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針,不是隨便扎的

針,不是隨便扎的

針灸,能隨便扎扎嗎?

我從2003年開始學習針灸,2013年以前,我覺得,我的針灸水平,也就那樣了,一切走套路,就是那樣扎扎了。

十年了,到了瓶頸嘍!

你頭痛嘛,我太陽、風池、百會、頭維、列缺什麼的,套路穴,可以扎。

你肩周炎嘛,我就扎你肩關節那幾個穴位,加手上那幾個穴,要麼條口透承山。

腰痛嘛,我就腰上扎扎,要麼委中扎扎。

阿是穴嘛,哪痛扎哪!

總之,一切要麼就是局部扎,要麼,就是書上的套路配穴。

常是按圖索驥,效與不效各半。

再不行也就那樣了,治不好就治不好唄,

我又不是神醫,

我又不是老中醫,

沒有心理壓力。

十幾年,各流派的書,看過不少。

各種針法,也用過不少,

口決歌賦也背過一些,

按那些辨證論治,感覺證沒辨錯,吃藥有效,扎針卻常常取不到效果。

總之,也就那樣了,因為我找不到突破口,我不知道是不是書本在忽悠我!

但自打2016年練指力開始,一切就變得不一樣了。

一切的前提,在於指力。

16年,我幾乎練了一年的指力,食指拇指上的繭子,到現在也還在。

兩年前,我扎針,同樣的穴位,如果不藉助溫針,效果就會很差。

但現在,感覺躍上了另一層境界,帶力進針後,簡單取兩三個穴位,常常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經常跟患者說,你老實跟我說感覺就行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要騙我。

但患者經常肯定地跟我說出效果。

慢慢感覺自己的思維變了,用針看病的時候,就慢慢變得跟用方一樣,兩條線,在重合。

指力到了,辨證論治的效果會很好。

用針,一樣要辨證論治,選穴,一定要合理,效果才會變得跟以前不一樣。

例1

昨天一例痛經,小腹下墜感明顯,素來少氣懶言,辨證屬氣血雙虧。

血不榮則痛,缺血性疼痛,僅扎血海(補血)、足三里(補氣),意圖氣血雙補(類同八珍湯),溫針半小時,痛經即止。

後因溫針過熱過補,熱氣上沖而引起頭脹痛。

艾火雖微,內攻有力。

當即以毫針點刺(如蜻蜓點水刺入一分)太沖大敦,以瀉多餘之火熱,當下頭痛亦除,不用其他手法過深過重刺穴,是怕又過瀉元氣,用針用穴都要恰到好處,這就是即時辨證糾偏,這個度,太難掌握了。

我原本想在頭上針,後來再一想,上病下取,不如引火歸源。

為什麼選太沖、大敦?因為正好來著月經。

最後就是腹不痛頭不痛,清爽地走出診室了。

無論用藥還是用穴,辨證施治是靈魂!

其他什麼的都是花哨!

本例,我除了開始扎足三里、血海帶力進針催氣外,並沒有用過多的手法,就是在針柄上燒一節艾條,讓艾替我行溫補之法。

沒有任何炫目的技巧,只是一板一眼地辨證選穴。

例2

上周,一哺乳期的媽媽,找我看足心濕疹,這個是腎經所過的地方,同時剖宮產後一年了,疤痕處飽食後疼痛,小腹有下墜感,同時,同房後精力大虧,整個人如被掏空一般。

足心——腎,

同房後疲勞——腎,

小腹下墜——氣虛,

疤痕痛——瘀血

用方:

氣虛——四君子湯

腎陽不足——金匱腎氣丸

瘀血——桂枝茯苓丸

用藥後,濕疹明顯好轉,其餘癥狀也好轉。

總體看,還是一個以虧虛為主的患者。

複診時,說最近幾個月帶孩子,反覆落枕,問我,能不能扎扎針。

她的意思,是想我扎扎脖子。

但我偏不。

我不的意思,就是這個問題,雖然表現在脖子上。

但問題不是脖子。

這是什麼?

這是血不養筋。

血不榮則痛。

結合前診的信息,就是一個虧虛的病人。

所以,我決定補氣血,以養筋,這樣,就不會反覆落枕了。

選穴

足三里——補氣

血海——補血

三陰交——補肝脾腎

氣海——補元氣

全部溫針,針上燒艾條,起針後,落枕明顯緩解。

如果我要是扎脖去疏通經絡,過於疏利,只會耗氣,越扎越痛。

所以,無論用藥還是用穴,辨證施治是靈魂!

例3

同樣是上周。

一大早,一個老患者聯繫我,問,能不能來扎個針?

我說,周一,人不多,來吧。

她說,早上生了氣,心慌、頭痛,沒辦法上班,先來扎個針,把癥狀緩解了再上班。

一見面,風風火火。

我一看,先處理吧,躺著吧,整個人,就是一個氣在上沖的感覺。

扎什麼呢?

