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命的覺醒:人生有追而無求

生命的覺醒:人生有追而無求

每天一本書

一年多讀365本書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

原著 |李開復

解讀 |婉兮

每天一本書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我將用一篇文章的長度,來向您講解書中精髓。

今天,我們要一起讀的書是《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

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我將用一篇文章的長度,來向您講解書中精髓。今天,我們要一起讀的書是《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

開始閱讀之前,我想請大家先假設某天,你的體檢報告出現異常,醫生說你得了癌症時日無多。那麼,你的反應是什麼?生活又會變成什麼樣?

今天要讀的這本書,講的正是那些與癌症相關的思考和感悟。遺憾的是,它不是假設,而是不折不扣的事實。這本書的作者,名叫李開復。

在2013年之前,這三個字代表著著奮鬥、拼搏、積極向上、勇往無前等正能量辭彙。

作為曾在微軟、蘋果、谷歌這三家頂級科技公司擔任要職的華人領導,李開復被譽為「青年導師」、「創業教父」,還曾獲選美國《時代雜誌》年度百大風雲人物。

可在52歲生日到來之前,李開復卻被查出慢性淋巴癌,由此開始了17個月的抗癌生涯。

病情穩定後,他將自己病中的所思所悟集結成這本《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

在此書之前,李開復已經出了五本書,但沒有哪本能像《向死而生》一樣震撼人心,或許是因為真實的生與死,早已經賦予了文字強韌堅硬的力量。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讀這本作品吧。

在本書面前,我們都應該覺得幸運,因為無須補修死亡學分,也該明白什麼才是自己最該追尋的,什麼是能夠自我實現且擁有的理想人生。

為了敘述方便,以下內容我將採用第一人稱:

與死亡交手

2013年,我帶著女兒在歐洲旅行時,忽然接到了妻子的電話。

她說,有個生活規律身體健康的朋友,心血來潮去做了一次體檢,不料卻查出了肺腺癌四期。太太嚇了一跳,囑咐我也去做個檢查。

為了讓妻子安心,我照辦了。沒想到,醫生在我的腹部發現了陰影。

接下來,我做了正電子成像、PET、腹部穿刺等檢查,最後確診為淋巴癌四期。

而此時的我,正處在人生最好的階段。在歷經蘋果、微軟和谷歌的打磨後,我躊躇滿志地建立創新工場,各界都對我投以高度關注,投資人對我信賴有加,微博上有五千萬粉絲,我的影響力在與日俱增。

可褪去光環,我卻成了呼吸之間就會頓失所有的病人。

此時我才知道,當身體受到病痛的威脅和折磨時,過去用理性頭腦堆積起來的信心完全幫不上忙!我只想逃,甚至想大聲號叫。

我彷彿被禁閉在一間玻璃屋裡,外面那個活色生香的世界已經完全不屬於我了。

生死哲學大師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指出,人在面對疾病、死亡、悲傷等重大失落時,會產生「五個階段」的心理反應─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

我開始痛責老天,一遍遍思索自己犯了什麼錯。然後我開始向神明祈禱,希望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早睡早起補過向上,彌補自己從前的虧欠。

與此同時,我決心奮力一搏,想方設法找出救命方法,只要能救命,我都願意去嘗試。

我試過中醫、食補,還有五花八門的另類療法,但作用都不大。

於是我開始自己研究病情,至少對醫生的治病策略和用藥思維不是茫然無知,我讀了很多醫學論文,忽然發現了可以從「頂多活幾個月」變為「至少還有好幾年可以活」這一理論。

這個發現使我振奮,癌症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悄悄起了變化。

我開始對自己的生活、飲食習慣、個性、處世態度做全面省思。

如果不是癌症,我可能會遵循著過去的慣性繼續走下去,獲取更優渥的名利地位、創造更多的成功故事。

但這場大病卻打開了我心裡的某些角落,我會隨時提醒自己,讓心更開闊,以便傾聽、探索更廣大的未知事物。

病中覺悟

化療後,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醫生建議我運動,我在嘗試過幾種運動方法後,選擇了每周爬山兩次,同時讓自己放空。

某天上山後,我決定不按原路返回,卻不知不覺走到了慧濟寺——父親靈骨所歸之處。

我拜過菩薩,到父親靈前合十默禱,止不住的淚水奔涌而出,好像把我滿肚子的辛酸、委屈、疑惑和懺悔也一起宣洩出來。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可我不僅毀傷、糟蹋了,還險些丟了性命,所以站在父親靈前,總有歷劫歸來、大難不死的慶幸和懺悔。

當初查出腹部有腫瘤,我彷彿被判了死刑,生命可能只剩下100天。我開始一遍遍假設,如果生命真的只剩下100天,我會怎麼做?

