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懷袖雅物中國扇

懷袖雅物中國扇

扇子,原本是夏日人們驅暑納涼之物,但是在漫長的演變發展過程中,與中國傳統的詩詞、書畫、雕刻等藝術結緣,進而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品。

翻開中國文化史,總會發現與扇子有關的各種傳聞軼事,比如三國時期軍事家諸葛亮須臾不離手的那把鵝毛扇、小說《西遊記》中鐵扇公主口裡所含的芭蕉扇,等等。而在繪畫作品中,中國古代的美女也多是手持精巧的團扇……這些都折射出扇子的文化意義。即便是現在,也有不少人著中式服裝時喜歡手持一把摺扇,既可以當道具,也是隨身裝飾。中國扇,從普通的日常用品,進化成凝聚了工藝美術精華的藝術品,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也是民族傳統文物中的藝術瑰寶。

▲ 夏布摺扇

扇文化

說起扇子,上至神仙帝王,中及文人雅士,下至平民百姓,無一例外地都要使用。但是在中國古代,這小小的扇子,也分品級和階層——文人雅士用摺扇,軍師道士用羽扇,富家小姐用團扇,普通百姓則多用大蒲扇。

扇子,從日常用品演化成藝術品,多與文人雅士的喜愛有關。因為是隨身攜帶之物,文人們喜歡在扇面上繪畫或書寫以抒情達意,或作為好友間的饋贈留念,進而追求扇子的工藝更為精製,最終使扇子成為集詩歌、書畫、雕刻、刺繡、裝裱等多種藝術融於一體的可供賞玩收藏的工藝品。

在扇文化中最有特色的當為「扇詩」和「扇畫」——不僅有大量的以扇為題材的詩詞和繪畫,還有大量以扇為載體的書畫作品。這裡還有一個趣聞,是關於古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公元3世紀)題字賣扇的故事。王羲之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書法家之一,有「書聖」之稱,他的書法不僅對後世影響深遠,而且其作品為後世帝王、文人爭相擁有。可惜的是,其真跡並未傳世,現保存的為唐代的精摹本。相傳有一次王羲之路遇一位老婆婆在賣扇子,因過了夏季,扇子賣不出去,老婆婆十分著急。王羲之看到後頗感同情,就提筆在每把扇子上龍飛鳳舞地寫了幾個字,並囑咐老婆婆提高價格賣。果然,大家看到扇子上有王羲之的字後,紛紛出高價搶購,很快扇子就賣完了。

而在扇面上作畫,唐代已經時興,宋元廣為流行,扇面畫也成為中國畫里的一個獨特款式。扇面畫尺幅雖小,但空間無限,需要畫家巧妙構圖,才能在半環形的扇面上布局詳略得當,給人視覺上的延伸感,化有限為無限,創造出不凡俗的形象和意境。

千百年來,經過古代中國人的不斷創新,扇子的製作也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民間普及的有竹扇、蒲扇、草扇、葵扇、藤扇、木扇、紙扇、紗扇、羅扇、羽扇、絹扇、骨扇、檀香扇、麥稈扇、樹葉扇、塑料扇等,形狀有圓、方、梯、橢圓、梅花、六角等,五花八門。

如今,電風扇和空調已成為大眾夏季納涼的主力軍,但很多地方,尤其是老年人依然喜歡使用扇子。夏日夜晚,母親為熟睡的幼兒扇扇子的情景,是很多人心裡最溫暖的時光;而在廣場上跳扇子舞的大媽們也成為都市裡一道亮麗的風景。

四川自貢竹絲扇

四川省自貢市出產的竹編團扇,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珍品,蜀中名品之一。因其由龔氏民間制扇藝人創製,因此又被稱為龔扇,至今已逾百多年歷史,目前龔扇的製作已經傳至龔氏家族第五代傳人。

「龔扇」發明人叫龔爵五,他自幼聰穎,手巧心靈,除作農活外,還常常做一些竹編日用器具進城售賣補貼家用。當地夏日炎熱,他也編一些竹扇,因其手藝精巧,做工細膩,很受歡迎,後來他就以編扇為業了。一次龔爵五看到別人製作的竹器上編有吉祥寓意的文字或圖案,他也想在自已的竹編扇上編出圖案來,經過反覆試驗,終於利用竹絲正反兩面的顏色反差,以經緯交織的方法,將圖案、文字編上了團扇。此後,他銳意改進,所用竹絲越來越細,編出的圖案越來越精美。直徑約為20厘米,扇柄為牛骨或玉石,外圈以楠竹條固定、扇面編就花卉的「龔扇」就此問世。

