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娛樂之王」的宿命對戰: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為何殊途?

「娛樂之王」的宿命對戰: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為何殊途?

GIF

與馬雲的一場密談,幾近顛覆了王中軍與華誼兄弟的命運走向,似乎也在不經意間改寫了兩大影視巨頭的競爭格局。但細究下來,華誼兄弟與光線傳媒長久以來的暗戰,可能一開始就寫好了結局。

本文由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原創並首發,作者:海棠枼,設計師:蘇曉燕,編輯:陳澗,實習生:佘鎧怡

崔永元曝光娛樂圈陰陽合同帶來的輿論風暴,吹掉了影視行業資本騰挪的遮光布。

位於風暴中心的華誼兄弟在資本市場上損失慘重。6月4日,華誼兄弟股價開盤後直接跌停,半個月內市值蒸發近50億。截至6月29日,其市值為170億,同行的光線傳媒則奔向300億。

遙想當年,華誼兄弟作為「民營影視第一股」登陸資本市場,市值一度突破800億,位居行業「C位」,光線傳媒儼然亦步亦趨的小弟。

但以2012年電影《泰囧》為起點,曾經的王者與昔日的小弟在業績增長和股市表現上的差距不斷縮小,直至2014年,光線傳媒趕超華誼兄弟摘得年度票房桂冠,後者跌下神壇開始緩慢掉隊。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混圈子」重不重要?

王中軍, 1960年出生於北京軍人家庭,與大院子弟們成群結伴笑罵人生,性情豪爽,又自幼受藝術熏陶,對電影、繪畫、建築「有著自己的感受」。

江湖氣與書生氣相糅合的結果是,王中軍把電影看作是拉攏人脈的擂台。與其它影視公司的掌門人不同,王中軍一向喜歡與娛樂圈外的企業家打交道,頻繁參加各種企業家聚會。

2006年底,王中軍在「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結識馬雲,因收藏藝術品的共同愛好走在一起,繼而惺惺相惜。據「商業人物」報道,馬雲每次到北京,兩人都會「密會」,而王中軍每次到杭州都會住到馬雲家裡。

善於經營圈子的王中軍還把馬雲發展成了生意上的夥伴。

王中軍的豪華朋友圈。

與馬雲的一場密談則幾近顛覆了王中軍與華誼兄弟的命運走向。「你們現在這麼有名,但你們的行業這麼薄弱,為什麼不利用資本的優勢?」馬雲的一個發問如同棒槌般敲醒兄弟倆,「開啟對資本、對未來的想像力」。

2009年10月30日,華誼兄弟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以收報70.81元、漲幅147.76%、市值119億的成績開創屬於他們的時代。

「說實話,我不認為外面有什麼人能夠給我帶來非常大的幫助。這個行業我看得比較清楚了,真正大的問題是沒有什麼人可以解決的。」對於「混圈子」,光線傳媒當家人王長田卻有著不同看法,「我基本不浪費時間,都是就事論事,不需要生活的圈子。」在光線傳媒宣傳總監李海鵬的描述中,「宅男」王長田基本沒有私生活,永遠在工作。

作為一個跳出農門、在基層摸爬打滾近十年的記者,王長田顯然更相信自己的力量,對待資本小心謹慎。在資本界,王長田最出名的故事便是上市前從未融過資,「硬生生」讓光線扛過長達11年的初創-上市期。

事實上,對光線傳媒感興趣的風險投資者絡繹不絕。2004年底,王長田在二次加價未果後擱置了與軟銀賽富的投資談判,彼時雙方已簽署投資意向書;2008年,光線傳媒與華友世紀的合併協議中止,關鍵原因還是價格。

上市之後,王長田依然對稀釋光線控股股權的行動極其謹慎。翻閱光線傳媒2018年一季報發現,王長田及其弟等王氏家族掌控著光線傳媒50.13%的股份。而據華誼兄弟上市前後10年的財報顯示,王中軍兄弟合計持有公司的股權已從上市前的45.88%跌至如今的28.26%。

6月6日,華誼兄弟發布公告稱,王中軍、王中磊分別質押公司19.86%、5.15%股權。儘管王中磊強調此次質押是「正常的融資行為」,高逾八成的質押率還是給市場帶來了心理利空,使得不少股民產生「高質押=跑路」的條件反射。

靠人,還是靠模式?