讓人意外的是,從前那些非做不可的事情變得可有可無,比如籌備演講、接受採訪、完成某個投資案子、編輯微博內容……

而那些能夠等一等的「小事」,此刻卻迫在眉睫起來,我想陪著妻子回憶我們的時光,想帶女兒去她最喜歡的泰迪熊博物館,想和母親一起翻看我們的老照片……

我也終於了解到,人到無求品自高。若將名利掛心頭,便如蒼蠅追逐腐肉,是把人生追求浪費在了滿足最低慾望的層級上。

過去,我試圖改變世界,把「最大化影響力」當作人生目標,把自己也活成一台不停運轉的機器。我把自己塑造為一個每天只睡5小時的「鐵人」,凡事都要講效率。

可在病中,我發現自己漸漸不再那麼注重效率,我反而敞開心扉接受所有的可能性,不再計較某件事具有多少「意義」時,我的焦慮感也減輕了。

至少,我學會了不用別人的標準參與競賽,能更從容地走自己的路。

曾經,世俗的成功讓我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如今病來如山倒,反而把我心裡的「自我重要感」去除。

我學會了感恩,也學會了不把不如意之事看作「果」,而將它視為「因」,好比生病,它可能點醒我們活得更健康。

最有價值的人生

我和妻子去拜訪老友,偶然發現他家的桂花和躺椅都很愜意,忍不住大加讚賞。

可接下來,主人的話卻讓我很尷尬,「你又不是沒來過,那些桂花在我家種了快10年了吧!這躺椅早就不知讓你坐了多少次。」

從前我的生活節奏太快,真的沒有停下來去感受桂花的甜香與躺椅的舒適,哪怕下班回家,哪怕跟著女兒去看夕陽,我也忍不住要掏出手機看,唯恐自己會錯過重要信息,對周遭種種渾然不覺。

美好的事物都是稍縱即逝的,人人都懂這個道理,卻很少有人真正放在心上。所以每一天都要認真去過。

活在當下,就是最好的人生。

因為這場重疾,我從過去的生活、工作和許多思考模式中急流勇退,重新思考五十歲以後的人生該怎麼安排。

我進入了「看山不是山」的階段,對自己過去的許多信念、價值觀,都產生了動搖。

拋開所有外在名聲和世俗成就的光環,我是否成為自己想要做的人,能夠得到自己的肯定?

我開始做一個凡人,跟著兩個女兒去逛夜市、參觀博物館、喝咖啡,跟著女兒們擠眉弄眼地玩自拍,不再害怕別人把我認出來。也會和朋友旅行,完全不安排行程,早晨醒來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漸漸地,我看人、看事物的角度也都跟過去不同了。

我可以在事先毫無安排的情況下隨性演講、能為給我寫信的留學生推薦實習機會、與素未謀面的病友書信往來。

我敞開自己,自由接納來自四面八方的緣份,我願意把時間花在那些無利益但有意義的事情上。

朋友說我變了,過去很高冷,如今從神壇上,來到了凡間。

抗癌治療持續了十七個月,我聽從醫生的建議,化療和標靶治療雙管齊下。治療過程中,噁心嘔吐等副作用讓我飽受折磨。

六個月後,腹部的腫瘤大多清除乾淨了,我感受到了重生的喜悅,於是便回到北京,重返工作崗位。

和之前不同的是,我把工作、公益、家人、朋友和休閑的時間比例做了調整。

過去的我,工作第一,事業第一;現在,家人第一,健康第一。

我仍然熱愛工作,但也學會放下偏執,不再計較是否最大化利用時間、最有效發揮影響力,也不再把世俗價值里的名利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只願挖掘自己的內心,去成為自己真正想成為的人。

我想,這樣的人生才會圓滿,沒有遺憾。

健康,我對自己的承諾

從前有網友這麼形容我:

