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博山小城與法國小鎮安納西 山高水長

博山小城與法國小鎮安納西 山高水長

近日,博山網友開始曬雨後的博山孝婦河、大洪泉、樵嶺前、泉河頭等美景。流水潺潺,水波瀲灧,龍潭飛瀑,真是美不勝收。看到此景,忽然想起了法國與瑞士邊界的安納西,安納西依山傍水,湖光山色,清流環繞,小河穿城,鮮花遍布,如世外桃源。與家鄉博山小城真的十分相似,尤其是小街、流水、鮮花和石頭建築。

(中皇島石造的利勒宮)

(鮮花遍布)

(石頭壘砌的小橋)

(石頭壘砌的房子)

(到處花花草草))

(咖啡廳外的海棠花)

(安納西湖的天鵝)

(安納西穿城的小河如龍泉寺流出的清泉水)

(作者在安納西)

安納西位於阿爾卑斯山山腳下,比鄰瑞士日內瓦,它曾經是瑞士的屬地。 安納西湖湖水來自阿爾卑斯山的高山雪水,湖水流到安納西鎮後匯成小河貫穿整個小鎮的老城區,小河兩邊是歷史悠久的老建築,小河邊及橋上鮮花遍布,被評為世界六大魅力小鎮之一。夕陽西下,人們悠閑地在河邊古老的咖啡館外,喝咖啡,看天鵝,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法國作家雨果曾說:「無論怎麼寫,我的詩也不如安納西美」。偉大啟蒙思想家盧梭在這裡墜入情網,一住就是12年,並稱是他人生中最快樂最浪漫的12年。

博山位於魯中地區,山在城中,清泉遍布,孝水中流。與"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泉城濟南相呼應,有"小泉城"之稱。博山是國務院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專家譽為"魯中山水畫廊"。

發源於博山原山山脈經城南神頭泉群的孝婦河蜿蜒曲折穿城而過,把整個博山分為城東城西。孝婦河綿延一百多公里,流經博山、淄川、張店、周村,流入桓台馬踏湖,再一路向東流入小清河。

(孝婦河兩岸比我年長的老垂楊柳)

(神頭泉群大洪泉附近,遠處是顏靈塔)

(淋漓湖)

說起孝婦河,《水經注》載:「隴水南出長城中,又作瀧水。」宋熙寧六年《增修孝婦廟碑》載:「目其地曰顏神,水曰孝水。」由此可見,宋代已名為孝水,後又演變為孝婦河了。

根據《續修博山縣誌》記載:早在周末時期,這裡就因傳說中的孝婦顏文姜而稱為「顏神」,宋代已經著稱。明代以生產煤炭、陶瓷、琉璃而成為青州府的重鎮,產品銷往各地,商賈雲集。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設立博山縣。顏神城建於明嘉靖三十八年三月(1559年),城周圍三里,雉堞七百三十,高二丈三尺,廣五百一十八丈五尺。門四:南曰龍泉;北曰范河;東曰荊山;西曰禹石。崇禎十二年建瞭台八座。舊城牆大規模拆除是在解放初期的1949年9月,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沿河路還保留了部分老城牆。

(博山城門城牆)

(博山城門)

從建築布局和材料上看,因是山城,最不缺的是石頭,於是老街巷多以青石鋪地,現在遺存下來的建築大都是明清風格。博山小城古老的孝水兩岸遺迹很多,記憶最深的是那些街道、衚衕、橋和有名的廟宇建築。

說起廟宇,博山城區有許多學校都建在廟宇里,西寺小學、報恩寺小學、關帝廟小學、爐神廟小學等。我小學就在西寺小學,後來改作公園路小學,西寺即弘教寺,是博山四大古寺,我們的教室就在寬敞的西寺大殿,大殿有四根仿曲阜孔廟的蟠龍石柱,大殿里有八根大木柱,四周牆上還有許多柱子。小時候,最願意自己的座位靠在柱子旁,這樣,上課或是睡覺時就可以靠在柱子上了。上世紀80年代末,大殿徹底拆除。

(弘教寺俗稱西寺)

