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顏強專欄:傳控不死

顏強專欄:傳控不死

先讓我援引四段講話:

「我痛恨那種為了傳球而傳球,所有那種tiki-taka」,他不止一次如是說過,「為傳球而傳球,那是垃圾,沒有任何目的性。你的傳遞必須要有明確目的性,目標就是指向對方大門,而不是為了傳遞而傳遞。」

「做你自己,這是每個足球運動員最重要的。你必須深入到自己內心,進入自己的DNA。我討厭tiki-taka,那只是為了傳球而傳球,沒有任何目的性。毫無意義。」

「別相信那些傳言,巴薩踢的不是tiki-taka!這完全是編造的謊言!一個字都別信!」

「所有團隊運動,進攻的秘訣之一,就是在球場一側集中兵力,這樣對手必然會在防守上有所傾斜,防線也會傾向於你投入大量進攻兵力的一側,而另一側就是弱側。這時進攻方必然會在弱側得到更好的進球機會。這就是傳球的意義,但是只有你保持著這種清晰的傳球意識,傳球才會具備價值。這是我們比賽需要做的,這和tiki-taka沒有關係。」

瓜迪奧拉對西班牙國家隊創造的tiki-taka戰術態度鮮明

這四段講話,都來自瓜迪奧拉,一個和tiki-taka似乎捆綁為一體的人。一個根本沒有出現在俄羅斯世界盃,但德國、西班牙乃至阿根廷的出局,都要莫名背上黑鍋的人。這四段記錄,有瓜迪奧拉2016年夏天隨曼城訪華,在北京公開對話中的陳述;有德國媒體記載的他執教拜仁時,對球員的講話;有他接受西班牙媒體採訪時的表態;也有他在一個教練員培訓班上的講話。

瓜迪奧拉和俄羅斯世界盃上幾支奪冠熱門球隊的失敗,牽連上關係。以訛傳訛的威力得多大。瓜迪奧拉雖然痛恨自己和「為傳球而傳球」的tiki-taka混為一體,可他帶過的球隊,不論巔峰時期的巴薩,還是他改造後的拜仁慕尼黑,以及現今的曼城,都多少呈現過一些「為傳球而傳球」的場面,以訛傳訛,未必完全是空穴來風。

然而像西班牙和俄羅斯的八分之一決賽,為傳球而傳球,傳到讓全球世界盃觀眾都昏昏欲睡、困意十足,這樣的足球,瓜迪奧拉也痛恨。

劇情極其豐富的俄羅斯世界盃,在德國和西班牙先後出局後,似乎誕生了一個新的主題:傳控已死。因為秉承這種戰術思維的球隊,已經逐漸被淘汰出局。

阿根廷、和烏拉圭一戰中的葡萄牙,都多少有著「為傳球而傳球」的現象。從世界盃賽果看,10年前隨著巴薩和西班牙成績提升,而影響力不斷擴大,乃至成為足球主流戰術的傳控打法。tiki-taka在西班牙語中的表達,類似「噼里啪啦」的音節,描述的是快速連續短傳的那種類似音律的節奏感。

可是在俄羅斯世界盃,傳控主導的球隊,空有各種控球比例、傳球次數上的巨大數據優勢,大多都不能轉化為更多中目標射門,更不能轉化為得分。德國和西班牙為例,他們一直都在傳遞,但這麼多的傳球,並沒能踢出tiki-taka的節奏感——那種在連續快速頻密短傳過程中,讓對手顧此失彼,從而城門洞開的節奏。球迷看到的,更是「為了傳球而傳球」,以西班牙和俄羅斯這場比賽為明顯標誌。

事實上,這不是傳控足球出了問題,而是執行傳控戰術的球隊,在戰術執行上出了大問題。

首先這些傳球的速度不夠快、頻率不夠高、準確度也有問題,「吸引對手防守」的戰術目標很難達成。其次傳控戰術的另一個組成部分,是巴薩當年的「6秒規則」——傳球被斷後,全隊要集體逼迫上搶,在6秒鐘內完成反搶。

倘若說tiki-taka是源自西班牙街頭,足球在這片土地上自然生長的結果,那麼迅速團隊逼搶的pressing,是對薩基在米蘭戰術改革的經驗汲取,也是對貝爾薩高壓戰術的學習。這兩者合在一起,加上一代不世出的巴薩天才,宇宙隊由此成型。

從這樣的背景,再來看俄羅斯世界盃上的德國隊、西班牙隊,人員配置上,就很難和俱樂部相提並論,團隊合練的默契程度,雖然依舊具備過往冠軍隊的氣勢,但具體執行,尤其以「6秒規則」反搶論,很難達標。

對手十分熟悉這些強隊的戰術套路,防守依靠的更是戰術紀律和場上注意力的集中,於是布好陣線、紮好籬笆。守株待兔還真能待到兔,因為兔子已經不再靈活,兔子急了想要咬人,也根本沒有鋒利牙口。

因為德國和西班牙的失敗,就斷定「傳控已死」,有些草率。傳控仍然是非常現代化、基於球員個體高超腳下技藝,再配以長期磨練出來的團隊戰術紀律,而形成的戰術風格。傳控不死,執行傳控的人,產生了執行上不到位、團隊配置不匹配的偏差,才會有俄羅斯的冷門連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肆客足球 的精彩文章:

沙奇里:不想多談慶祝動作,這只是我對情緒的表達
英格蘭奪冠獎金500萬,約為比利時的一半

TAG:肆客足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