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祿國王與 中國皇帝》

《蘇祿國王與 中國皇帝》

上世紀八十年代,看電影是個很好的娛樂活動,收藏電影海報成了我一大嗜好。《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的電影海報(如圖)見證了中菲友好600年的風雨歷程,同時也見證了歷史上的一帶一路。

1986年,由中國和菲律賓兩國根據明朝永樂年間,蘇祿國王率領其眷屬、太醫和侍從共340多人訪問大明王朝的歷史史實,合作拍攝了大型歷史傳奇故事片《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

故事情節波瀾起伏,險象迭生。明朝永樂15年,皇帝朱棣御駕親征西北,一統天下。在班師凱旋途中,他做出奉行「不征南洋十五國,遣使修好」的對外政策。太監鄭和奏稱,蘇祿國王今歲來朝,眾臣皆疑。朱棣則認為,若為明君,必言而有信。蘇祿國君是為了國家的永久和平,才親自率艦隊啟航出訪中國,路途上經歷了許多險阻。兩國君主一起登上長城,盟誓要代代友好。最後,蘇祿國王不幸病故在中國。朱棣下旨為東王舉行盛大的葬禮,並封陸蘭為公主,跟隨蘇祿國的繼承人伊斯麥爾一起踏上回國之路。

通過靖難之役登上皇帝寶座的明成帝朱棣,是個治國安邦的明君,文韜武略,雄心壯志,他派鄭和7下西洋,經過30多個國家。他們每到一個國家,都以明朝使節的身份,向當地的國王或首腦送皇帝朱棣的禮品,表示建立邦交,發展兩國友好關係的誠意,邀請他們來中國訪問。《明史》記載,明成祖在位期間,「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30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鄭和7下西洋,宣揚了國威,形成了萬國來朝的空前盛況。

古蘇祿國,在今菲律賓的蘇祿群島,是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酋長國。國內分為東王、西王、峒王3家王侯,以東王為尊。《明史·外國列傳》記載,明永樂十五年(1417),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答剌、西王麻哈刺葛吒刺麻丁、峒王叭都葛巴刺卜3人,率領其眷屬、太醫和侍從共340多人,克服重重艱難險阻,到達福建泉州登岸。朱棣下令沿途各級地方官員要隆重接待,並派專使到應天府(現南京)龍江驛專候。到南京後,由總兵太監鄭和陪同,通過京杭大運河乘船北上北京。朱棣在奉天殿舉行了隆重的會見儀式。據《明史》載,蘇祿國王攜帶了本國許多珍奇特產,向明成帝「進金縷表文,獻珍珠、寶石、玳瑁諸物」。明王朝為向外展現泱泱大國的氣度和天朝的胸懷,秉承「厚往薄來」的外交政策,朱棣也回贈了豐厚的禮物,「賜印誥、襲衣、冠帶及鞍馬、儀仗器物,其從者亦賜冠帶有差」。蘇祿國王一行在北京歡快地逗留了27天後,決定啟程回國。在向明成祖辭行時,朱棣又「各賜玉帶一,黃金百,白金二千,羅錦文綺二百,帛三百,鈔萬錠,錢二千緡,金綉蟒龍、麒麟衣各一」。

永樂十五年(1417)九月,蘇祿國國王率眾歸國,朱棣派專使護送。一行沿大運河南下,到達德州以北的安陵時,東王突患急症,在驛館薨逝。訃告到京,朱棣深為哀悼,馬上派禮部郎中陳世啟,帶祭文趕往德州,為東王舉行隆重的葬禮,賜謚號「恭定」。在明政府為蘇祿東王所寫的祭文中,讚譽東王「聰明特達,賦性溫厚」。肯定了蘇祿東王訪華對兩國友好關係所做的傑出貢獻,「賢德芳名流播後世,與天地相悠久,雖死猶生」,對東王的逝世表達了「不勝痛悼」之情。接著,明成祖又遣派使者對東王家屬表示了深切慰問,並讓都馬含隨西王、峒王一起回國,繼承王位,並同意東王妃葛木寧、次子溫哈剌、三子安都魯及侍從共10人留居中國守陵, 居喪3年。

永樂二十一年(1423),東王妃回國省親,明王朝賞賜其豐厚的禮品,並派人護送回國。由於對東王陵的眷戀,次年她再次返回德州,從此再未離開,與兩位王子長期留居德州北營村,直到去世。

此後的近600年間,中國大地上經歷了多次朝代更迭,但並沒有影響歷朝政府對於蘇祿東王后裔的照顧,更沒有阻斷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的交流往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日本成世界盃公平競賽規則首個獲益者
唐德影視四度合作「老兵」成龍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