說起城中的小河流水,記憶中城裡有許多小河都是沿街而過匯入孝婦河的。直到60年代未、70年代初,為了拓展公路,城區的幾條小河才引入地下。記得龍泉寺流出來的泉水淸涼湍急,每到夏天,附近的居民可以在裡面洗衣,石砌的小河河水很深。後來被拓寬的新建二路覆蓋。新建二路後來又變成了中心路,中心路西延是鄭家峪,從姚家峪順流而下的河水到羊欄河開始分叉,一股直插鄭家峪入孝婦河,一股走張家莊、大辛庄,經火車站前流入孝婦河,因此,中心路西延和火車站前的這兩條路也是由河道改造而成的。

范河從秋谷過北亭子流入城區,因南側有「范公祠」而取名的「後樂橋」,有一股從范泉流出的水,從橋上流過,橋下的河岸是一條通往南北的小路,是為"橋上流水,橋下走人"。事實上,橋上流水橋下也流水,只是兩股不同方向的水正好在這裡交錯,一股沿范河向北走,一股走了小橋之上石鑿的溝渠。這些河水從現在的新建四路入孝婦河。記得小時候常去香市大圈門外,沿著這條小河玩耍,捉小魚小蝦,逮小蝌蚪,洗衣服。有一次我和姐姐一起去玩,正逢雨後河水漲了,因為河水清澈見底,在河邊並未感覺到河水變深,我如往常一樣走下河去,卻感覺腳著不到河?,身子被河水浮起來,幸虧邊上有塊大石頭讓我死死抱住了,到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後怕。後來這條河就掩蓋在現在的新建四路下面。

說起博山的街,博山人把寬一些的路叫街,窄一些的叫衚衕,西冶街、大街、稅務街以及連接大小街巷的衚衕極有特色。西冶街的聚樂村、回民飯店,還有製作糕點的景德東、白天晚上都營業的景泰成藥店等;大街的銀子市和集市非常繁華,大街最氣派的建築是孫國老國相府,後來改作博山區公安局;稅務街有老稅局舊址、泰雲照相館等。博山有數不盡的衚衕:雙磨衚衕、轎桿衚衕、宋家衚衕、小南北衚衕、姚家衚衕、家廟衚衕、豆腐乾衚衕,大小核桃園等,有人考證,衚衕作為街道的名稱,是北京特有的歷史文化現象,博山衚衕的布局與老北京的格局極為相似,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

八十年代的西冶街

(後樂橋)

(范公祠讀書樓)

(趙執信紀念館亦稱因園)

(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的永濟橋,對面是始建於清代的紅門)

(孝婦河西的博山公園及工人俱樂部)

(爐神廟)

(博山公園)

孝婦河曾經污染嚴重,經過多年治理,現在又再現了它的美麗。前些日子去神頭大洪泉一帶走走,柳綠兩岸,泉水噴涌,向北望去,是小頂山上的顏靈塔,青山環繞,不遠處是有著美麗傳說的顏文姜祠和矗立著文姜雕像的文姜廣場,景色景觀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為古老的博山小城增色不少。

博山小城的人家也像安納西小鎮的居民一樣酷愛養花,甚至是花草的品種都相似,如那些博山幾乎家家都養的海棠。走在城中的隨便一個街角樓前,你都能看到精心種植的花花草草。抬頭見山,滿園花草,讓人隨時都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感覺。作家鄭峰先生在《古風.雅韻.山城》中寫道:「博山依山而立,是我們當下不少城市規劃建設理念中孜孜以求的成型者: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樓在林中,人在園中。特別是過去多是矮層建築,有的流檐飛瓦,青堂瓦舍,依山傍水,高低錯落,綠樹掩映,猶抱琵琶半遮面,含蓄典雅,風情別具。若到晚上,山勢起伏,高低錯落,天上明月,星光燦爛,人間天上,上下呼應,萬家燈火,人流如織,映照河面,浮光耀金,靜影沉璧。正如古人詩中意境: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此言甚善!

歷史悠久,清水繞城,鮮花遍布,這就是可以與世界級旅遊勝地安納西媲美的我的家鄉一一博山。

(居家隨處可見的小盆景)

(文姜廣場)

(文中個別照片取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田園丹青 的精彩文章:

TAG:田園丹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