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未來,這些工作崗位可能被人工智慧奪走

在未來,這些工作崗位可能被人工智慧奪走

引言

谷歌I/O 2018開發者大會5月在美國加州山景城拉開帷幕,大會的主題是AI人工智慧。在大會上,谷歌不僅發布了新一代為機器學習定製的晶元TPU(張量處理器)、結合了AI技術的Android P系統,還升級了不少的AI技術應用。人工智慧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來到了我們身邊。英國牛津大學一項研究指出,到2026-2036年前後,約49%由人類承擔的工作將被人工智慧替代。這意味著,未來十年,我們身邊一半的「同事」將是機器人。

1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工作不斷被機器替代。

很多人認為被機器替代的工作,只是從事工廠流水線這樣的簡單工作。然而,人工智慧的發展讓會計師、專利代理人等需要大量專業知識工作也面臨著被替代的風險。

「大數據+人工智慧」完全有能力超越白領的知識和經驗。

在日本,就業人數較多的白領工作已經有了被計算機替代的趨勢。

其中,「綜合辦事員」被人工智慧代替的概率是100%,「會計事務從業者」被代替的概率是95%。

按照日本勞動政策研究研修機構劃分的601類職業,上述可能被人工智慧完全替代的主要是成本計算員、稅務人員、採購辦事員、會計監督員、銀行窗口業務員、財會辦事員等人群。

比上述幾個職業的人群好一些,「雜務、人事辦事員」被人工智慧代替的概率是60%,這類職業包括教育研修辦事員、人事辦事員和學校辦事員等。

「其他一般事務從業員」被人工智慧代替的概率是50%,具體包括秘書、行政辦事員、診療信息管理員、國際公務員等。

此外,平均工資在1000萬日元(約合58萬元人民幣)的「法務從業者」、「專利代理人」、「司法代筆人」等年薪較高的專業人員被人工智慧代替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隨著人工智慧越來越多走向人類的工作崗位,人類工作方式被改寫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

2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資料,日本企業總公司員工佔比為8.7%。而歐美10萬人以上規模的公司中僅有數百名總公司員工,也有些公司負責經營的員工佔比不足1%。

日本的白領人數多於必需,這意味著日本白領工作被人工智慧替代的可能性也高於歐美。

一直以來,以日本為代表的亞洲國家企業以事業部門為中心,強調「現場感」。這些現場業務多是約定俗成的,年輕員工只需要跟在前輩背後不聲不響地學習即可。這也意味著,很多日本年輕人在「喝酒應酬」中便可掌握職場法則。

不過,與日本企業強調「現場感」不同,歐美企業更加強調業務的標準化。

比如,通過對業務量和工作效率較高的人群工作特點進行分析,歐美企業設計出了一套標準作業程序(SOP),通過執行該規範,可以提高作業效率。

從世界趨勢看,歐美模式正越來越強地壓倒亞洲模式。

儘管如此,在未來,先進的歐美作業模式也會被人工智慧顛覆。

3

人工智慧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便捷,讓本屬於人類的工作如今被機器取代。

不過人工智慧並沒有剝奪人的尊嚴,反而給人類帶來了很多的利益和財富。

而以下的幾類工作並不容易被人工智慧替代:

?「創造性」要求高的工作

藝術、歷史、考古、哲學和神學等相關學科對從業人員的「創造性」思維有相當高的要求。要做好相關的工作,不僅需要從業者具備整體觀和抽象的思維特點,同時還需要有廣泛的涉獵和極高的學科修養。

?對「口頭功夫」要求高的工作

凡是需要與他人溝通,理解他人,或者是說服他人等對「口頭功夫」要求高的職業也不容易被人工智慧替代。

?「非定型」工作

這類工作通常不需要進行數據分析。比如對於企業併購這項工作來說,由於並不會經常發生,因此也不必讓計算機對這類工作進行「定型化」處理。

作者 / 田聿

責編 / Maisie

美編 / 九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精選新家裝飾畫,將藝術與生活完美結合
貧民窟女孩,也可以美美噠

TAG:全球大搜羅 |