「這是一個太完美的人,似乎二十四小時都高度自控,絕不生氣、絕不失態,如同一台高度智慧的機器,這內在承受的壓力,何處釋放?所有的角度都滴水不漏,太不真實!」

但事實上,我的很多「神話」,包括「鐵人」稱號,以及不論半夜或清晨,隨時回複電子郵件……其實都是用慘重代價換來的。

健康被當作了成就的祭品,我透支生命而不自知,甚至對身體發出的警報視而不見。

事實上,在患癌前,我就長過肉脊椎,也患過皰疹,但我絲毫意料不到,這就是身體發出的警報。

在重新認知工作與生活後,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善待自己的身體。

我依照台灣名醫鄭慧生針對想要健康卻又缺乏行動力人群提出「四個八十分自我管理法則」(即飲食、運動、睡眠、壓力相互制衡,不必樣樣都要做到一百分,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環境條件,找出自己的可行之處或困難之處,調整互補平衡,只求八十分就好。),開始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睡眠方面:

我曾經幾十年如一日,十一點上床,五點起床,別人覺得我像機器一樣精密而高速地運轉,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白天靠咖啡提神,晚上吃安眠藥才能入睡。

所以大病之後,為了補償身體虧損,我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睡覺。

我強迫自己戒掉安眠藥,每晚十點就寢,睡到自然醒。

開始也會睡不著,我試了很多辦法,9點就不再接觸手機和電腦,刻意用柔和燈光來營造睡眠氛圍,睡眠質量也漸漸好起來。

我總結了以下有五個優質睡眠訣竅,或許能幫到你:

1、睡前不要安排費時費力的工作。

2、設定一個停止工作的時間,睡前加班,遠不如第二天早起再做效率高。

3、記錄每天睡覺和起床的時間,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

4、不要因為失眠而感到壓力大,放鬆最好。

5、睡眠的質量比時間更重要,讓自己處於舒適的狀態。

飲食方面:

我從小貪吃,酷愛大魚大肉,年輕時甚至能一口氣吃下三斤牛排。

工作後應酬多,對夜宵也情有獨鍾。如此經年累月地糟蹋腸胃,不知積累了多少垃圾在身體內。

生病之後,我開始全素飲食,可決定化療後,醫生卻告知,全素飲食有可能營養不夠。

最後我聽從建議,實施「足夠」而非「絕對」的原則,什麼都吃一點,但遵守四個「足夠」——足夠雜、足夠粗、足夠素、足夠天然。

我用高纖維食物代替精細食物,用五穀雜糧代替精米白米,多吃食物,少吃食品。

注重早餐,晚飯只吃五分飽,午餐則隨興享受,至少平均到七八分飽,並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把肉食比例減少,把粗糧蔬果比例調高。

除了飲食之外,我也開始注重排泄問題,開始相信身體發出的信號,饑飽、睡意、便秘,都不能忽略。

運動方面:

世界正在懲罰不運動的人,我對這句話深有體會。

以前我不愛運動,甚至覺得運動是在浪費時間,生病後,我按照醫生的囑咐,每周爬山三次,每次至少一個小時。

整個過程心無旁騖,徹底把腦袋放空,漸漸從流汗中獲得快感。

壓力方面:

我以為壓力常常伴隨著痛苦,現在才明白它不易察覺,我整個人的神經都是緊繃的,卻對自己的壓力、緊張與焦慮毫不知情。

做過壓力測試後,我開始繪畫、攝影甚至烹調,或聽音樂、看電影,學著徹底把腦袋放空。

就像星雲大師所說:面對疾病,正能量是最有效的葯。病痛最喜歡的就是擔心,最怕的就是平和。

我試著讓自己快樂、寧靜,把健康作為給自己的最大承諾。

家人,教我懂愛

有時候,我反而會感激這場病。它沒有奪走我的生命,卻促使我開始反思,讓我從繁忙的工作中抽出身來打量周圍的世界,對守護在我身邊的家人,都產生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十一歲到美國去做小留學生,工作後常年在外,沒能陪在父母身邊盡孝。從前忙於工作,總捨不得請長假休息。

多年來,只要有假,我一定回家看母親,朋友都覺得我孝順,我也覺得這是我能做的極限了。

生病後我才發現,以前的做法只是敷衍了事。我開始把時間浪費在一些小事上,並越來越內心平和。

母親得了失智症,已經認不得人,徹底變成一個老小孩。我沒辦法再跟她進行真正的心靈溝通,但至少可以陪伴她,跟她一塊吃飯,買她喜歡的東西、小玩具,和姐姐一起陪母親打糊塗牌、拋接小皮球。

