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愛玲是我學姐

張愛玲是我學姐

一出港大地鐵站,就會路過一片照片牆,記錄港大100多年的發展歷史。其中一幅最引人注目的照片,莫過於張愛玲的那張旗袍照。黑白底的相片、卷卷的短髮、細細的腰肢、一雙似笑非笑含情目。算不上是風華絕代,可絕對是風情萬種。照片底部用中英文注釋:Eileen Chang (Arts Alumna of HKU, writer) 張愛玲(港大文學院校友, 作家)。

一、面試經歷,尷尬過關

這就是我對港大文學院的第一感覺。每每路過那張照片,我會傻傻地想:張愛玲也有那麼多功課要做嗎?張愛玲也會去參加小組討論嗎?張愛玲寫的功課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出版了?作為一名中文老師,我要不要也去讀一下文學系?

誰知事情就是有那麼多巧合:遞交碩士申請不久,我收就到了筆試和面試通知。面試的時候,老師讓我表演張愛玲的一分鐘內心獨白。我當時也是豁出去尬演了一段「女人的哀怨之聲」,沒想到通關了。

二、「悅」讀之路,精彩紛呈

我本以為文學碩士,是系統的文學理論研究,但是我們的學習過程更像是一個「讀書會」。學期開始之前,老師會開出一個書單。上學之後,每周閱讀一部文學作品,然後回學校討論。很多時候,課室的椅子圍成一圈,老師在中間,帶領我們圍讀作品。不僅讀,我們還要自編、自導、自演,恍惚之間,有種上了中戲的感覺。

記得有一次老師讓我們用三種不同的語氣來表演張愛玲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台詞。那天不小心和老師目光接觸了一下,被抽中和另外一個男生表演。拿到台詞,我倆頓時就震驚了。

女:我有那麼甜嗎?

男:沒試過,不知道。

可以想像,還未表演,台下已經笑成一團。

朗讀作品是常有的,很多時候還要表演一朵花、一棵樹、一隻鳥、一輛車。既有集體創作的劇本,也有內心獨白小劇場。同學上課前經常調侃:今晚又要開始「羞恥play」了,真是分分鐘見證演員的誕生啊。

三、課程概覽,文學入門

在這為期兩年的課程里,現代文學、古典文學、翻譯文學、戲劇、小說、散文、詩歌都是學習的內容。張愛玲、魯迅、龍應台、張曉風、白先勇、余光中等名家選段是必讀的,同時我們也涉獵古希臘和莎士比亞的戲劇,王爾德的喜劇和卡夫卡的荒誕劇等。老師說:戲劇的關鍵詞是「代入」,代入人的情感、行為、人生、人性;而以喜劇的手法來寫現代人的悲劇,就是所謂的荒誕劇。發人深省!

在課程結尾的時候,老師提出的幾個問題,至今想來,仍然覺得頗有感觸。

1、當生命遇到痛苦而公義又得不到伸張時,你會如何宣洩悲哀和憤怒?復仇是唯一的出路嗎?

2、擁有物質卻不推己及人,是否等於滿足快樂的人生?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3、助人為樂,到底是關顧別人,還是救贖自己?

4、二十世紀是憂傷的年代。為什麼人與人之間難以溝通,並陷於孤絕之境?

當初選擇港大的文學系,純粹只是為了給自己的專業補補課,卻沒想到能帶給我的生活帶來那麼多的快樂和滿足。每次下班之後,回到學校,打開書本,白天上班的煩悶、枯燥以及所有的心靈垃圾,都可以在短暫的閱讀之後,回歸寧靜。因為我知道我的寂寞並不孤獨,而我的煩躁並不是苦難。從小到大,學習對我來說,多半是任務,我從來沒有如此認真享受過學習的過程。

現在的我,書包里永遠都會有一本書,隨身攜帶。當我煩躁不安的時候,拿出來讀幾頁,彷彿世界就豁然開朗了。

****************************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一邊工作一邊讀書的經歷,體驗過的人都會告訴你四個字:身心俱疲在早起等巴士的車站,爭分奪秒地閱讀晚上上課的作品;夜晚托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還要清洗早上來不及刷的碗。然而更讓人絕望的是,我們的專註力好像大不如前了,很難再回到學生時代奮筆疾書的狀態,因為我們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得到信息越來越碎片化,情緒也越來越浮躁。所以,我很感謝這兩年的閱讀的過程,雖然它不可能讓我變成另外一位「張愛玲」,但是它讓我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也更加堅強,讓我學會了什麼是「溫柔的頑固」。

感謝閱讀與支持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鎮姑娘在香港 的精彩文章:

TAG:小鎮姑娘在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