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說026 視覺的重構

新說026 視覺的重構

(封面來自電影《俄羅斯方舟》)

我記得那天是凌晨四點半我就醒來了,想著看一部電影剛好能到七點,就把久富盛譽的噩夢級長鏡頭電影《俄羅斯方舟》看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一大早沒睡醒,總之看完我是感覺自己沒看懂,看了分析也不覺得自己被說服了。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做技術分析。

《俄羅斯方舟》最引人注目的一點就是它的長鏡頭。全片由一個長鏡頭完成,在第四次拍攝時完成,用時一天。假如從事過相關職業、了解一定知識就會知道,越長的長鏡頭要求導演的設計越完備、演員對劇本越熟悉。 不過,這裡不論其背後的努力,只探討這個史詩級長鏡頭對於「觀看」這一行為的影響。

作為一部藝術電影,尤其是俄羅斯藝術電影,可以發現這部電影的構圖並不太出彩,在最初甚至還非常混亂。誠然,攝影師扛著攝像機一個多小時一邊走一邊找景,這實在非常吃不消。但到後期觀眾對於構圖的不適感就會陡然消除。其背後的機制就是構圖真正的作用機制:視線流動。

正常的構圖方法通過模仿眼球的視物規律來引導視線,從而達到分配圖像主次景觀的目的,但這部電影通過直接模擬視線的方法濾去了之前的構圖經驗,重寫了鏡頭語言!所以只要觀眾適應了這種敘事方法,不再憑藉經驗去分析,而是真正用眼睛去看,就能得到一種完全擬真的體驗。

這個長鏡頭的精妙之處正是在此。而這樣大膽、先鋒的運用恐怕也只有俄國人能想出來了。這部影片中也充分展示了俄羅斯藝術的燦爛多姿,正是這樣的文化自信才能使這個經濟並不強的國家在如今的藝術殿堂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影片中還有對長鏡頭一個很妙的處理。因為鏡頭的邊框會扭曲實景,為了抵消這種虛假效果,影片大多使用旋轉式的拍攝方法,而在長廊中行進時由於其結構的重複性也能夠使觀眾不被虛擬感干預。但有一處是鏡頭在長廊中故意斜著拍兩側的雕像,雕像不斷地在失真-聚焦-失真中切換,鏡頭的虛擬感被利用來呈現一種流暢感。這讓我想起《色戒》里易先生和王佳芝第一次發生性關係時的鏡頭移動和《春光乍泄》里黎耀輝追逐何寶榮的那個低幀鏡頭。它們都在鏡頭裡結構性重建了視線,從而達到了一種現實世界的流暢感。

對了看這部電影一直覺得這是神秘博士俄國特供版,很齣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下髮廊 的精彩文章:

TAG:地下髮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