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羽死性不改,卻因臨終前的一次哭泣,改變了歷史評價

項羽死性不改,卻因臨終前的一次哭泣,改變了歷史評價

史書對項羽的記載也不過是兩三頁的文字,可是前面兩頁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就是:殺之、屠之、坑之、燒之。此足以說明項羽就是一個殺人魔王,秦朝滅亡,二十萬秦國子弟被活埋,秦都被付之一炬。項羽一生打了無數的戰役,幾乎沒有吃過敗仗,可以想像他要屠掉多少城,殺掉多少人啊!可是最後被劉邦集團分屍而死,卻讓無數人為他留下同情的眼淚。

項羽死性不改,卻因臨終前的一次哭泣,改變了歷史評價

項羽的個人能力可以概括為: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無能,他的性格可以用一個詞來表達:「裂變」。項羽用了三年時間就推翻大秦帝國,分封天下諸侯,當時他才二十六歲,少年英雄勇猛無比,他用一個字來形容自己:「霸」,自封為西楚霸王,由此可見他明確的人生觀,使用暴力壓倒一切,這也和他強大的自身能力優秀的軍事天賦有著必然的聯繫。「霸」這個字其實是一個貶義詞,它代表了蠻橫、霸道甚至是不講道理,而項羽恰恰就是這樣,以自身的優勢隨心所欲,把別人的生命視為一顆野草,稍不如意就滿城屠殺,這種人實為可恨!

項羽死性不改,卻因臨終前的一次哭泣,改變了歷史評價

歷史上從來沒有記載過一個殺人如麻的魔王能夠長久的,項羽亦是如此。因為他的超強的個人能力所以他霸氣,因為霸氣又少年成名所以他霸道,因為霸道所以他聽不進別人的建議。

這些連鎖反應是他失去了策劃和管理的團隊,而他自身的政治短板,讓他在統領天下後卻因一個個錯誤的判斷最終走向滅亡。鴻門宴上的婦人之仁讓他放走了一個永遠不可戰勝的對手,而殺掉義帝更讓他失去了天下民心,此兩點決定了他的滅亡。

項羽死性不改,卻因臨終前的一次哭泣,改變了歷史評價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項羽最終兵敗而逃。當項羽組織二十八人的團隊從兩千人的漢軍包圍圈中又一次突圍出來的時候,只有兩人陣亡,這足以說明項羽的強悍和用兵如神。此時項羽大發感慨:我的能力大家都看到了,我一輩子打了七十多場仗從來沒有敗過,我不服啊!這是老天爺不公平妒忌我的才能,這是天要亡我。讀到這裡不覺有些好笑,死到臨頭卻怨天尤人,這是一個男子漢的作為嗎?

項羽死性不改,卻因臨終前的一次哭泣,改變了歷史評價

總結項羽的一生可以毫不客氣的評價:死有餘辜。可為何後世卻對他如此痛惜呢?認為他是英雄落幕!小編分析:1.項羽曾經是一個少年英雄,征戰無數從無敗績。年紀輕輕就能如此成功,往往讓人敬仰和羨慕。2.霸王別姬,一個女人的柔情襯托出了他男人的氣概。3.烏江渡口的眼淚,項羽逃到烏江渡口本可以坐船逃走,可是他卻留下了成年以後的第一次眼淚,悲涼的說:當年我起兵抗秦,江東八千子弟隨我而去,可如今他們一個都沒有回來,這叫我如何有臉去見他們的親人,最終自殺而死!

項羽死性不改,卻因臨終前的一次哭泣,改變了歷史評價

其實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健忘,留在印象里的往往是一個人落幕的樣子。項羽英雄落幕的悲涼讓人為之惋惜,他的眼淚成為了歷史對他最終的評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