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擁軍團隊醫療質量提升文章刊登JAMA:改善醫療質量,效果出乎想像

王擁軍團隊醫療質量提升文章刊登JAMA:改善醫療質量,效果出乎想像

6月30日,北京天壇醫院王擁軍教授團隊在JAMA報告,通過質量改進干預工具和質量反饋技術,腦卒中患者醫療質量綜合指標雖然僅提升3.4%,1年新發血管事件下降2.7%,1年致殘率下降2.0%。(全文鏈接)

研究入選了中國40家公立醫院共48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隨訪1年。其中20家醫院2400例患者實施質量改進干預,20家醫院2400例患者常規登記。主要終點是9項急性缺血性卒中質量指標的依從性。次要終點包括住院期間死亡率和長期結局。

這9項指標包括:癥狀發作

作者表示,公立醫院人滿為患,資源有限。但公立醫院收治了92%的患者。這些研究表明,儘管有困難,但在公立醫院推行質量改進干預措施可行,還可以成功。此外,這些干預措施很簡單,不需要昂貴的技術或複雜的醫療干預。

研究發現,干預組醫務人員可堅持88.2%的質量指標,而對照組為84.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但除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出院時的糖尿病藥物治療,兩組間各項質量指標的差異並未達到顯著水平。

相對質量指標的較小改善,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的新發血管事件則分別下降了1.4%、1.5%和2.7%。

同期述評指出,亞洲國家的中風發病率高,負擔重,但現代中風治療不但需要包括成像設備在內的新技術,還需要中風單元和康復單位,所有這些都可能過於昂貴。因此在這一領域,證據和實踐之間的差距較大。(全文鏈接)

但述評作者認為,王擁軍等報告,關鍵質量目標的僅增加了3.5%,從大約85%提高到88%,這不會導致臨床結果的顯著改善,很有可能是其他不可衡量的指標的作用。因為在許多方面,這個試驗代表了最好的以證據為基礎的質量提升而付出努力的結果,預後改善往往大於單個指標的預期改善。

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讓其他醫院達到與干預醫院一樣的治療水平。

該研究還發現,我國腦卒中醫療服務質量在過去的5年中有了顯著提升,但是與美國『跟著指南走』的醫療質量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在3小時內靜脈溶栓、合併房顫患者的抗凝治療方面差距更為顯著。

來源:

1、Yilong Wang, et al. Effect of a Multifaceted Quality Improvement Intervention on Hospital Personnel Adherence to Performance Measur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Chin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ublished online June 29.

2、Michael D. Hill,et al. Bridging the Evidence-to-Practice Gap in Stroke Care. JAMA. Published online June 29, 2018.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歡迎購買《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8》

「很多疑難複雜病例,一個醫生一生也只能見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8》就是這樣一本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阜外學院」6月15日(周五)節目預告
「阜外學院」6月26日(周二)節目預告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