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荀攸提出一關鍵計策,不僅改變戰局,還令關羽名揚天下

荀攸提出一關鍵計策,不僅改變戰局,還令關羽名揚天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武帝紀》,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主人公是荀攸。原文如下:

二月,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說公曰:「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禽也。」公從之。紹聞兵渡,即分兵西應之。公乃引軍兼行趣白馬,未至十餘里,良大驚,來逆戰。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遂解白馬圍。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紹派遣郭圖、淳于瓊、顏良率部在白馬一帶進攻東郡太守劉延,自己親率主力進至黎陽,準備渡過黃河。同年四月,曹操向北援救劉延。荀攸對曹操表示:「我們的兵力不如袁紹,只有分散他的兵力才能獲勝。您到了延津後,擺出將要渡過黃河襲擊袁紹後方的姿態。袁紹必定分兵向西前來應戰。這時候您再用輕裝部隊襲擊白馬,趁敵軍毫無防備進行奇襲,這樣就可以生擒顏良。」曹操採納了荀攸的意見。

果然,袁紹誤判曹操進軍將要渡河,立即分兵向西應戰。曹操隨後親率主力日夜兼程直撲白馬。當曹軍距離白馬尚有十多里時,顏良大驚失色,倉促出兵應戰。曹操派張遼、關羽首先出陣,不僅打敗了敵軍,還斬殺了顏良,解除了白馬之圍。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荀攸口中的「掩其不備」,意為趁敵軍毫無防備發動突然襲擊。這也是由荀攸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這則成語故事發生在官渡之戰初期,袁紹率部圍攻東郡太守劉延,曹操兵力遠遠不及袁紹,無法及時增援劉延,局勢非常被動。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曹操的謀士荀攸提出製造渡河的假象,誘使袁紹分兵,然後再集中兵力突襲白馬解圍。

從戰鬥的進程來看,荀攸的這一計策大獲成功。袁紹分兵向西,圍攻白馬的軍隊數量大減,同時出現麻痹大意的情緒。曹操利用這個有利時機向白馬敵軍發動奇襲,解了白馬之圍,同時斬殺袁紹軍中的大將顏良。這一仗不僅扭轉了官渡之戰開戰以來曹操的被動局面,也令關羽從此名揚天下。

參考書籍:《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三國謀士系列之五八:文壇領袖散布失敗言論,遭到荀彧駁斥
有位大臣上書勸諫,看法與賈詡一致,曹丕為何下令將其處死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