兒中耳炎。

人的耳、鼻、咽、喉各個器官表面上相互獨立,實際上它們是依靠著咽鼓管連通在一起。咽鼓管是中耳通氣引流的唯一通道,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導鼻咽部氣體進入鼓室。咽鼓管在平時的時候是呈密閉狀態的,外界的氣體不能進入,但是當吞咽、咀嚼、打噴嚏或哭鬧時,咽鼓管便會張開,以維持鼓膜兩側氣壓的平衡,從而保證鼓膜的正常振動。

由於嬰幼兒耳的發育尚未完善,咽鼓管較短,且位置低而平直,其生理峽部又未形成,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縮力較弱,在鼻咽部開口較低,所以鼻咽部的液體容易流入中耳。媽媽在餵養母乳的時候通常會選擇橫抱著餵奶或讓嬰幼兒平躺著吃奶,或喂得過多、過急,嬰幼兒來不及吞咽而嗆咳。當嬰幼兒發生溢奶和嗆奶的情況時,容易導致乳汁逆流入鼻咽部,從咽鼓管進入中耳導致中耳炎。

嬰幼兒的急性中耳炎若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可造成鼓膜穿孔而導致聽力受損,病情繼續發展的話,中耳腔積液中水分被吸收變得黏稠,可使得內陷的耳膜粘連固定,嚴重者可出現漸進性耳聾,或者並發更嚴重的顱內感染(如腦膜炎、腦囊腫等),甚至危及生命。

嬰幼兒中耳炎預防與治療方法

嬰幼兒不明原因啼哭,抓耳朵,家長要小心,嬰幼兒可能患了中耳炎。

嬰幼兒時期中耳炎是常見的病,據統計,3歲的兒童中有80%左右得過中耳炎,其中30%是在1歲內患病。為什麼年幼的嬰幼兒易患中耳炎?

1、這與年幼兒耳部生理特徵有關。在耳朵與咽部之間有一條斜行的管道,醫學上稱為咽鼓管,嬰幼兒的咽鼓管與成人不同,其形態短、平而寬,咽鼓管的方向幾乎呈水平位,當感冒時,鼻咽部的細菌很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這是主要原因。

2、此外,一歲內的嬰幼兒容易嗆奶,有些母親沒有經驗,平躺著餵奶,嬰幼兒一打嗝,奶就順著鼻子嗆到咽部後,奶就沿著咽鼓管進入中耳,成為細菌生長的「肥沃土壤」引起中耳炎。

3、還有一個原因,父母在給嬰幼兒洗澡時不小心把髒水弄到耳朵里引起中耳炎。

嬰幼兒患中耳炎有哪些癥狀?

小嬰幼兒患了中耳炎說不清癥狀,只會啼哭,用手抓耳。有的嬰幼兒常有鼻塞流涕,夜間打鼾。當家長忽視以上癥狀後,病情會進一步發展,中耳腔積液中的水分被吸收變得粘稠,就會使內陷的耳膜粘連固定,嚴重的聽骨也會粘連固定,產生漸進性耳聾。

較大的嬰幼兒早期有精神不振、食慾減退,出現耳部不適。進一步有發燒,哭鬧不安,聽力下降,有時伴嘔吐。約4-5天後,體溫下降,耳痛消失,但鼓膜破潰,膿液從耳道流出,耳鳴和聽力下降仍存在,醫學上稱為化膿性中耳炎,如不及時處理會導致耳聾。

如何治療中耳炎?

及早治療:小兒中耳炎治療是否及時與聽力的關係很大。如果小兒中耳炎在發病1周內及時治療,只有5%的聽力會受影響。如果發病3周後還未徹底治癒,那麼約30%的兒童聽力會受影響。所以要早期治癒中耳炎是保護聽力不受損害的關鍵。

使用抗生素:中耳炎主要治療方法是選擇有效的抗生素藥物,如青黴素類、紅霉素、阿奇黴素、頭孢黴素類等。要足量,療程在1周以上。

局部用藥:鼻部滴入0、5%的呋喃西林麻黃素,使耳咽管處的粘膜收縮,管口開大,以增加中耳內壓力。同時用3%的雙氧水洗外耳道,保持引流通暢。耳內還要滴新黴素。當中耳積液較多時,需進行耳膜穿刺抽液,再輔以耳咽管通氣,以防耳膜粘連。

預防方法特別提示

1、媽媽要有正確的哺乳知識,哺育時母親不要躺在床上,嬰幼兒也不要平卧,頭部要高一些,以防奶水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如果嬰幼兒一旦吐奶,立即把嬰幼兒抱起,讓他頭呈側位,使奶吐出,然後輕輕豎起,頭躺在媽媽肩上,輕輕拍背部。

2、嬰幼兒要勤於鍛煉身體,及時做好預防接種,防止受涼感冒。

3、在有上呼吸道感染時,不要叫嬰幼兒用力擤鼻,以防止鼻咽部分泌物經咽鼓管進入中耳,最好將分泌物從口腔吐出。

4、不要給嬰幼兒挖耳,因為會損傷中耳,引起炎症。

5、給嬰幼兒洗澡、洗頭時,要防止嬰幼兒不合作導致污水流入耳內發生感染。

如果小嬰幼兒出現了以下癥狀,爸爸媽媽要及時帶嬰幼兒就醫!

1、患中耳炎的嬰幼兒會感覺到耳深部搏動時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時有耳痛就會加劇,所以中耳炎的嬰幼兒會出現不肯吃奶的情況。

2、嬰幼兒總是煩躁、哭鬧、搖頭,睡不踏實,老是用手去抓耳朵,或者用頭不停地蹭枕頭。

3、無原因的發熱,體溫可升至37、8-40℃。

4、耳朵有膿液流出。

5、分泌性中耳炎雖沒有膿液流出,但可造成嬰幼兒暫時性聽力障礙,表現為小嬰幼兒對外界的聲音變得不那麼靈敏了。

每天5分鐘,科學育兒全知道。帶著呵護寶寶健康成長的神聖使命,分享經典的母嬰知識及護理知識,打造愛心媽媽家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感冒 的精彩文章:

柴胡注射液和「艾暢」不能用,孩子感冒咋辦?
暑伏天來了,如何讓寶寶避免受涼感冒?牢記這5點「穿衣法則」

TAG: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