合谷、太沖——開四關

這是一個治療氣亂的最出名的配穴。

合谷清熱散外風

太沖疏肝熄內風

紮上針,她就說:今天跟老公吵了一架後,開始出現這個癥狀,感覺胸悶氣短,吸不進氣。

我說,我感覺到了,你的氣在上沖,郁而化熱,上攻頭目。

她頭面發熱,但是腳卻是涼的,很明顯的上熱下寒。

我說,再扎一下血海,把你下肢的血,疏通一下,這樣你在上面的熱氣就能下來。

扎完後,我再取掉血海這兩根針。

合谷與太衝上的針,一直留著。

取了血海的針後,我又用在兩條大腳上,由上往下輕輕拍打引氣下行。

隨後,每隔十分鐘,我給她穀穀與太沖行一次針。

大概在入針後的十分鐘左右,開始出現分流現象。

手心開始往外冒熱氣,隨著熱氣的外放,頭面部的熱感開始下降,頭痛開始緩解。

足心開始往外冒涼氣,隨著涼氣的外放,下肢的溫度開始上升,原先冰涼的腳開始轉暖。

大概留針四十分鐘後,心悸與頭痛均緩解,到了下午再問,說好多了,起碼呼吸是連貫的。

所以,無論用藥還是用穴,辨證施治是靈魂!

用針,要入神,感受患者的氣機轉向,順勢取穴,補虛處瀉實處,就達到陰陽自和的目的!

醫者心態越平和,越能感受氣之阻滯!

本例,我並沒有做太多的補瀉手法,都是平補平瀉,只是我的指力夠大,催的氣夠足,隨後,氣攢足了,就會自己找路走。

一般都是往手心腳心走,手心一般走的是濕熱——冒熱氣加出汗;

腳心走的是寒氣——往外嗖嗖出涼風——排完氣腳就會暖。

整個過,就像鳴人搓螺旋丸一樣,搓夠大了,就甩出去,自己會走。

=====

我寫出來,可能會有很多人懷疑,什麼排寒排濕熱,吹牛皮!

確實,這不是我的功勞,這是每個患者本身具有的能力,本自具足!

只是需要有足夠指力與經驗的醫生,才能激發出來,而我,恰好掌握了這一技能,雖然技術不是很成熟,但起碼一半以上的患者,能達到這種效果。

所以我門診上,很多內科雜病的患者,也原意找我扎針,因為體驗不一樣。

話說回來,我己經不再強調去做手法了,一是沒時間,二是太耗氣!

不是人人適合用手法去催氣,催多了,醫生和患者,人都會覺得累!

我做得更多的是,是報穴名與功效,每扎一針,報上穴名與功效,再像仍炸彈一樣催一下氣,讓針感擴散,隨後燒上艾條,等患者自己的穴位攢氣,攢足了,它就能走了,就能去驅邪,尤其是寒氣,從腳底走。

每一個患者,我都要助手去觀察詢問感受,大概七八成的患者反饋都良好,少部份經絡不敏感的人,任何感覺都沒有!

沒有感覺,不代表沒有效果,病情一樣能緩解。

所有的患者,都有自愈的機會。

但是自愈,要有前提,要掃清自愈路上的障礙。

前提就是

陰陽自和

結果就是——必自愈。

凡事你都表示異議,

也許能證明你聰明。

但這類人能把最愉快的閑聊變成一場戰爭,

且以這種方式與親朋好友為敵,

甚至比對待陌生人更過分。

美食中的沙子尤其硌牙,

娛樂中的駁斥也非常敗興。

將野蠻與溫順搭配,

真是既愚蠢又殘忍。

——智慧書

寫文章只為傾述,不宣傳中醫,我沒那麼大本事!

我脾氣急躁、有點霸道,別在這亂問問題。

精力有限,拒絕一切諮詢與網診。

只歡迎默默看文章的朋友,以及能提建設性意見的朋友。

上來就指責和謾罵的,我不會客氣!

文章愛看就看吧,不愛看就趕緊的取關!

別來道德綁架,我不是神醫,只會看簡單病,難的別找我!

有事門診溝通!急事上醫院急診!

拉黑這種行動,每天都在進行!

最後,可以明確的就是,我尊重一切相互尊重的人!

再補充:

看病講究辨證論治,因人因時因地,用方用穴都不一樣。

別自以為是地自己就照方抓藥來吃。

吃得不舒服,還特磨有臉回來問我怎麼回事?

怎麼回事?

我讓你吃了嗎?

我寫了米田共,你是不是也要照方抓藥啊?

自己沒有一點思辨能力,就亂用中藥。

范醫生有時都用不到位,你就敢?

本文章僅代表范醫生自己有事沒事的嘮叨,文中用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如果出現意外,一切後果自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范怨武 的精彩文章:

我拜託你們發熱不要動不動就用烏梅好嗎?

TAG:中醫范怨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