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峽山區全域生態文明建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峽山區全域生態文明建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中國山東網濰坊7月1日訊(記者 韓蓓蓓) 6月27日,濰坊市委宣傳部組織媒體團走進濰坊市峽山區,了解峽山區的十年發展與蝶變,探索峽山全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與成果。

峽山水庫

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於2008年1月正式組建運行,擁有山東省最大的水庫——峽山水庫,是坊市主要水源地、膠東半島戰略水源調蓄庫和「藍黃」兩區的戰略水源地。近年來,峽山區堅持「生態立區、產業引領、創新驅動、民生優先」的發展理念,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先後爭創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國家級出口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範區,獲批山東省首個以生態經濟命名的省級開發區。

2017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008年的2.2倍、10.1倍、7.3倍、4.7倍。2018年1-4月份,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20.1%、26.8%,全市増幅第一。

全區域生態文明建設 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護水源地

採訪了解峽山水庫增容工程

引黃入峽四級泵站

近年來,峽山區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始終堅持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護水源地,以生態建設貫穿全區發展,把生態經濟建設作為全區發展的終極目標,全力打造「宜業宜居宜游」的魅力新峽山。

建區以來,峽山區便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遏制有污染GDP,每年投資2億元厚植生態、打造生態峽山。自2017年起,深入實施全域生態提升行動,狠抓以峽山湖國家濕地公園為龍頭的生態保護項目,計劃3年內造林10萬畝,目前已完成3.6萬畝;建成峽山水庫增容工程、引黃入峽四級泵站等開源項目,投入2億元啟動濰河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建立湖庫型藍綠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持續優化生態存量,關停污染企業280多家、畜禽養殖場220家、小鑄造企業84家。

金融+科技 強勁引擎帶動產業發展

了解現代金融體系

創新是一座城市發展的源動力。近年來,峽山區堅持以創新謀發展的總體工作思路,不斷強化金融、科技兩大支撐,打造帶動產業發展、促進動能轉換的強勁引擎。

金融方面,創新構建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專業管理、產融一體」的現代金融體系,完成融資近100億元、主導成立基金19支、引進各類基金27支、完成資金投放50多億元;投產運營金融創新小鎮,吸引中信集團、中華集團等約70家金融機構入駐,逐步成為全區財稅的新增長極。

科技方面,以資本撬動「三招三引」,成立峽山生命科學產業園,引進9家生命科學領域高科技企業,集聚了世界、國家級高層次人才55人,建立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11個、科技研發團隊10個。

新動能新發展 四大主導產業引領進步

興旺種業研究室

在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機遇下,圍繞「四個城市」建設,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綠色化「三化」並進,構建了「現代農業、文旅教育、生命健康與養老、綠色工業」四大產業為主導的生態產業體系。

華以農業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現代農業園區32個,有機認證面積22.7萬畝,培育了華以、優渥等一批高精尖農業企業。招商引進北大現代農業研究院、興旺種業、「千人計劃」現代農業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等一批高端項目。

北大現代農業研究院項目

大力發展文旅教育產業,建成濰坊實驗中學、峽山中學、峽山實驗初中、峽山雙語小學,規劃建設271拓展中心、創新技術大學、書院、論壇等四位一體的271教育小鎮。投資80億元開工建設迪夢溫泉小鎮,萌族部落戶外親子樂園正式運營,峽山迎春燈會、峽山教育論壇、金風箏國際微電影節等節會活動成功舉辦,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興旺種業

峽山雙語小學教學現場

積極培育生命健康與養老產業,綠康源養老中心、福樂源康復中心等項目建成投用,中韓黃金時代抗老化、荊衛生物等生命健康項目先後落戶。

建成20平方公里的高新項目區,落戶龍安泰新型環保等高新項目,創建為「山東省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示範區」。正在建設的產城融合創新基地、軍民融合產業園,已吸引寶皓股份、台灣福基等高端製造業項目入駐。

迪夢溫泉小鎮規劃

民生優先 為庫區百姓謀福祉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增進人民福祉是庫區所有幹部的首要任務。也正是因為這種「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作風,成就了峽山區的十年蝶變。

據了解,峽山區現已全部實現脫貧。全區上下以「讓農民過上城裡人生活」為目標,規划了最好的地方給群眾建社區,整體搬遷村莊17個、建成安置社區8個,主城區人口達到4萬餘人。在主城區建設、城區道路、公共交通、供排水、污水處理等方面強化品質,創建為「省級綠化生態示範城區」。

參觀熱敏灸小鎮

為切實辦好民生實事,啟動以失能人群等特困群體託管救助、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為重點的「五位一體」改善民生系列工程。目前已形成「1126+(1個基金、1個智慧養老平台、2家養老機構、6家居家照料公司、13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失能群體救助新模式。開工建設黑木耳現代產業綜合體和7個黑木耳示範園,通過推廣黑木耳種植帶動農民增收。積極開展全民艾灸,積極打造以培訓為主體、以艾灸產品整合和熱敏體驗為輔助的「一體兩翼」健康綜合體,建成全球首家熱敏灸小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山東網 的精彩文章:

實施新舊動能轉換 聊城工業經濟持續穩中有增
錯過幾個億?出境游巧退稅「相當於打八五折」

TAG:中國山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