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豐子愷:是這位先生,教給我人間大愛

豐子愷:是這位先生,教給我人間大愛

豐子愷:原名豐潤,中國浙江桐鄉石門鎮人,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中國現代漫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代表作《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

悼夏丏尊先生

夏先生與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師),具有同樣的才調,同樣的胸懷。不過表面上一位做和尚,一位是居士而已。

猶憶三十餘年前,我當學生的時候,李先生教我們圖畫、音樂,夏先生教我們國文。我覺得這三種學科同樣的嚴肅而有興趣。就為了他們二人同樣的深解文藝的真諦,故能引人入勝。

夏先生常說:「李先生教圖畫、音樂,學生對圖畫、音樂看得比國文、數學等更重。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原故。因為他教圖畫、音樂,而他所懂得的不僅是圖畫、音樂;他的詩文比國文先生的更好,他的書法比習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這好比一尊佛像,有後光,故能令人敬仰。」這話也可說是「夫子自道」。

夏先生初任舍監,後來教國文。但他也是博學多能,只除不弄音樂以外,其他詩文、繪畫(鑒賞)、金石、書法、理學、佛典,以至外國文、科學等,他都懂得。因此能和李先生交遊,因此能得學生的心悅誠服。

他當舍監的時候,學生們私下給他起個諢名,叫夏木瓜。但這並非惡意,卻是好心。因為他對學生如對子女,率直開導,不用敷衍、欺矇、壓迫等手段。學生們最初覺得忠言逆耳,看見他的頭大而圓,就給他起這個諢名。但後來大家都知道夏先生是真愛我們,這綽號就變成了愛稱而沿用下去。凡學生有所請願,大家都說:「同夏木瓜講,這才成功。」他聽到請願,也許喑嗚叱吒地罵你一頓;但如果你的請願合乎情理,他就當作自己的請願,而替你設法了。

他教國文的時候,正是「五四」將近。我們做慣了「太王留別父老書」、「黃花主人致無腸公子書」之類的文題之後,他突然叫我們做一篇「自述」,而且說:「不準講空話,要老實寫。」

有一位同學,寫他父親客死他鄉,他「星夜匍伏奔喪」。夏先生苦笑著問他:「你那天晚上真箇是在地上爬去的?」引得大家發笑,那位同學臉孔緋紅。又有一位同學發牢騷,贊隱遁,說要:「樂琴書以消憂,無孤松而盤桓」。夏先生厲聲問他:「你為什麼來考師範學校?」弄得那人無言可對。

這樣的教法,最初被頑固守舊的青年所反對。他們以為文章不用古典,不發牢騷,就不高雅。竟有人說:「他自己不會做古文(其實做得很好),所以不許學生做。」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多數學生,對夏先生這種從來未有的、大膽的革命主張,覺得驚奇與折服,好似長夢猛醒,恍悟今是昨非。這正是五四運動的初步。

李叔同先生做教師,以身作則,不多講話,使學生衷心感動,自然誠服。

譬如上課,他一定先到教室,黑板上應寫的,都先寫好(用另一黑板遮住,用到的時候推開來)。然後端坐在講台上等學生到齊。譬如學生還琴時彈錯了,他舉目對你一看,但說:「下次再還。」有時他沒有說,學生吃了他一眼,自己請求下次再還了。他話很少,說時總是和顏悅色的。但學生非常怕他,敬愛他。

夏先生則不然,毫無矜持,有話直說。學生便嘻皮笑臉,同他親近。偶然走過校庭,看見年紀小的學生弄狗,他也要管「為啥同狗為難!」放假日子,學生出門,夏先生看見了便喊:「早些回來,勿可吃酒啊!」學生笑著連說:「不吃,不吃!」趕快走路。走得遠了,夏先生還要大喊:「銅鈿少用些!」學生一方面笑他,一方面實在感激他,敬愛他。

夏先生與李先生對學生的態度,完全不同。而學生對他們的敬愛,則完全相同。這兩位導師,如同父母一樣。李先生的是「爸爸的教育」,夏先生的是「媽媽的教育」。夏先生後來翻譯的《愛的教育》,風行國內,深入人心,甚至被取作國文教材。這不是偶然的事。

我師範畢業後,就赴日本。從日本回來就同夏先生共事,當教師,當編輯。我遭母喪後辭職閑居,直至逃難。但其間與書店關係仍多,常到上海與夏先生相晤。故自我離開夏先生的絳帳,直到抗戰前數日的訣別,二十年間,常與夏先生接近,不斷地受他的教誨。其時李先生已經做了和尚,芒鞋破缽,雲遊四方,和夏先生彷彿是兩個世界的人。但在我覺得仍是以前的兩位導師,不過所導的範圍由學校擴大為人世罷了。

李先生不是「走投無路,遁入空門」的,是為了人生根本問題而做和尚的。他是真正做和尚,他是痛感於眾生疾苦而「行大丈夫事」的。

夏先生雖然沒有做和尚,但也是完全理解李先生的胸懷的;他是贊善李先生的行大丈夫事的。只因種種塵緣的牽阻,使夏先生沒有勇氣行大丈夫事。夏先生一生的憂愁苦悶,由此發生。

凡熟識夏先生的人,沒有一個不曉得夏先生是個多憂善愁的人。他看見世間的一切不快、不安、不真、不善、不美的狀態,都要皺眉、嘆氣。他不但憂自家,又憂友,憂校,憂店,憂國,憂世。朋友中有人生病了,夏先生就皺著眉頭替他擔憂;有人失業了,夏先生又皺著眉頭替他著急;有人吵架了,有人吃醉了,甚至朋友的太太要生產了,小孩子跌跤了……夏先生都要皺著眉頭替他們憂愁。

學校的問題,公司的問題,別人都當作例行公事處理的,夏先生卻當作自家的問題,真心地擔憂;國家的事,世界的事,別人當作歷史小說看的,在夏先生都是切身問題,真心地憂愁,皺眉,嘆氣。

故我和他共事的時候,對夏先生凡事都要講得樂觀些,有時竟瞞過他,免得使他增憂,他和李先生一樣的痛感眾生的疾苦。但他不能和李先生一樣行大丈夫事;他只能憂傷終老。在「人世」這個大學校里,這二位導師所施的仍是「爸爸的教育」與「媽媽的教育」。

朋友的太太生產,小孩子跌跤等事,都要夏先生擔憂。那麼,八年來水深火熱的上海生活,不知為夏先生增添了幾十萬斛的憂愁!憂能傷人,夏先生之死,是供給憂愁材料的社會所致使,日本侵略者所促成的!

以往我每逢寫一篇文章,寫完之後總要想:「不知這篇東西夏先生看了怎麼說。」因為我的寫文,是在夏先生的指導鼓勵之下學起來的。今天寫完了這篇文章,我又本能地想:「不知這篇東西夏先生看了怎麼說。」兩行熱淚,一齊沉重地落在這原稿紙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羊羊 的精彩文章:

認識真理,從認識自己的無知開始
通過改善飲食,提升振動頻率

TAG:詩羊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