我也常常去慧濟寺看望父親,站在他的靈前,回顧他生前種種,用「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來勉勵自己開始新的人生。

抗癌治療的17個月里,五個姐姐幫了我大忙。

大姐負責做料理;四姐夫妻跑到醫院陪床;二姐每天都會掐著時間送來新榨的果蔬汁;三姐遠在美國,肩負起了分析檢查數據的任務;五姐陪我上醫院,給我做心理輔導,始終任勞任怨。

我是家裡的老幺,從小受盡寵愛,只是恣意享受手足親情,以為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可病中細思,卻從她們的一舉一動中領悟出難得和可貴,一顆心也柔軟起來,只覺得自己被愛緊緊包圍。

妻子二十多歲就嫁了我,和我一起捱過苦日子。她從未上過班,從未遭受社會磨練,偶爾還會犯迷糊。

可疾病來臨時,她反而堅定而從容,一路領著我,把我一步步帶出低谷。

病中準備遺囑時,回顧一生,驚覺我最珍貴的資產,其實就是我的妻子和兩個女兒。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忙事業忙工作,當我抽空陪伴她們,也總想著公事。結婚到現在,全家只旅行過兩次,更錯過了孩子最需要我的時候。

病中想起種種,只覺得愧對家人,我暗暗告訴自己,從今天起,我不再只把剩餘時間分給她們,我要把她們放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

我給女兒寫信,陪她溫習功課,指導她申請大學,享受平凡瑣碎中的親子之樂。

我們在台北買了房子,將它作為長居養老之所。我為自己設計了書房,也裝上KTV設備,方便家庭聚會時,和媽媽姐姐們縱情歡歌。

妻子不愛買名牌,也不愛逛街,家是她的城堡,她常常做一大桌子菜來表達對家人的愛。

於是我為她設計了一個超級豪華的大廚房,我一件件打理,上網到全世界去搜尋最適當的產品……

我所做的或許還很有限,但這是我對家人最真誠的「愛的表達」。

我想我真正明白了家的含義,也重新認識了每一個親人,對從前習以為常的東西懷有真正的感激──比如生命、比如家庭、比如看似尋常的每一天。

我深感這是上天給我的祝福,我會帶著警醒的心,開始我的第二段人生,更踏實自在地活出自己!

以上,就是李開復修來的死亡學分。讀罷心情複雜,慶幸、憂傷、悲哀、失落、豁達、恐懼都一齊梗在喉間。

因為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帶著些李開復從前的影子。用健康來換取名利地位,幾乎是每一個凡夫俗子的宿命。

我們也熬夜加班、強撐著疲憊的身體工作、壓力大到夜夜失眠,有意無意地忽略身體發出的警報,同樣沒時間陪伴家人,被工作和事業綁架的人生,現實中比比皆是。

建議每個人都讀一讀這本書,因為經歷從鬼門關里逃出來的那些人,對生命和生活的感悟總會更深刻一些。

生死磨礪往往能觸動深層次思考,讓人從中悟出玄機來。

這個時代太快了,人人都在奮力向前沖,為了世俗眼中的成功不遺餘力。

可是所謂的「成功」,難道就一定是正確的嗎?錢財地位威望影響力拚湊而出的圓滿人生,是否真能讓你身心舒爽,找到生而為人的最極致樂趣?

不,事實上,世間有更珍貴美好的東西。比如和愛人牽手漫步、看著孩子嘻笑打鬧、安安靜靜地喝茶賞花,把一個又一個的普通日子過成詩。

功名利祿之外,依然有許多值得我們停下來細細玩賞咀嚼的樂趣。那延綿不斷的慾望,偶爾用來做做前進動力就好,可別讓它掌控了你的整個人生。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從抽筋剝皮中緩過勁來。與其向死而生,不如阻斷死神的提前敲門。

所以從今天起,請好好吃飯、規律作息、堅持運動。健康活著,才是人生一切幸福的大前提啊。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慈懷讀書會每天一本書的全部內容,這是慈懷讀書會每天一本書的第二百一十四本書。

因書明理,以慈懷道,關注慈懷讀書會,每天讀完一本書,把自己活成你喜歡的樣子。

*註:配圖來自《入殮師》劇照

你的心靈成長圖書館

帶你在碎片化時代

高效地吸收好書精髓

【慈懷每天一本書】

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慈懷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不去羨慕別人的生活,穩穩地活出自己的幸福

TAG:慈懷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