與光線傳媒不同,財大氣粗的華誼兄弟一直高調地遊走在娛樂圈,與「人」深度綁定。

一頭是馮小剛、張國立、趙寶剛、管虎、程耳等極具票房號召力的大導演,一頭是李冰冰、范冰冰、胡軍、佟大為等明星藝人,華誼兄弟以「電影製作公司+大導演、大明星」為利器打下半壁江山。

但在2014年華誼兄弟「去電影單一化」前後,周迅、黃曉明、范冰冰、李冰冰等藝人出走,電影業績過分依賴馮小剛這張「底牌」。困境之下,華誼兄弟通過高溢價收購明星合作公司、簽署對賭協議來深度捆綁資源。

2015年10月,華誼兄弟以7.56億元價格買下藝人經紀公司浩瀚影視70%股權,後者股東為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一個月後,華誼兄弟斥資10.5億元收購馮小剛的東陽美拉。但市場似乎並不買賬,質疑聲至今不絕於耳。

被外界認為「衰老」的華誼兄弟開始瞄準粉絲經濟,但《創造101》中的華誼兄弟練習生戚硯笛、公司新簽約藝人洪可欣等人的市場號召力尚待提升,相關子公司去年凈虧損超200萬元。

華誼兄弟與光線傳媒業務領域相似。

2006年,當華誼兄弟憑馮氏喜劇和捆綁的一眾明星成為業內龍頭時,光線傳媒才踏入電影業,業內有票房保證的導演已被幾大電影公司瓜分完畢。王長田選擇從電影產業鏈中游的發行環節切入影業,「能從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

借鑒美國華納兄弟的全球發行網路,王長田建立駐地發行系統,深入二三四線城市影院,進行零距離觸摸式發行——駐地的發行經理負責與當地影院維繫感情、爭取場次和排片數量,同時還與當地媒體、贊助商建立聯繫,在當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推廣和傳播。目前,光線發行團隊已擴散至全國150多個城市,覆蓋90%以上的中國電影票房產出區域,成為參與市場的重要籌碼。

2012年,光線傳媒出品的《泰囧》以12.67億元的票房擊敗華誼的《1942》,其市值超越華誼兄弟近4億元,取得二者多次交鋒以來的重大勝利。

隨後,光線一路小跑追趕華誼。2014年,光線傳媒首次扛起年度國產片發行冠軍的大旗,佔據19%的國產片市場份額,而同年華誼兄弟的市場份額僅有7%,國產片發行票房出現負增長。兩年後,「去電影化」的華誼兄弟出現了上市8年後凈利潤的首次下滑。

不一樣的「以小博大」

但事實上,自2006年光線開始涉足電影業務後,一直表現平平。

王長田為此耿耿於懷,「哪一家都有很多(品質不是太好的影片),但別人家可能有一個代表作或者幾個,就掩蓋了那些不好的。光線最弱的就是這一點,拿不出一個代表作來。」

轉機出現在2012年12月。《泰囧》上映爆紅,以3000萬元的投資成本逆襲攫取12.67億元票房,投資回報率驚人。嘗到甜頭的王長田開始調整策略,在中小成本的青春、喜劇片上大做文章。

一方面,光線跟內地導演進行全方位合作,培養高群書、楊樹鵬等新導演,同時扶植演員轉型導演,徐崢、趙薇、鄧超、蘇有朋、吳秀波都在其中。

自2012年《泰囧》開始,找到合適路線的光線幾乎每年產出爆款——《致青春》、《匆匆那年》、《港囧》、《大魚海棠》、《美人魚》以及引進的日本動畫《你的名字》,收益匪淺。其中,全部啟用新人的《誰的青春不迷茫》,按2000萬元的製作成本、1.8億元的票房計算,最後的投資回報率高達260%,被網友稱「誰的青春不迷茫,票房空手套白狼」。

用小成本撬動高票房,王長田被業界貼上擅長「以小博大」的標籤。與之相比,王中軍更多是利用槓桿在資本運作上「以小博大」。

光線傳媒與華誼兄弟對資本的態度有別。

上市前,華誼兄弟先後進行了3次資金募集,通過「私募-回購-再私募-再回購」的滾動操作募集近4億元。上市後,華誼兄弟開啟海量融資模式,並收購掌趣科技、銀漢科技、英雄互聯、超凡網路等公司股權,在一買一賣中實現巨額投資回報。

從華誼兄弟整個業務版塊營收來看,產業投資收益佔比逐年上升,並在「去電影化」後取代影視娛樂版塊,成為公司營業利潤的主力。

華誼兄弟與光線傳媒的業績對比。

2016年,華誼兄弟凈利潤為8.08億,其中來自掌趣科技股票減持收益為7.45億元,相當於全年凈利潤的92.2%;2017年,在10.75億元的利潤總額中,確認投資收益達7.70億元,再減去1.27億元的政府補助,其利潤總額僅剩1.78億元。

更重要的是,併購頻繁使得華誼兄弟出現「三高癥狀」——高資產負債率、質押率以及商譽減值風險。有業內人士認為,對於業績靠投資支撐的華誼兄弟而言,即使王中軍以至少1億元自籌資金增持公司股票,但仍難以提振外界對華誼兄弟的信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客200 的精彩文章:

TAG:創客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