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徽淮北發現戰國晚期至東漢早期墓葬

安徽淮北發現戰國晚期至東漢早期墓葬

原標題:安徽淮北發現戰國晚期至東漢早期墓葬


安徽省淮北市環山東路原總機廠段古墓群位於淮北市第四中學南約20米,淮北市師範大學老校區西約40米,墓群所在地為原淮北市礦務局總機廠舊址北部,處於淮北市古相城城址北部漢墓群分布帶上。2016年8月~9月,因淮北市相山區新修建的環山東路從原總機廠段穿過,在開挖下水管道過程中發現漢墓。經批准,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淮北市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M20 出土的錯金嵌玉銅帶鉤

發掘收穫


此次考古發掘僅限於面積約6000平方米的環山東路原總機廠段路基範圍內,共發現古墓葬27座,編號M1~M27,有6座墓葬因前期取土損毀較嚴重,實際考古發掘清理古墓葬21座,其中土坑墓16座、磚室墓3座、磚石墓2座,發現各類文物50餘件(套)。


土坑墓 共16處,分為雙人合葬豎穴土坑墓、單人葬豎穴土坑墓。


雙人合葬豎穴土坑墓 僅見M14一座。為合葬雙木棺豎穴土坑墓,方向352°。開口平面呈長方形,墓壁粗糙,斜直壁,平底。墓口距地表殘深0.18米、長3米、寬1.7米。墓底距地面深1.73米,墓底長2.8米,寬1.5米。在發掘過程中墓底發現比較明顯的木棺痕迹。西側人骨保存較好,系仰身直肢葬,東側人骨保存較好,膝蓋以下部位腐朽不見,殘長約1.40米。隨葬器物皆置於棺內,器物分別為銀器2件、銅帶鉤1件、鐵劍1把、銅錢若干、口含2塊、鐵刀1把,青銅印章1個。


M7 出土的研板


單人葬土坑墓15座,以M13為例說明。M13為豎穴土坑墓,方向270°。因前期取土破壞墓口露出,開口平面呈長方形,斜直壁,平底。開口長3.05米,寬1.02~1.84米。墓底平面略呈「T」字形,墓底東頭向南北擴展,陪葬品置於墓底東頭即墓主人腳的東部。墓底距地表殘深0.56米、長3.05米、寬0.72~1.25米。墓葬底部有熟土二層台,長2.70米、寬0.15米、高0.50米。葬具朽無,無法判斷葬具形制。人骨架保存稍完整,頭向西。隨葬品位於墓底東頭頭箱內,分別為陶罐2件、陶盒2件、陶鼎2件、陶壺2件、銅錢2枚。


磚室墓 3座,以M27為例說明。M27磚室墓,方向348°。開口平面呈長方形,墓口距地表深1.30米、長2.60米、寬1.10米。墓底距地表深1.96米、長2.48米、寬0.86米。


該墓四壁為磚塊錯縫平鋪砌築而成。葬具朽無,無法判斷葬具形制。人骨保存一般,為仰身直肢葬,頭向西。隨葬品較少,皆位於墓室東頭,分別為陶罐1件、銅錢2枚。

磚石墓 2座,以M7為例說明。M7為磚石墓,方向261°。因前期取土破壞墓口露出,墓葬平面呈長方形,墓已殘,殘長6.96米,殘寬3.62米,墓底距地表殘深0.81米。該墓四壁基石為青石條,石條尺寸長、寬各0.34米,厚0.26米,石條上雙磚錯縫平鋪墓磚。M7因前期被破壞只發現前室、後室和耳室三部分組成,墓室鋪地磚為單磚平鋪,壁磚為「三順一丁」的方式砌築。前室底部長2.15米,殘寬1.20米。後室底部長3.39米,殘寬1.62米。耳室底部長1.11米,寬0.99米,耳室鋪地磚用的是楔形磚。葬具已朽,無法判斷葬具形制。隨葬品皆發現於前室內,分別為陶耳杯1件、研板1件、陶器1件、鐵鏡1面、蓋弓帽1個、鉛器1件、銅錢1枚、銅環1個、陶盤1件、鐵削刀1把、陶豆1件、還有陶器殘片若干。



M14 出土青銅印章正面


發掘意義


本次考古發掘雖為一次搶救性考古發掘,但發掘的土坑墓基本保存完好,出土了一批文物。通過對墓葬形制和出土遺物的分析,推斷這批古墓葬的年代當在戰國晚期至東漢早期。其中土坑墓M20應為戰國晚期墓葬,陪葬的錯金嵌玉青銅帶鉤具有時代特色,與湖南省博物館藏的戰國時期江陵望山一號楚墓所出土錯金嵌綠松石銅帶鉤以及臨澧縣九里一號楚墓出土的錯金銅帶鉤工藝較為接近,為研究楚人配飾增添了重要實物資料。M12的陪葬陶器組合為4鼎、6壺、7豆,還有谷紋玉璧等。從器物組合及陪葬器物特徵來看,M12的器物組合與中原地區戰國晚期中小型土坑墓流行的鼎、豆、壺陶器組合類似,但成偶數出現的陶鼎與呈奇數出現的陶豆現象不同於中原姬周「鼎俎奇而籩豆偶」的普遍規律,明顯受楚文化因素影響,這與淮北地處中原文化、楚文化交界地帶以及在戰國晚期被楚人佔領不無關係。M13等土坑墓為西漢墓葬,多陪葬陶鼎、陶盒、陶壺等。發掘的磚室墓與磚石墓大都為西漢晚期至東漢早期墓葬,如M7、M27。

該墓群位於東周至漢代相城城址北城牆外東北部,處於城址北部的漢墓群分布帶上,其西南方向的相城城址是先秦兩漢時期一處較大型的城址。春秋時期宋共公子瑕曾遷都相城,至戰國晚期宋被齊、楚、魏三國瓜分後相城被楚國佔有。秦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置泗水郡,郡治設在相縣,治所在相城。西漢高祖四年,改泗水郡為沛郡。東漢建武20年,徙封中山王劉輔為沛王,改沛郡為沛國,都於相城。相城在先秦兩漢時期一直都是一座較大的都邑或城市,在歷史舞台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相城城址考古也發現了大量楚文化、漢文化遺存。經過這次考古發掘,我們有理由認為淮北環山東路原總機廠段及環山東路周圍大片區域應為東周至漢代相城居民的埋葬地,且墓群規模較大,墓葬分布時代具有延續性,貫穿東周至整個漢代。此次考古發掘為研究漢代相城城址周邊墓群分布提供了有價值的材料,為研究漢代相城居民的喪葬習俗及埋藏特點積累了寶貴的實物資料,為研究淮北地區同時期的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據。(作者單位:淮北市博物館)


(圖文轉自:中國文物信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 的精彩文章:

從考古到歷史類博物館:基於考古學的解讀和展示

TAG: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