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網上流傳的轉基因食品鑒別法都是騙人的!

網上流傳的轉基因食品鑒別法都是騙人的!

聽說美國環境醫學科學研究院宣布轉基因食品有毒?關注微信公眾號「全民較真」,回復「轉基因」,有驚喜哦~

較真要點(趕時間?只看要點就夠了!):

1、僅靠外表、口感來判斷是不是轉基因食品是不靠譜的。轉基因食品並不是為了滿足消費者感官享受而去改變食材的外表和口感,而是為了全球的糧食安全問題(這裡指食物短缺)而賦予農產品一些特殊的功能基因。這些作物的基本感官性狀與一般品種無異,從外表、口感上是無法區分的。

2、目前國家允許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轉基因食材只有番木瓜,允許通過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和甜菜。網上流傳的像小麥、水稻、番茄、大蒜、洋蔥、紫薯、土豆、彩椒、胡蘿蔔等,其實都不是轉基因品種。

查證者:趙力超 |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教授 梁慧君 | 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

如果你在網上搜索「辨別轉基因食品方法」,會發現相關鏈接有滿滿十頁,然而,專業人士會知道,內容都是千篇一律的謠言。例如外形為圓滾的大豆是轉基因;小番茄、聖女果都是轉基因;表面光滑的胡蘿蔔是轉基因;表面坑坑窪窪,其貌不揚的土豆則是非轉基因。

這些謠言的共同點都是僅靠食物的外表及口感來判別到底是不是轉基因食物。這種方法並不靠譜。為什麼呢?這就要從開發轉基因食品的目的說起。

我們為什麼要開發轉基因食品?

開發轉基因食品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使作物本身擁有能夠抵抗外界傷害的能力。例如抗除草劑的大豆、玉米、油菜和棉花,人們希望既高效地除草又確保作物安然無恙;又例如Bt玉米,自身有一定對抗農作物害蟲的能力,減少了對殺蟲劑噴洒的依賴;又例如抗病毒木瓜,能夠抵抗番木瓜環斑病毒。二是為了改善某些食物營養素的含量和比例,使之更能夠滿足人類身體的需求,如高含量賴氨酸的玉米等[1]。

所以,食品轉基因並不是為了滿足消費者感官享受而去改變食材的外表和口感,而是為了全球的糧食安全問題(這裡指食物短缺)而賦予農產品一些特殊的功能基因。這些作物的基本感官性狀與一般品種無異,從外表、口感上是無法區分是不是轉基因的。

那麼,食品在轉基因後,會不會對其感官性狀有影響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知道轉基因食品是什麼。

轉基因不會改變食物的外表和口感

作物的生物基因組,就像是一串串密碼。每一串密碼控制著生物的一種特徵,就像你的膚色、眼睛的大小等等都是由特定的、一系列的密碼所控制而表現出來的。一串密碼變了,那麼這些密碼所控制的特徵也就隨之改變,但對其他串密碼沒有太大影響。

例如在種植大豆時,為了除雜草,需要噴洒除草劑。但是,除草劑一般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而大豆本身也屬於草的一種,雜草被除乾淨了,大豆也所剩無幾了。怎麼辦呢?生物學家發現把細菌中能抵抗除草劑的一串密碼轉移到大豆的基因組內,大豆就獲得抵抗除草劑的能力。而大豆的其他密碼串並沒有變化,因此大豆的外表、口感都並無太大的影響。[2]-[5]

那些外表好看的作物又是怎麼來的呢?

謠言中所提到「貌美」的作物之所以感官品質好,雖然有大自然篩選的一部分原因,但更主要是因為農業科學家採用雜交、選育等手段,培育更符合消費者喜愛的品種。就像西瓜,在許多年前,是發苦的,而經過了多次選育甜的品種,變得又甜又多汁。

有辦法自己辨別轉基因食品嗎?

很可惜,是不可能的。就像我們上面提到的,轉基因食品並不是改變了感官性狀,所以消費者在超市或者市場,通過肉眼,是不可能分辨出哪些是轉基因產品的。但是,我們可以了解掌握幾點關於轉基因食品的常識。

1、目前國家允許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只有棉花和番木瓜,棉花沒人吃,所以只有番木瓜。而水稻和玉米在我國已經完成了審批,但是沒有進入商業化種植階段。

2、允許通過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甜菜。也就是說,在超市中這幾種作物的加工產品,才有可能是轉基因食品。

3、像轉基因甜椒、番茄由於經濟效益低,美國已於2002年停止種植,全球市場幾乎很少見到,中國也一樣。所以,網上流傳的像小麥、水稻、番茄、大蒜、洋蔥、紫薯、土豆、彩椒、胡蘿蔔等,其實都不是轉基因品種。

參考文獻:

[1] 吳爽, 吳健, 唐春華. 轉基因技術與食品安全性[J]. 安徽農業科學, 2018, 46(13): 11-14.

[2]崔海瑞,王忠華,舒慶堯,吳殿星,夏英武,高明尉.轉Bt基因水稻克螟稻雜交轉育後代農藝性狀的研究[J].中國水稻科學,2001(02):22-27.

[3]丁文靜,魏亦勤,葉興國,杜麗璞,徐惠君.外源轉入基因在小麥中的遺傳規律及其對農藝性狀的影響[J].作物學報,2007(06):955-960.

[4]金紅,杜勝利,陳崢,張力,魏愛民.轉基因黃瓜主要農藝性狀觀察及其種子抗性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03(01):9-11.

[5] 王銘. 轉基因玉米雜交後代農藝性狀調查[J]. 分子植物育種, 2011, 9.

[6] 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Z].2017-11-30.

版權聲明:本文已獲作者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較真 的精彩文章:

較真:「小恆星今晚靠近地球,務必關閉手機」是老謠言又還魂了
車主請放心!只要不開車,酒後躺在車內不算酒駕

TAG:較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