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小暑節氣的習俗

小暑節氣的習俗

小暑節氣的習俗

小暑習俗

六月初六日為「天貺節」。據史書記載,此節始於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貺」即「賜」,即天賜之節。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屬賜「冰麨」和「炒麵」之因,故稱天貺節。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伏日吃面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荊楚歲時記: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沾邊兒也應辟惡。

伏天還可吃過水麵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干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泄。

另外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時節是台灣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黃熟的時候也是絲瓜、苦瓜、黃瓜、冬瓜的盛產期台灣周圍的海域是屬於溫水海域,也是溫水魚群的群聚時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紅魽等漁獲,淡水海域則可捕獲黑鯛。

所謂小暑吃芒果代表這個時節是芒果的成熟盛產期台南縣白河鎮的蓮田盛產蓮蓬和蓮子,素有蓮花之家的白河鎮每年都會舉辦蓮花節。

【曬寶】

小暑時節的陽光乾爽熱烈,晴日里適合晾晒衣物與書籍,蒸發掉之前連綿雨季累積的濕氣。此時,從佛寺、道觀乃至各家各戶都將衣物、器具和書籍拿出來曝晒,用夏日的陽光曬死隱藏的蟲蟻,便於保存。

小暑節氣的習俗

【食藕】

早在清咸豐年間,蓮藕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因與「偶」同音,民俗也用食藕祝願婚姻美滿。藕在小暑時開始上市,它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喝多種維生素,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夏天食藕,應景又應時。

【嘗新米】

世間萬物米為珍。小暑過後,早稻成熟,南方客家人在早稻開鐮後,把所收的新米做成飯,在開餐時進行敬奉五穀大神和先輩,謂為嘗新。敬奉過後,通暢請來幫工收割過稻穀的鄉人一同食新,以饗收米辛勞之功。

小暑節氣的習俗

【吃西瓜】

古時西瓜從西域傳入,故而得名西瓜。小暑節氣,風中攜著熱浪,暑氣節節上升。西瓜味甘淡、性寒,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等功能。對於盛夏酷暑吃不下飯、形體消瘦的「苦夏症」患者,多吃西瓜具有開胃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滋養身體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