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葯明康德擬赴港上市

葯明康德擬赴港上市

7月1日晚,葯明康德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公司發行H股並申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此次募集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用於擴大運營規模、項目投資建設、收購兼并、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等。

A+H股模式吸引力大

「葯明康德是一家涵蓋新葯研發全產業鏈的全球性醫藥研發服務企業,面向全球葯企提供定製化研發服務,秉承立足中國、面向國際的戰略方針。公司此次啟動H股發行計劃,主要是為配合公司的戰略,拓寬公司融資平台,有助於提高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使得公司未來發展得更快、更好。」談及在登陸A股不到兩個月之後,又開始籌劃赴港上市,葯明康德一位內部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此舉主要還是為了支持公司的實業發展。

實際上,在醫藥領域,A+H股的上市模式並非沒有先例。2012年10月30日,復星醫藥登陸港交所,成為繼上海醫藥之後,內地第二家A+H掛牌醫藥企業。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左俊義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A+H股模式對於很多內地企業而言,具有很大吸引力,「一方面,從融資層面考量,兩地上市融資規模會更大;另一方面,從全球化角度出發,在香港上市會提升公司的國際知名度,那些有國際化戰略或者海外併購計劃的公司,發行H股無疑是執行戰略的第一步。」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H股對於葯明康德而言並不陌生。2017年6月13日,葯明生物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開盤價為25港元,截至2018年7月1日,股價已經達到87.35港元。而葯明生物正是脫胎於葯明康德,在2014年獨立註冊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生物製劑研發服務商,主要提供生物製劑藥物發現、開發及生產的綜合服務。上述葯明康德內部人士表示,目前,葯明生物和葯明康德是獨立的兩個團隊,分屬不同的領域。

赴港上市潮興起

今年以來,赴港上市已經成為潮流。

德勤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IPO數量達到全球首位。今年上半年港交所共有101隻新股上市,合計募資金額高達503億港元。相比之下,2017年上半年港交所只有68隻新股上市。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僅僅在6月份,就有10家內地公司赴港上市。另外,還有不少內地公司宣布啟動赴港上市計劃。

6月25日,小米開始公開認購,公司將於7月9日港交所掛牌交易。近日,美團點評披露招股說明書,同樣申請赴港上市;映客則通過上市聆聽,擬在港發行3.02億股新股並上市交易;日前,華興資本也正式提交赴港IPO上市申請。6月26日晚,港交所又披露了找鋼網提交的招股書。

財經評論人士宋清輝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港交所迎接新經濟公司上市的新規發揮了作用,特別是港交所新規對「同股不同權」架構的接納。新經濟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多輪增資擴股,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較為有限,只能憑藉「同股不同權」,達到控制公司的目的。

「另一方面,港股允許虧損企業上市。」宋清輝認為。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2017年,美團點評凈虧損分別為105.2億元、57.9億元、189.9億元,連續三年巨虧。若排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美團點評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59億元、54億元、28億元。

(中國證券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證券報 的精彩文章:

機構預測 蘋果音樂服務未來收入可觀
美聯儲本周加息無懸念,後手還有大殺器,避險避險還是避險

TAG:中國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