▲龔扇《洛神》

龔爵五的兒子龔玉章是「龔扇」的第二代傳人,他將龔扇發揚光大。不論是山水人物、花鳥魚蟲,還是行草書法、蠅頭小楷,都能編製在團扇上,而且不失原作之韻。有一回,一位商人拿來一張仕女圖,畫中的仕女手執團扇,半遮著粉面,而被遮著的臉又在團扇後隱隱地顯現出來,這位商人要龔玉璋編出「團扇中有團扇,團扇後有人面」的意境來。龔玉璋刻意求工,利用竹絲粗細和經緯疏密的差異,將仕女面部被團扇遮住的部份準確地表現了出來。此後龔扇名聲大振,一些達官貴人還特意把龔玉章請到家裡長住以為自已製作龔扇。1953年,他編的一把龔扇被送到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展出並獲得藍色獎章。

龔扇製作工藝複雜,要選用一年青陰山黃竹為原料,以特製工具加工出來的竹絲,透明瑩潔。從備料制絲到編織都是一雙手和一把刀的全手工操作,除編織畫面外,還要編織邊條,縫鎖扇邊緣和上膠等。製作出的扇面薄似蟬翼,輕若無物,常使觀嘗者誤認為是素絲織錦。

製作龔扇的竹絲最為關鍵,猶如織布的經緯,竹絲越細,同樣規格的扇子用的竹絲就越多,圖案就越清晰、逼真。為此,龔玉璋特製了一套專用工具,不僅能把竹片破為髮絲粗細的竹絲,還將竹絲刺成絨毛狀在畫面上表現麻雀的老嫩,將細如髮絲的竹絲再行局部刺破,來處理畫面人物的眉毛;用青、白竹絲本色來巧妙處理畫面、書法、圖案的明暗。於細微處見神韻,明暗間見匠心,山水人物、飛禽走獸、書法花卉,皆「活」於扇面。

到龔扇的第四代傳人龔道勇這裡,他甚至可以把竹絲的厚度從0.025毫米縮小到0.01至0.015毫米,寬度也下降了30%,使其細到頭髮絲的七分之一,編織的扇面更輕薄,更透明。他的女兒和姪女現在是第五代傳人,用他們的話來說,龔扇最大的秘訣就在於精益求精。

龔扇編製技藝是龔氏家族的榮耀,也是中華+絕技。在工業化大生產普及的今天,如此高超的手工技藝彌足珍貴;在那一把把「指尖瑰寶」中,我們也看到龔扇傳人如竹絲般堅韌的工匠精神。

2008年龔扇製作工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榮昌摺扇

榮昌是中國第四個直轄市重慶的下轄區,這裡的生產製作的摺扇,經歷代藝人刻苦鑽研、精工創製,逐步發展成為具有獨特風格的中國傳統工藝品。其造型輕盈靈巧,選料考究,製作精細,深受群眾喜愛。因為重慶市原屬於四川省,所以榮昌摺扇也被稱為川扇。

榮昌摺扇的歷史可上溯到宋代,至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已形成一定的規模,是當時全國三大制扇的產地之一,每年向朝廷進貢的珍品數量多達上萬把。到清中後期,榮昌制扇開始由家庭副業,走向專業化的生產軌道。1842年,榮昌摺扇業成立了「穎風公所」(類似行業工會),這有助於團結同業人士,擴大生產規模,改進管理方式,提升生產工藝,從而推動了榮昌摺扇業快速發展。清晚期,榮昌有專業扇鋪有200多家,專業生產人員2000多人,年產各種摺扇400萬把,遠銷雲、貴、陝等地。

▲陳子福使榮昌摺扇這門古老的技藝走入了現代人的視野

榮昌摺扇全部工序均為手工完成,大致分為16個工段145個操作工序,集染色、粘合、繪畫、雕刻、鑲嵌等技藝於一體,是實用與工藝相結合的日用佳品。

但是隨著電風扇、空調走進了千家萬戶,摺扇的清熱消暑功能被取代,傳統的榮昌摺扇也面臨著生存的壓力。困境下,出生於制扇世家的陳子福開始創新。

傳統的摺扇一般選用紙張、絲綢等為扇面,而陳子福卻看中了夏布。

夏布是一種用苧麻以純手工紡織而成的麻布,也是榮昌當地的特產。陳子福利用夏布獨有的天然紋理、古樸的色澤、半挺的材質、通透的質感等特性,經過反覆的試驗和失敗,最終,他借鑒中國傳統書畫的裝裱技術,創新研製出了夏布摺扇,並得到市場的認可。在慶祝建國50周年時,陳子福設計製作了「紀念建國五十周年大型紀念套扇」。在這套紀念扇里,陳子福採用了50種不同的造型樣式,以及烙畫、彩繪、陰刻、陽刻、嵌刻等多種讓人眼花繚亂的技法。這套紀念扇,使得榮昌摺扇這門古老的技藝走入了現代人的視野。

新技術給陳子福帶來的財富,但他並沒有把這項創新佔為獨有,他不僅邀請同行來參觀自已的工作室,還詳細介紹夏布摺扇的工藝流程,使會做夏布摺扇的人越來越多,產品種類更加豐富,名氣也越來越大,為榮昌摺扇的發展帶來新的機會。2008年,榮昌摺扇製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刊編輯部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中國 的精彩文章:

TAG:今日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